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亮 陶治力 陶治政
2008年4月中下旬,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小池鎮出土了一批罐藏的楚國蟻鼻錢。這批蟻鼻錢數量較大,總重約60斤,清理后計6000余枚。安慶市錢幣學會獲此信息后,立即組織學會骨干并會同市文博人員前往太湖縣出土地點進行實地考察。在縣文管所,筆者一行見到了這批罐藏出土的蟻鼻錢實物(插二圖1),以及出土時盛放銅貝幣的繩紋陶罐(插二圖2)。這批蟻鼻錢由于是罐藏,故而錢文清晰,品相保存相當完好,出土時多數幣體表面生有一層蛋殼青綠銹,有的還夾雜著非常漂亮的蘭銹,在出土的古錢幣中屬非常難得的罐藏干坑銹。惜當地文管所工作人員缺少應有的古錢清理保護知識,已將這批罐藏蟻鼻錢用酸清洗,使得這批干坑美銹的蟻鼻錢漂亮外衣面目全非,僅留下數枚未清洗的樣品(插二圖3)。經過對這批蟻鼻錢較為細致的觀察,發現其頗具特色,具體特點如下。
1.這批蟻鼻錢面文全為“(夊土)朱”(僅發現一枚面文為“巽”字的)。楚國銅貝幣也稱“蟻鼻錢”,其名稱及圖象現存最早的記錄見于南宋洪遵的《泉志》,《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總論》亦云:“楚國地區則通行以青銅制成瓜子形的小銅餅塊,俗稱蟻鼻錢或鬼臉錢,其形制仍由貨貝蛻變而來,因此可稱為楚銅貝幣,或簡稱楚貝。”蟻鼻錢根據面文品種多達十幾種,這批罐藏的蟻鼻錢面文為“(夊土)朱”,這種面文釋讀不一。從歷年出土報道來看,其地域分布,湖北、江蘇、山東發現較少,河南稍多,安徽出土最多。
2.這批蟻鼻錢型制為大樣,都是大個頭的。經實測:單枚上下最大徑的為20.6mm,最小徑的為18mm,多數在20mm以上;單枚左右最大徑的為12.8mm,最小徑的為11.3mm;單枚重量最重的為4.1g,最輕的為1.9g,多數在3g以上。
3.這批蟻鼻錢每枚腹部左右位置各有2道對稱的向內凹陷,與以往其它地方所出土的“(夊土)朱”略有不同,以往各地所出的“(夊土)朱”腹部左右位置多見圓滑,雖不是首次發現的新品種,但此種腹部帶凹陷的“(夊土)朱”應相對比較少見。
這批罐藏蟻鼻錢出土地點太湖縣小池鎮亦屬楚國故地,王家墩文化遺址即位于小池中心孔河西岸,1983年4月,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對遺址進行試掘。遺址內涵較豐富,包括早、晚兩期文化遺存,早期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為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
此次太湖縣小池鎮中心村出土批量蟻鼻錢,符合楚幣遺存的歷史條件,與其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亦相吻合。再根據這批出土的蟻鼻錢的特點來看,其面文、形制高度統一,應為鑄造后尚未開始流通,就被入土罐藏。一次性出土6000余枚“各六朱”蟻鼻錢,且全是大樣型的,應是楚國早期的官方貨幣,其數量和特色在全國范圍來說都是非常罕見的,尤其在安慶市縣范圍內尚屬首次出土,并由此猜想太湖縣小池鎮這一帶或有一處楚國時期鑄錢、或儲錢遺址。
(責任編輯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