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曉陽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是平平穩穩、毫無起伏的,他們要過一個個的“坎兒”,會經歷一些特殊的時期——生病的“敏感”期。在這些敏感時期,需要格外小心的看護。
敏感期1:寶寶6~12個月時
寶寶6個月以后,體內來自媽媽的抗體逐漸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統又沒有發育完善,此時最容易感染疾病。大多數寶寶第一次生病都是在6個月以后、1周歲以前。由于這一階段的寶寶正處于快速生長的時期,生病會對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且寶寶此時還沒有完成規定的計劃免疫,難以抵御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因此,盡量延遲和減輕寶寶第一次生病的時間,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很重要。
防范提醒:這一時期,最重要的防范措施是盡量減少寶寶接觸到病原微生物的機會。家里人一定要有預防疾病的概念,如外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凈雙手,尤其是在抱寶寶、與寶寶親熱前一定要洗凈雙手;家里如果有人患病,要采取自行隔離的措施,避免與寶寶接觸;不要帶寶寶到人多嘈雜的場所,尤其是在疾病流行期間等。
對于6個月以上的寶寶,繼續母乳喂養仍然很重要,因為母乳中含有配方奶粉所不具備的多種抗病成分,母乳喂養的寶寶明顯比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有更強的抗病能力。在可能的情況下,媽媽應堅持母乳喂養,即使在寶寶添加輔助食品后,繼續母乳喂養仍然可以幫助寶寶獲得更強的抗病能力。
此外,雖然接種疫苗可能引起寶寶輕微的不適,但計劃免疫有助于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產生抵抗一些針對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疾病的抗體,所以,一定要按約定的時間帶寶寶接受預防接種,這也是防病的一個重要措施。
敏感期2:寒冬、酷暑時
寶寶出生后,就要經歷春夏秋冬氣候的變化,像寒冬、酷暑這樣氣候惡劣的時候,也正是各種病原微生物蠢蠢欲動的時期,成為寶寶生病的又一個敏感時期。按季節和氣候變化,及時調整好寶寶的衣食住行,有助于寶寶平安地度過這一敏感時期。
防范提醒:無論是氣候宜人的春秋季節,還是氣候惡劣的寒冬酷暑,都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寶寶經受大自然的洗禮。選擇空氣清新、環境怡人的公園、綠化帶等空曠場所,經常讓寶寶到戶外活動,多曬曬太陽,是增強寶寶體質和自身抵抗疾病能力的好方法。另外,按照氣溫和環境的變化,及時讓寶寶換上穿脫方便、應季適宜的衣著也很重要,不合時宜地一味捂著或凍著寶寶,都會使疾病找上寶寶。
寒冬和酷暑季節,寶寶不得不生活在室內空間,在采用取暖器、空調、加濕器等物品保持室內適宜溫度和濕度的同時,特別要注意室內空氣的衛生。密封的空間往往給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創造良機,因此,要注意經常通風換氣,定期清洗空調,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潔。
敏感期3:進入托幼機構時
寶寶在剛進入托兒所、幼兒園時,會迎來一個疾病的高發時期,幾乎每個寶寶從家居生活過渡到集體生活時,都不可避免地會病上幾次。這是因為寶寶在家時接觸的人員相對較少,由此而接觸到的病原微生物也就相對有限,而在托兒所、幼兒園的集體環境中,寶寶們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相互之間的接觸非常密切。伴隨著這種密切接觸,寶寶們也相互傳染著所攜帶的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再加上寶寶剛進入集體環境不太適應,致使寶寶生病的情況明顯增加,往往是一次發燒、咳嗽剛愈,緊接著又迎來下一次的發燒、腹瀉。好在大多數寶寶在經歷了最初幾個月的反復生病后,生病的次數會明顯減少。
防范提醒:在寶寶入托、入園以前,就要開始做一些防病工作。比如教會寶寶怎樣洗手并叮囑寶寶經常洗手,糾正寶寶咬指甲、舔玩具等習慣,這樣可以提高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減少與病原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另外,可以提前根據集體生活的安排調整好寶寶的作息時間,教會寶寶自己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讓寶寶能更容易、更快適應集體生活。還可以通過適當的體格鍛煉,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來對付這一敏感時期。在寶寶進入托兒所、幼兒園之前,除了完成規定的計劃免疫以外,可以選擇一些自費疫苗讓寶寶接種,特別是水痘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等,并在冬季來臨前完成流感疫苗的接種。這也是預防寶寶入園生病的重要措施。
敏感期4:長途旅行時
寶寶隨同父母長途旅行,尤其是第一次的長途旅行,也是需要注意的生病敏感時期。由于旅途的勞累以及目的地氣候、餐飲習慣、作息時間等的改變,很容易造成寶寶生病。因此,在帶著寶寶第一次外出旅行時,尤其是當寶寶年齡較小時,在出門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
防范提醒: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根據沿途和目的地的氣候特點,帶好寶寶的衣物,再帶上一條保暖的毛毯,以便寶寶在路上或游玩中睡著時隨時使用。還要帶上寶寶愛吃和常吃的食物,清潔的飲用水,再準備一些感冒、腹瀉的常用藥,包括創可貼等外用藥。
如果寶寶的年齡比較小,盡量選擇快捷的交通工具,以縮短旅途時間。旅途花費的時間越長,寶寶就越容易生病。如果必須長時間在外旅行,尤其是長途自駕游時,一定要對旅途中的各種意外,尤其是寶寶可能會生病有足夠的物質和心理準備,以免到時候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