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椅子,150歲。但它并不是古董椅,而是從150年前設計持續生產至今。估計,它已生產超過1億張,是全世界最多人坐過的椅子。
這把被所有椅子收藏家視為最經典的作品的椅子品牌,叫索耐特。
垃圾堆里的寶物
說來真神奇。3月31日那天,瑞士巴塞爾市舉行一年一度的大型垃圾清理日,家家戶戶都把不要的家具雜物堆放門外,等待隔天垃圾清運車前來收取。那晚,街頭熱鬧得有如一場家具交換大派對,人人上街尋寶,搜尋著適合自己家里的東西。就在那晚,我邂逅了這把擁有150年歷史的索耐特第214號椅。
當我一眼看到它豎立在垃圾堆里,心中不敢置信地吶喊:“怎可能?怎可能有人會丟掉它?”原來,它的藤編椅面已經破損。不過,它那用曲木技術制作的椅腳線條,依然非常優美。四只腳以往外微張的曲線穩固地站立著,結構仍非常扎實。它很輕,一手把它提起來,上下左右地檢查著,即使椅面已破,但還真舍不得就把它丟下。攝影師勸我說:“就把它搬回家吧!”我說:“怎么可能?這么一大把椅子?”啊!的確有可能。這把椅子150年前設計之初,就是為了降低運輸成本,而設計成全部可拆開再組裝的結構。這可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IKEA概念”家具的原創者呢!
于是,我真的把它搬回家了。這張曾經于1867年獲得巴黎工業藝術博覽會金牌獎的曲木椅,憑著它歷久不衰的種種設計上的優點,而被我從瑞士的垃圾堆中救回來。

歷久不衰名人椅
這把索耐特的“第214號”椅在歐洲實在太普遍了,隨地撿到它其實一點都不稀奇。它于150年前設計時的型號,是“No.14”,是一張專為餐館、咖啡廳與酒吧設計的椅子,又稱Bistro Chair或Coffee House Chair。它以實心櫸木經高溫曲木加工技術,彎曲而成圓背做椅靠與椅腳,坐墊則是以藤席織成。它一舉顛覆歐洲舊式重如石塊的超大木椅的概念,方便、耐用、涼爽又易清理。因為發明了這張椅子,也讓創辦人Michael索耐特,創造出一個至今已經有190年歷史的經典名牌。
原籍奧地利的Michael索耐特出生于德國,他23歲那年做了一張木椅,獲得奧地利皇室的賞識,而專門為皇室制作室內木工裝飾及雕花地板。1846年,他發明一種彎曲木材的新技術,椅子各部分的組件在裁好尺寸后,經攝氏100度高溫蒸氣軟化,再利用不同形狀的金屬模型,彎曲定型。
1859年,他做出了這張以曲木技術制造而成的No.14椅子,結果快速走紅暢銷歐美。根據計算,從1860年到1930年期間,索耐特賣出了5000萬張No.14椅。據說巴哈很愛坐它來彈鋼琴,列寧坐著它寫出共產革命理論,畢加索一邊坐著它,一邊畫畫雕塑;連啞劇大師卓別林,在他的電影場景里也布置了許多No.14。
跨界合作展新貌
為配合新時代來臨,No.14椅已改名為“214號椅”。而為了慶祝150周年慶,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設計師,也為“214椅”設計各種不同的致敬版本。索耐特自己設計了一款在椅腳上打了個結的“214K”;也有用一堆彎曲的木條纏滿整張椅子,或讓椅腳溶解變形,每一個作品,都為了呈現這款椅子首創的曲木特色。
不過,時至今日,214椅的價格,卻也不再是當年那個刻意降低成本,以求人人買得起的低價椅子,而是一款以純手工制作,充滿設計感的頂級家具作品。索耐特公司從上世紀30年代與包浩斯學派的設計師合作,開始采用彎曲的鋼管為材質,也讓彎曲椅腳的鋼管椅,成為該品牌的另一個經典之作。
日本的“無印良品”從2007年開始與索耐特展開合作,生產一系列從“214椅”為概念出發的新款椅子,目前已經開始在日本發售。雖然一把椅子的價錢還是要上萬元,但比起“214椅”已便宜許多。
想象一下,一張巴哈、畢加索與卓別林都曾坐過的椅子,來到21世紀的今天,你也有機會坐上去。這種感覺,連屁股都經典起來了。
編輯 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