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穿才
用稻草栽培草菇,一直存在著生物轉化率低,產量不高的問題,用棉子殼、棉渣等養分豐富的栽培材料,又有成本高,生產期間正值高溫高濕階段而導致雜菌滋生影響產量甚至毀床的問題。并且據消費者反映,以棉子殼栽培的草菇,其口感及風味均不如稻草的。我們于2006年起,采用搭建塑料泡沫板菇棚和稻草壓塊栽培的方法生產草菇,生物學效率均在31~36%,而且出菇整齊,管理方便,5~10月均可生產,我地已大面積推廣。
一、塑料泡沫板搭建菇棚
菇棚長方形,可成排相連搭建,每間寬3m,深3~4m,棚頂高2.2m,做成坡形,四周均用塑料泡沫板,棚頂用木條蓋較厚塑料膜或彩條塑布,轉角處用木條固定支撐,菇房四周內襯塑膜。門的上方及相對一面各開一個15×30cm小窗通風換氣,棚內兩邊是菇床,共設4層,層高45cm。中間留50cm過道。菇棚宜建在背風陽光充足的地方,不宜建在風口處,以免大風時菇棚受損或因大風而降低棚內濕度。
二、稻草的處理
當年生產的稻草和頭年稻草均可,但以當年稻草為好,產量高。草菇生產的前半段(5~7月)用頭年稻草,后半段(7月下~10月)用當年早稻新稻草。無論何種稻草,使用前均應曬干避濕保存。晚稻草曬干避雨保存,以備來年之用。
先做深1.5m,長寬依地而定的水泥地池,池邊留出水口,池中注入八成清水,按2%的用量投人生石灰塊攪勻后,放人稻草。頭年稻草浸沒24~28h,當年鮮稻草浸30~38h。撈出瀝水至含水量80%左右,上堆發酵。上堆時可加入10~15%的干畜禽糞,也可用凈稻草。發酵4~5d,其間翻堆2次。若用凈稻草。在后一次翻堆時加入稻草量1~1.5%的尿素和1.5%的復合肥混合撒勻。發酵好的稻草質地柔軟,手握有彈性,無異味,含水量在70%左右,PH10。池中石灰小可連續用2次,第二次用時適當加入生石灰。
三、壓塊播種
壓塊播種之前,在菇房地面撒一層生石灰粉消毒,并將空間地面噴一次1200倍敵敵畏,消滅蟲蟻。做長75cm、寬48cm的無底木框。床上墊一層塑膜,將木框置于塑膜上,把發酵好的稻草載培料往木框中填壓,邊撒菌種,用種量7-10%,塊與塊之間緊貼,壓塊滿床后,再在表面撒一層菌種,然后蓋上浸透的草簾或塑膜保溫。
四、管理與采收
草菇菌絲在30℃以上時生長很快,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亦需要高溫高濕,當溫度在29—35℃時,播后5~7d就可以形成幼蕾,以幼蕾至采收也僅需4d左右。播種后的發菌階段主要是保濕保溫。播種后的2~3d內要隨時檢查床內溫度,當料中溫度到達45℃時,要撬松料塊開窗散熱。菌絲較耐高濃度的CO2,所以在其生長期間,主要是保持27~35℃的溫度,少開門窗,每天通風30~50min即可,以免開窗次數過多,導致棚內溫度下降而影響生長速度。若發現料面及周沿料草發白,空氣濕度低于84%。可向床面及空間細霧噴水,出菇期間要保持溫度在28~35℃和空氣溫度在90%以上,并要求一定的光照和充足的氧氣,每天上午10~12時,下午2~5時可各開窗通氣2次。當子實體傘蓋將開未開時,就要釆收,過早釆收影響產量,釆收過遲,又會影響品質風味。采收完第一潮菇后,清潔床面,輕噴水一次,蓋膜保溫,以利下潮菇發生。
五、二次接種栽培
草菇的菌絲在高溫下生長極快,很易老化而降低活力影響產量,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栽培料中的養分,所以除第一潮菇外,其余的各潮菇產量很低。采用二次播種方法。可增加新生菌絲,延長出菇期,增加產量,提高生物轉化率,具體做法是,收完第二潮菇后,清潔料面,用竹片撬松料塊,視干濕而定,若料面已發白,可用2~3%的石灰水淋透料塊后,往料中塞入菌種,再在料面撒上一層菌種蓋上3~5cm厚的發酵后稻草,再蓋膜保溫,促生新發菌絲。
六、幾個生產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1、菌種前后衍接連續。由于草菇生長速度快,生產周期短,需連續不斷的制種栽培,應根據生產情況制作栽培菌種,以保證連續的播種栽培需要。
2、雜菌防除。草菇栽培中,發生較多的雜菌是傘類腐生雜菌,可選用新鮮稻草栽培和及時摘除未開傘的鬼傘類雜菌,并在發生較多的地方涂淋3~5%的生石灰水。
3、通風透氣。草菇幼蕾形成后,除要求高溫高濕環境外,還要求充足的氧氣。但幼蕾對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當溫度驟降至25℃以下時,會發生大量幼菇死亡,所開門窗透氣時,應在上午10~12時及下午2~5時間進行。早晨和夜間開窗會引起溫度突然下降而發生死菇。
4、來源不同的草菇品種不可同時混播。由于不同菌系的草菇菌絲會產生拮抗作用,導致生長差,出菇少,甚至不出菇,所以同一菇床不可混播菌系不同的草菇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