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從1991年迄今的18年里。從未出現垃有效統治的政府。在連年爭戰、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亞丁灣航運通道道成了最大的利基。當人們鋌而走險。其剽悍程度當然也就舉世少見。
索馬里早已成了當今全球最大的海盜窩。并非索馬里人天生有海盜基因,而是整個索馬里的情勢所致。
索馬里在“后冷戰”伊始,舊的獨裁者巴雷(Siad Barre)被推翻后,即淪為軍閥派系相互爭戰以及外國入侵的戰亂之地。從1991年迄今的18年里,索馬里從未出現過任何一個有效統治的政府。在連年爭戰、民不聊生的情況下,索馬里主控了亞丁灣航運通道,每年有2萬艘次船只從此經過的航運要沖地位,遂成了最大的利基。在2008年內,即有42艘商船遭到劫持,勒索贖金在8000萬至1.5億美金之間,而今年迄今,索馬里海盜已先后發動了66次攻擊,扣有14艘船只,260多名人質。
索馬里外海的海盜猖獗,一般人皆認為,目前該海域已有美、英、法、俄、中、印等10余國派艦巡弋,難道仍無法遏制嗎?根據國際海事組織表示,索馬里外海范圍極大,必須61艘軍艦始足以確保安全,而目前常駐軍艦僅12~15艘,這當然造成極多安全死角,予海盜可乘之機;其次,則是索馬里十余年動亂,生存艱難,因而海盜皆反應敏捷且武器精良。不但有各型輕武器,甚至還有手提輕便反直升機導彈,直升機都投鼠忌器。海盜們若選擇好劫持商船,通常都會從母船放出多艘攻擊快艇,十幾二十分鐘即劫持完畢,護航船艦根本反應不及。至于有人認為必須犁庭掃穴,這也難度極高。
索馬里連年戰斗不絕,人民武裝化程度世界第一,平均每人皆至少有一件自動武器,對索馬里展開攻擊,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1993年克林頓政府對索馬里進行“人道干預”,目的則是要消滅最大軍閥派系艾地德,但卻在索馬里首府摩加迪沙遭到猛烈反擊,共18名美軍及1名馬來西亞軍人陣亡。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一名美軍士兵尸體并被群眾拖著游街,4天后美國即宣布撤離。
除此之外,索馬里爭戰動亂10余年,難民遍及全球,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及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即各有20萬人左右。這些難民變成的新移民里不乏激進的索馬里圣戰組織成員。進攻索馬里的本土,必須冒著美歐自己內部可能遭到恐怖報復的風險。
因此,索馬里海盜猖獗的關鍵仍在它的內部。索馬里自1991年政變后即內亂不絕,2006年美國支持埃塞俄比亞入侵占領。索馬里國民平均壽命僅46歲,1/4的兒童活不到5歲。加以武器泛濫,它已形同無政府的兇悍社會。它的人口大量外流到西方以及鄰近的吉布提、肯尼亞、埃塞俄比亞、也門等國。留存在索馬里的估計只有約950萬人左右,為原有人口規模的一半,其中有1/3依靠聯合國的救濟食物維持生活。在索馬里,海盜已成了最后且最大的生意。在這個平均壽命只有46歲的國家,十幾歲已算成年,這也是電視上看到的許多海盜都是十幾歲少年的原因。
因此要根絕海盜,必須改善其內政,問題是言易行難,目前索馬里剛“選出”新總統阿梅德(Sharit Ahmed)。但這個政府無法在國內上班,整個內閣都在鄰國吉布提的一家觀光飯店內工作。這個政府沒有預算,靠國際社會資助,企圖收買軍閥派系來建立秩序。真正在索馬里占最大勢力的乃是“索馬里圣戰組織”及其旗下的青少年民兵。它們不但是海盜來源,也企圖控制從肯尼亞到索馬里的救濟糧食通路,甚至不排除向肯尼亞進軍。
索馬里青少年正前仆后繼地走上海盜生涯這條路,這是國家失敗的悲歌,而這悲歌,還會繼續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