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香菊 胡改秀 成志芳
1、番茄灰霉病
1.1危害癥狀:番茄花、果、葉、莖均可發病。果實染病,青果受害重,殘留的柱頭或花辦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實或果柄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層,呈水腐狀,葉片發病多從葉尖部開始,沿支脈間成“V”形向內擴展,初呈水浸狀,展開后為黃褐色,邊緣有深淺相間的紋狀線。病,健組織界線分明。莖染病時開始呈水浸狀小點,后擴展為長圓形或條狀病斑,淺褐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層,嚴重時致病部可以枯死。
1.2發病規律:該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條件適宜時,萌發菌絲,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和人們生產活動進行傳播。其發病適溫20~25℃,最高32℃,最低4℃,對濕度要求嚴格,空氣相對濕度達90%時開始發病,高濕維持時間長,發病嚴重。
1.3防治措施:(1)選用抗(耐)病蟲的品種,是防治此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2)發病初期控制澆水,摘除病葉,病果和基部的老葉,運出室外,集中處理。(3)采用高垅或半高垅栽培,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打杈,控制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4)生態防治:即晴天上午晚放風,使棚溫迅速升高,當棚溫升至33℃時,再開始放頂風,以降低產孢量。當溫度降至25℃以上,中午繼續放風,使下午棚溫保持在20~25℃,棚溫降至20℃時關閉通風口以減緩夜間棚溫下降,夜間棚溫保持在15~17℃,陰天也要進行短期通風排濕。控制棚內溫度。(5)藥劑防治:苗期、定植前棚內用10%速克靈煙劑熏(500g/667m2/次),定植緩苗后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500倍液或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兩次,間隔7~10天。
2、番茄白粉病
2.1危害癥狀:主要危害葉片。葉面初現白色霉點,散生,后逐漸擴大成白色粉斑,井互相連合為大小不等的白粉斑,嚴重時整個葉面被白粉所覆蓋,像被撒上一薄層面粉,故稱白粉病。葉柄、莖部、果實等部位染病,病部表面也出現白粉狀霉斑。
2.2發病規律:病菌主要在冬季生產番茄上越冬,也可在其他寄豐卜越冬。越冬病菌通過氣流傳播形成初侵染,發病后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使病害擴展蔓延,溫暖潮濕有利于發病,病菌生長適宜溫度20~25℃,適宜濕度80%左右,濕度較低也可發病。
2.3防治方法:(1)清潔田園徹底清除病殘體和田間雜草,減少初侵染菌源,集中深埋或燒毀。(2)增施有機底肥,中后期適時追肥,避免早衰,及時摘除病葉。(3)發病初期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
3、番茄葉霉病
3.1危害癥狀:番茄葉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亦可為害莖、花、果實。葉片染病,葉面出現不規則形淺黃色褪綠斑,葉背初生白色霉狀物,后變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濕時葉片正面亦可出現灰褐色霉層,隨著病情的發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卷曲,植株呈黃褐色干枯。
3.2發生規律:以菌絲體和菌絲塊在病殘體內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或以菌絲潛伏在種皮內越冬。在適宜下條件,產生分子孢子,借氣流傳播,病菌從幼苗或成株葉片、萼片、花梗等部位侵入。病部產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葉面有水濕條件即萌發,存在病斑上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發育溫度9~34℃、最適20~25℃、氣溫22℃左右,相對濕度90%利于病菌繁殖,發病重。
3.3防治措施:(1)實行輪作,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料、磷鉀肥和微肥,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進根系發達,植株健壯。(2)選用抗病品種,種子嚴格消毒,培育無菌壯苗,(3)注意觀察,發現少量發病葉果,立即摘除深埋,發現莖干發病,立即用200倍70%代森錳鋅藥液涂抹病斑,鏟除病原。(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次250克熏蒸,或于傍晚噴撒7%葉霉凈粉塵劑,或6.5%甲霉靈超細粉塵劑,每畝次-1kg,隔8~10天一次,交替輪換使用。發病盛期可噴75%甲基托市津8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以上藥液交替使用,每5天一次,連續贓2~3次。若遇陰雪天氣,改用粉塵劑或煙霧劑。
4、番茄病毒病
4.1危害癥狀:番茄病毒病表現有三種癥狀:a、花葉病:田間常見的癥狀有兩種:一種是在番茄葉片上引起輕微花葉或微顯斑駁,植株不矮化,葉片不變小、不變形,另一種番茄葉片有明顯花葉,隨后新葉變小,葉脈變紫,葉細長狹窄,扭曲畸形,莖頂葉片生長停滯,植株矮小,下部多卷葉,病株花芽分化能力減退,并大量落花,落蕾,基部已坐果的果小質劣,多呈花臉狀,b、條斑:病株上部葉片呈現或不呈現深綠色與淺綠色相間的花葉癥狀。植株莖桿上、中部初生暗綠色下陷的短條紋,后變為深褐色下陷的油漬狀壞死條斑,逐漸蔓延擴大,以致病株萎黃枯死。c、蕨葉病:病株一般明顯矮縮,下部葉片葉緣向上卷起,嚴重的卷成管狀,中部葉片微卷,主脈微現扭曲,上部葉片細小形成蕨葉。葉背葉脈呈淡紫色,葉肉薄而色淡,微現花斑。
4.2發病規律:番茄花葉病毒和條紋病毒主要通過田間農事操作傳播,番茄種子表面也帶有病毒,蚜蟲也是傳毒媒介。番茄花葉病適宜發病溫度為20℃,在25℃以上趨于隱癥現象,番茄條紋病毒病在旬平均氣溫20℃開始發生,25℃流行。蕨葉病在高溫干旱氣候條件,因有利蚜蟲活動,發病常較嚴重。
4.3防治方法(1)合理輪作: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盡量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2)種子消毒:播種前種子先用清水浸5小時,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20分鐘,或先用肥皂水搓洗后,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0~15分鐘,然后用清水洗凈,或將種子在70℃干熱條件下處理2~3天,再進行催芽或直播。(3)清除病苗:出苗后,定期清理苗床,對葉色不正,生長不良、葉片扭曲的幼苗及口才拔除,避免傳染。(4)及時防蚜:苗期采用銀灰色薄膜或遮陽網覆蓋,驅避蚜蟲,(5)發病初期噴藥控制。在發病初期(5~6葉期)開始噴藥保護,藥劑為1.5%植病靈8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噴霧,藥后隔7天噴1次,連續噴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