墨西哥
與美國一體化
窮農民改遭血汗工廠剝削
拉美的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于中東地區,其中墨西哥是該地區石油產量最高的國家,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troleos Mexicanos)于2008年更成為拉美石油行業收入最高的企業。
此外,墨西哥又是美國企圖在拉美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第一個實驗站,1994年墨西哥正式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自此,墨西哥與美國的經濟一體化便成為拉美地區的樣板與典范。
由于墨西哥財富高度集中在一小撮大財團手中,增長而不分配讓社會階級鴻溝愈益嚴重。在這情況下,即使經濟增長如何快速,對普羅大眾而言,完全毫無意義,這只不過反映著一小部分經濟精英的財富又膨脹了。
在漫長的邊境地區,有震耳欲聾的機器聲,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于1994年正式生效后,美資公司終于可以自由汲取墨國廉價勞動力,因此,在邊境一帶地區,涌現大量血汗工廠(sweatshop),來自墨西哥窮困地區的居民,紛紛跑到此地尋找工作,而美國廠商也前來尋找廉價勞工,并享有邊境區內出人口免稅特惠政策。
墨西哥勞工幻想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可鼓勵更多美國投資和貿易,那么他們便可得益于制造業加工區的擴大,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上В瑲埧岬默F實很快告訴他們,投資與貿易的增長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赤裸裸的自由招牌面前,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令勞工缺乏議價能力,當生產力上升,工資卻反之下跌,人們無法脫貧。事實上,墨西哥生活于貧窮線下的人數,從1994年的50.97%,上升至2008年的60%多。
我訪問了兩母女,她們離開農村,加入名牌運動鞋加工廠的生產線,媽媽謙卑地表示有一份工作已很滿足,她沒有想太多,省下微薄的工資來貼補家計;但女兒卻氣憤表示,媽媽不自知地賠上寶貴健康,狗臉的歲月,吃人的機器,工廠空氣中彌漫著烏黑的粒子,刺鼻的臭味。
美國廠商自由涌入,但美國卻不斷收緊移民政策,明顯是沖著墨西哥而來,兩國接壤的邊境經常發生流血事件,引發不少悲劇。據統計數字,自1994年以來,接近400萬黑市勞工企圖偷渡到美國,有不少就此枉送性命。
美國軍警在邊境上嚴守著,惟恐墨西哥的混亂狀態如傳染病蔓延到美國境內:走私販毒、黑市勞工、偷渡者……“要錢不要人”,墨西哥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指控美國。
新西蘭的奧克蘭研究所有以下的研究:自由貿易不平等。墨西哥完全打開大門后,美國仍然繼續農業補貼政策,美國農民可大量生產廉價農產品,并挾優勢涌入墨西哥,例如玉米,進口產量翻了幾番,單是2003年已高達800萬噸,令人咋舌。
眾所周知,玉米是拉美主要糧食之一,面對美國玉米生產優勢,墨西哥玉米農民無法競爭,紛紛被逼離開農地,另謀發展;諷刺的是,他們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受害者,結果還是擺脫不了自由貿易的枷鎖,在血汗工廠工作的工人,有多少正是剛放下鋤頭的農民?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現在,墨西哥的進口糧食竟然占了該國的糧食供應的40%;反之,墨西哥的本土農業卻不斷萎縮。
薩爾瓦多
美元化變災難
物價狂漲,平民苦不堪言
我登上了一部豪華長途公車“帝王品質”(King Quality)往薩爾瓦多方向行走。沿路上,窗外景致大都是破落的農村,有點灰茫茫,揮之不去。偶有出現大幅宣傳路牌,豎在路旁,指這個區已被征用發展計劃俱樂部、游樂場,又或私人屋苑等等,有不少名堂。
發展令下,居民仍是我行我素,在東歪西斜的茅屋前繼續進行小買賣,腐爛的水果上有蒼蠅嗡嗡作響,還有那些刨冰,顏色紅得發紫。芭蕉樹下的赤腳小孩遠見“帝王品質”經過,高興地趨前揮手,然后沖呀沖,企圖沖出命運的迷霧。
在薩爾瓦多,國家貨幣單位就是美元,都說是美國后院了,做個美元附屬區,又何妨?
后來認識一位薩爾瓦多經濟學者艾伯圖,談到薩國在2001年實施美元化政策,原來背后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
當時總統佛洛瑞斯(Francisco Flores)指美元化可降低利率,控制通膨,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可是,這都是表面原因,他其實是惟恐左派有機會上臺,改變既有的經濟政策,因此,佛洛瑞斯先下手為強,美元化令左派更難推翻目前這一套新自由經濟政策,因為它的確是一個炸彈,不小心錯碰某一條線便會爆炸。
我走進餐廳,跑到市集,即使在街角的小雜貨店鋪買份報紙和小吃,都感到物價不菲。一如我第一天抵達即感受到高價出租車與電話費。在我抱怨前,當地人已先向我抱怨,美元化不僅沒有改善通膨,反之令物價上漲了百分之百。我一聽便感咋舌,不知當初佛洛瑞斯邏輯何在?
艾伯圖說,美元化政策不是沒有好處,但好處只對富人而言,對老百姓來說,這真是一場災難。當我投訴出租車車費昂貴時,司機即皺眉頭表示,這是美元化的錯,自美元化政策推出后,他的生意一落千丈,人們無法負擔車資,觀光游客幾乎是零,他每天望天打卦。
我在餐廳與侍應生閑聊時。他告訴我:“原本國家的貨幣叫哥倫尼(colon,1美元對8.75哥幣),以前我拿著20個哥倫尼便可應付每月基本飲食所需,現在50美元也不夠,我們的薪津卻沒有隨著美元化而上升。”
在網咖,我又與一名年輕的職員聊天。他找不到全職工作,他下午在網咖兼職,早上又有另一份兼職,兩份才合共80美元一個月,跟著他列出了一盤數,他與哥哥合租一所公寓,每人30美元,上網月費每人25美元,水電費10美元,余下的15美元,連一天三餐也不夠,但他還有女朋友,拍拖時不敢上館子,在路邊買兩份冰淇淋吃了了事。
說到前景,他竟用哲學的口吻反問我:“連國家也沒有身份,你認為我這一個小市民還可以做什么?”他一臉憤世嫉俗,新生一代似乎也逃脫不了上一代的怨恨。
非政府組織“全國發展基金會”主任魯必奧(Roberto Rubio)指美元化開始時的確降低了銀行利率,有助購置房地產和貸款,但利率很快又升回美元化以前的水平。
不少專家發現,薩國的金融機構任意妄為,即使利率降低,那些發信用卡機構亦可以收取利率30%至50%,而那些銀行更可惡,復雜的服務費使借貸成本一樣昂貴,對中小企業非常不利。
“熟知內情的人都知道,美元化只對外資有利,政府與本地的大財團樂于與外資勾結?!蔽倚孪嘧R的一位藝術家班卡(Blanca)憤憤不平說。
事實上,右翼政黨“國家共和聯盟”(Nationalist Republic Alliance,ARENA)于2009年中下臺前仍堅決捍衛美元化,他們認為,“薩爾瓦多的經濟自1992年和平協議履行后,以穩定和溫和步伐成長,貧窮從1991年的66%,銳減至2006年30.7%……美元化進一步把薩國融入全球經營體系里,我們將會從全球化中獲益?!?/p>
是真還是假?我跑到首都的西北部,一個遠離市中心的地區,發現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如果市中心是地獄,那該區就是天堂。所有大使館、工商、金融機構幾乎全部集中在這里,一片井井有條,祥和、現代化,還有快餐店云集的一條街,大部分是美資開設的Friday、Harvey、Burger King,擁有一種如洛杉磯某一個小鎮的風情。這個小鎮沒有過去的傷痕,也沒有歷史的記憶,這樣,那些緊握政經大權的決策者,才可以大膽向全球化邁進。
海外星云 2009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