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國
近年來我場蘋果果銹較嚴重,大大降低了果實商品價值。為了避免和減輕蘋果果銹帶來的損失,現據多年的生產實踐并查閱了有關資料撰寫此文,供參考。
一、發病原因
1、幼果期發病,經觀察發現幼果在落花后20天開始發生果銹。落花20天后果實表皮細胞就開始由縱向緊密排列轉向橫向疏松排列,且茸毛開始脫落,此期對外界環境敏感,在果實受到刺激時,果面茸毛易脫落。細胞排列發生紊亂,產生木栓化組織,從而導致果銹的發生。
2、氣候因素,高溫、高濕、多雨和花期低溫是誘發果銹的主要因素。花期若氣溫低于5℃時,果面易形成果銹。在幼果期,如果高溫高濕,降雨量多于正常年份10~20%時,也易誘發果銹。干旱年份一般較輕。
3、與栽培技術密切有關。修剪時留枝量過大,造成樹冠密閉,通風透光不良,容易引起果銹。有機肥使用量少,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貪青旺長,抗病能力下降,地勢低洼,土壤粘重,結果過量,樹勢衰弱等因素都會加重果銹。
4、農藥使用不合理。在幼果期使用有刺激性的農藥及噴藥操作技術不當也會影響果銹的發生。
二、防治措施
(一)加強栽培管理
1、加強果園土肥水管理,防止土壤積水,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春季溉水不能大水漫溉,施完肥后中耕松土,既保墑又降低果園空氣相對濕度。
2、增強樹勢,嚴格疏花疏果,合理負載(盡可能留單果),促進果實發育,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增強果實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抵抗力。
3、搞好整形修剪,防止果園郁閉,改善果園通風狀況。宜選擇坡地建園。
4、在果實迅速膨大期,若遇干旱,應適量灌水。土層淺的果園應保持充足的水分
5、選擇使用農藥,在落花至落花后30天,根據果園病情,天氣情況用藥,并嚴格使用農藥濃度,降低農藥使用次數,在果實表面露水干后噴藥。噴藥時選擇適宜的噴霧孔徑、噴藥壓力、噴頭與果實距離,減少果面機械損傷。幼果期不要噴尿素、波爾多液。樂果、石硫合劑等。
(二)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是防止蘋果果銹的有效方法,在5月中下旬6月初果實套袋,既能預防果銹,果皮細嫩,光潔度好,也能防止各種爛果病,避免農藥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