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欣
來了中國一年半,近幾日第二次體會到“人山人海”。
第一次是今年的春運期間,廣州火車站那種人貼人、到處是人頭的場景,至今難忘;這個國慶長假,我選擇到成都度假,體驗中國獨有的黃金周旅游,結果對成都留下的記憶就是:人山人海。
出發前,朋友都已再三警告,但若非親眼目睹,還真是不敢相信,竟然會有這么多人跟我一樣,長假不好好待在家里休息,反而出來活受罪。黃金周期間出游,人景區、坐索道、餐館吃飯、上廁所……什么都得排隊,有時還得排上幾個小時;景點至景點要塞車;好不容易進了景區,看的卻不是風景,而是人頭,要拍張像樣點的照片留念都很難。
更糟糕的是,我們是花很多錢買罪受。這期間出游,不但機票不打折、酒店漲價,就連各地景區也“趁火打劫”,門票坐地起價,25元的漲到60元,140元的漲到200元……
以“帶薪休假”取代黃金周長假在中國其實討論已久,也在逐步實施當中。一些企業所以不全面執行,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已有兩個黃金周(春節和國慶),覺得沒有必要再“帶薪休假”。
中國政府或許應該破釜沉舟,廢除國慶長假(只保留春節長假,那畢竟是中國人的重要傳統假期),然后嚴格強制所有企業都實施“帶薪休假”。
中國旅游業者或許會不同意,他們此前都在鼓吹恢復“五一”黃金周。但他們這么做,主要因為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后,很多人卻沒有享受到“帶薪休假”的權利,所以也就沒法出游,忽然間少了這么多人出游,旅游業者損失很大。
旅游業者是出于維護自身利益而要求恢復“五一”黃金周,但要取得長期的增長,旅游業更需要的其實是“帶薪休假”,若能有效實施這個休假制度,所有中國人——而不只是那些愿意花錢買罪受者——都會考慮在不同時間出游,旅游業者的市場自然也更大了。
此外,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裕,趁長假出游的人會越來越多,中國的旅游業長期下去其實沒有妥善應對的能力。
以景區為例,很多景區仍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統,常常只會趁長假漫天開價。新華社一篇時評就指出,景區是公共資源,不是地方政府的“搖錢樹”,景區門票價格“與國際接軌”不符合中國國情,“逢聽必漲”的“聽證會”也不符合百姓意愿;遏制景區無原則亂漲價,不能僅靠“一紙禁令”,而應有更切實有力的監管。
以交通為例,面對國慶長假的眾多游客,很多地方的交通是無法負荷的,超載是普遍的現象。湖南永州市祁陽縣在國慶長假期間就發生了一起客車翻車事故,造成17人死亡,54人受傷,其中7人重傷。這么多人死傷,原因有二,客車嚴重超載,限載30人的客車實載71人;路況本來就差,長假交通繁忙,造成路況更差。兩個原因都顯示,中國很多地方仍不具備應付太多人一起出游的能力。
(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09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