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閃電II”戰機或將成為最后一種美國有人駕駛戰斗機。無人戰斗機將主導世界空戰并統治未來天空。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海軍上將、五角大樓高級軍事官員)和美國國防部長宣布說,未來的戰斗飛行器將是無人機。美國國防部長說,下一代重型轟炸機將很可能是一種無人機;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則相信,F-35“閃電II”戰機將很可能是美國有人駕駛戰斗機的最后品種。
無人機并不是新鮮的事物。導彈就是一種無人機,只不過僅為一次性使用。二戰期間,大約在70年前,這種飛行器開始研發。到上世紀70年代,通過無線電控制的反復使用飛機開始實用化,甚至將無人機配備到有人機上,進行遠程部署的例子。經過這些無人機的各類測試,無人機在戰斗中比有人機優勢明顯。但無人機在30年前的一段時間,沒有被大量采用,原因在于通訊的限制(沒有衛星數據鏈)和態勢感知的限制(沒有一種廉價的小型化的可靠攝像設備連同GPS配備到飛機的四周,為遠程操作者提供各種態勢信息)。上述兩個難題已經得到解決,正如美國五角大樓高級將領總結的那樣——是到了采用無人機的時候了!
當一位美國海軍將軍如此狂熱地對無人機大發評論時,這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去年年底,美國海軍提出了它們的首款戰斗無人機,或者叫做“聯合無人空中戰斗系統”(J-UCAS)。這是耗時長達6年、斥資6.36億美元來制造并試驗兩架X-47B型無人機項目的一部分。
根據測試計劃,今年將要進行首次飛行,明年要進行首次航母著陸飛行試驗。這種重達15噸的X-47B無人戰機翼展62英尺(約合18.89米),為了在航母上節約空間,機翼意義向上折疊15英尺(約合4.57米)。X-47B可以攜帶兩頓重的載荷,可在空中持續飛行12個小時。
6年前,X-47A無人戰斗機(UCAV)進行了首次飛行。這種無人戰斗機的研發工作始于2001年。此外,美國空軍還在測試X-45無人戰斗機,它也有一個海軍版本,就是X-46。X-45無人戰斗機項目的研發工作始于1999年,在2006年這種8噸重的(最大起飛重量,載荷兩噸)飛機已準備好進行操作測試。X-46無人戰斗機則有一個不同的翼展外形,航程1100公里,載荷兩噸。而X-47A無人戰斗機也有兩噸的載荷,航程是1600公里。
在過去幾年來,美國空軍和海軍被允許發展無人戰斗機,以適應特殊的需求。無人戰斗機的研發者們正提供一種可以取代所有現役戰斗機、轟炸機的飛機。在一定程度上,這是由于X-45在達到研發目標方面的成功,也是由于實戰部署中“捕食者”和“全球鷹”無人機的成功運用(前者執行搜尋、攻擊和目標指示任務,后者可自行環球飛行)。
x一45A無人戰斗機通過了編隊飛行和投擲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的測試(實際上是新型250磅SDB小直徑炸彈)。一架X-45C無人戰斗機可以攜帶8枚250磅小直徑炸彈,或者是兩噸其他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計劃中的×45C將達到19噸,可攜帶2.2噸載荷,機長39英尺(約合11.8米),翼展49英尺(約合14.9米):而研發中的X-45A無人戰斗機長27英尺(約合8.2米),翼展34英尺(約合10.3米),載荷1.2噸。X-45C無人戰斗機將設計成能夠用來攻擊2300千米以外的目標,可執行轟炸任務和偵察任務;每架x-45C的成本大約在3000萬美元,這將取決于在多大范圍內采用多貴的電子設備。由于相信無人戰斗機能夠做得更好,美國空軍已在3年前取消了X-45項目,而將注意力轉向了(更先進的)不同的無人戰斗機設計。
(寧良凌摘自美國環球戰略網)
海外星云 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