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清峰
他們都是到臺灣受高等教育的馬來西亞華人,為自己的事業(yè)與人生添上美麗的色彩,也為臺灣增添各領域的人才。
最近在臺灣樂壇,有一名新人備受矚目,她在第二屆《超級偶像》比賽中,以天籟般的歌聲,舅奪第二名。雖然只獲亞軍,輸給以舞蹈取勝、同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艾成,但符瓊音的音色及歌唱實力,使她被譽為“一代歌姬”、歌壇的“粉紅坦克”,并于最近推出首張專輯《粉紅點唱機》。她其實是馬來西亞人,是數十年來大批“臺灣圓夢”的馬來西亞華人之一。
此外,還有率先研發(fā)出USB單芯片隨身碟(U盤,俗稱“手指”),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的臺灣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近年蜚聲國際的臺灣表演團體“優(yōu)人神鼓”的藝術指導黃志群;屢奪國際大獎的臺灣電影導演蔡明亮等。他們都是到臺灣受高等教育的馬來西亞華人,為自己的事業(yè)與人生添上美麗的色彩,也為臺灣增添各領域的人才。
到臺灣獲平等待遇
長期以來,受限于很多東南亞國家的種族政策,當地華裔學生的升學管道受到極大壓縮,家境好一點的會去歐美留學,環(huán)境欠佳者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費用較低的臺灣。
馬來西亞華裔學生在臺灣,有著其他地方僑生所沒有的優(yōu)勢,包括他們懂得普通話,在臺灣不會有語言隔閡,同時,由于馬來西亞有相當多的華人祖籍福建,在講閩南語的臺灣社會也如魚得水。
但是,僑生學成后留在臺灣的門坎卻很高。臺灣當局原則上并不鼓勵他們留在臺灣發(fā)展,僑生若從事專門性與技術性工作,平均月薪在新臺幣4.7971萬元以上(約1600美元),且由雇主出具證明,即可在學成后留臺就業(yè)。這個規(guī)定相當嚴苛,連臺灣本地碩博士學歷的起薪都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然而,雖然門檻很高,基于種種原因留下來的卻大有人在,包括與臺灣配偶結婚、向往臺灣的生活環(huán)境、賺取臺灣比馬來西亞高的薪酬、看好臺灣比較大的發(fā)展空間等。
各個領域得佳績
歷年來的留臺馬來西亞學生,從20世紀60年代的李永平,70年代的張貴興,到八九十年代的黃錦樹、陳大為、鐘怡雯等,屢奪臺灣各大文學獎。而這群杰出作家,部分(如李永平)雖然后來也赴美繼續(xù)深造,讀碩、博士學位,但最終還是選擇留在臺灣,繼續(xù)創(chuàng)作與教學。
文學之外,臺灣的電影與表演藝術也都吸引有志于此的馬來西亞華裔學生。70年代到臺灣的文化大學影劇系就讀的馬來西亞學生蔡明亮,就在寶島實現他的電影夢,更屢奪國際大獎而成為世界級導演。近年嶄露頭角的臺灣“優(yōu)人神鼓”劇團,其藝術指導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黃志群。黃從小在馬來西亞的“怡保”習武,17歲來臺進入體育學院就讀,畢業(yè)后曾加入臺北民族舞團及云門舞集,1993年加入“優(yōu)人神鼓”,并與該劇團的藝術總監(jiān)劉若踽結婚,成為臺灣女婿,共同發(fā)揚鼓藝。
在科技和企業(yè)界,和潘健成一同創(chuàng)業(yè)的群聯總經理歐陽志光也是馬來西亞人。其實,長期以來,相當多的馬來西亞赴臺學習醫(yī)學及信息科技科的畢業(yè)生,都選擇留在臺灣發(fā)展。
科系多元誘因大
臺灣物價不高,學費十分低廉,而且大學數目超過160所,提供的科系很多元,包括許多新興流行的課程等,對馬來西亞學生有相當大誘因,是有志學中文馬來西亞學子的首選地區(qū)。
臺灣學費低廉,允許打工,英、美和新加坡都不行。家境并不寬裕的潘健成來臺第三天就在就讀的新竹交通大學圖書館和福利社打工,賺取生活費。如今潘健成不僅在臺創(chuàng)業(yè)成功,還娶了一名臺灣太太,育有3子。
(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0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