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修,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大學生村官”。1966年出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院,高級經(jīng)濟師,經(jīng)濟學博士后,曾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是深受農(nóng)民歡迎的青年知識分子重大典型。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曾經(jīng)7年連任湖南省漣源市石門村黨支部書記,現(xiàn)任湖南省第九屆省委委員、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
1987年,吳奇修從北京大學畢業(yè),主動申請下基層,回湖南省極貧困縣漣源縣工作,先后在兩個貧困村從事扶貧幫困工作兩年多。1995年,他開始擔任偏僻閉塞的南部山區(qū)石門村黨支部書記。7年的時間里,他團結黨支部一班人,和農(nóng)民一起艱苦創(chuàng)業(yè),興辦工業(yè)企業(yè)和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項目30多個,企業(yè)分布10多個省市區(qū),產(chǎn)品銷往美、英、德、日等20多個國家,使貧困落后的小山村變成全國文明村、全省小康示范村。
然而,改變農(nóng)村落后的面貌,僅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奮斗、拼搏的過程中會有種種不如意,只有用最積極的心態(tài)、最樂觀的精神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既然“第一個吃螃蟹”,
就得有好心態(tài)
吳奇修1983年提前一年參加高考,是以當?shù)馗呖紶钤纳矸菘既氡本┐髮W的,學的也是最熱門的專業(yè)。更重要的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學經(jīng)濟的北大學生絕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而他竟然主動要求到最基層工作,這種巨大的反差令人費解,也讓很多人產(chǎn)生了誤會。吳奇修剛從北京回到漣源時,當?shù)叵破鹆塑幦淮蟛ǎ鞣N議論、猜測、嘲諷鋪天蓋地:有人說他犯了錯誤被“發(fā)配”,有人說他成績不好只能降格分配,還有人直接笑他是“傻瓜”。那時吳奇修的壓力很大,甚至覺得走在街上都有人在背后指指點點。迎接他滿腔激情的是一盆冷水,這讓他感受到一種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巨大的落差。
吳奇修說,自己是個對工作和生活充滿激情、對社會和他人充滿信心的理想主義者。當初自己的選擇確實出人意料,周圍人的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怨天尤人也改變不了什么。于是,他干脆不去想它,全面調(diào)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決定從小事做起。每天早晨七點半,吳奇修第一個到辦公室,打好開水掃好地。遇到抗洪救災、扶貧幫困等許多人不愿干的工作,他總是搶著到前線去。漸漸的,他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也顯示了自己的才干,更贏得了周圍人的理解和信賴。
剛到漣源市工作時,吳奇修每月的工資只有58塊錢,住的是四人合租的普通民房。等到做了石門村的黨支部書記,工作、生活條件更是艱苦。但是,恰恰是這種艱苦的條件,讓他更不敢忘記自己的初衷——用所學知識帶領貧窮的鄉(xiāng)親走出致富之路,讓現(xiàn)代知識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力。剛開始籌資搞基礎設施建設,他率先拿出2000元上交,這相當于他半年的工資。后來,石門村的企業(yè)干得紅紅火火,不少村民成了百萬富翁,他仍然過著只領每月幾百元薪水的清貧生活。他的大學同學中不乏富豪,有人問他:“吳奇修,你這樣覺得幸福嗎?”
吳奇修說:“夕陽西下之時,青山綠水之間,我看到裝滿貨物的大卡車排成長隊往村外開,十幾天之后,這些貨物就到了日本、美國的商場里去了,這種感覺就像將軍打完勝仗,在巡視戰(zhàn)場。我最驕傲和自豪的就是這時候。這時候我覺得很值,經(jīng)濟學是研究創(chuàng)造財富的科學,我學的東西能致富一方,覺得理想實現(xiàn)了。”
農(nóng)民高度認同的秘訣:
真誠與實干
在基層工作這么多年,吳奇修的感受是:農(nóng)民都很純樸,要想取得他們的信任,就要動真情、辦實事,帶著真誠的心跟他們交往,而不能拿大學生的架子。
吳奇修剛到石門村,老百姓對他抱著懷疑和戒備的心理。有人說,他就是來鍍鍍金,我們要讓他金子鍍不成,沾一身泥巴走。吳奇修知道了,什么也沒說,也不著急“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用兩個月時間走家串戶跟老百姓聊天,從不對任何事情亂表態(tài)。在兩個月的調(diào)研之后,吳奇修做了幾件順應民心的大實事。他發(fā)現(xiàn)原來的學校是破爛的危房,于是千方百計建了一棟新學校。原來村里的河道淤塞了,遇到山洪暴發(fā),老百姓的房子就會被沖垮,于是他又帶人修河道和河堤,還在村里修起一條水泥公路。這些工程都是他想辦法籌措資金,沒讓老百姓掏一分錢。而且他很快學會了當?shù)胤窖裕?jīng)常跟當?shù)厝肆奶欤模蠹野阉敵闪俗约喝耍裁刺托母C子的話都愛跟他講。
吳奇修說:“老百姓是很實在的,他不會聽你說得多么動聽,而是看你是否真的對他好,讓他在發(fā)展中得到了實惠。和農(nóng)民打交道,首先要帶著一顆真心,抱著一種誠意。這么多年,不管我心里多難受,我都沒在農(nóng)民面前發(fā)過一次火;有時實在憋得難受,我就一個人跑到半山腰,面對藍天白云放聲唱歌、誦詩,下山時心情就好了,又能滿懷激情去應對一個又一個挑戰(zhàn)了。同時,我很注意學習當?shù)卦挘谌氘數(shù)氐纳盍晳T和風俗,但在思想上我要保持獨立,不能被他們同化。”
做村官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1998年下半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對石門村的經(jīng)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如果繼續(xù)困守石門,很多企業(yè)會倒閉,好不容易發(fā)展起來的鄉(xiāng)村經(jīng)濟也會功虧一簣。吳奇修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跳出石門看石門”,走出去尋找新的發(fā)展空間,才能贏得生機。他旗幟鮮明地提出:1995年,石門是千方百計引進來,現(xiàn)在要義無反顧走出去。但當時有領導不同意,連一向信賴他的老百姓也說他胳膊肘往外拐。吳奇修的專業(yè)知識告訴他,市場競爭的法則從不跟誰講脈脈溫情,干違背客觀經(jīng)濟規(guī)律的事只有死路一條,他不能這樣違心。于是,吳奇修只能選擇離開。當他卷鋪蓋時,感到揪心地痛,眼淚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但是,當他坐著拉行李的舊吉普車來到家門口的時候,村民們早已守在那里了,堅決不讓他走。
第二天,吳奇修回到村里。在他的帶領下,石門村瞄準中亞和俄羅斯市場,決定挺進大西北,利用地理優(yōu)勢搞出口加工貿(mào)易,迅速建立了基地,占領了市場,贏得了利潤。隨后乘勢在廣東、重慶、江西、新疆等地辦起7家企業(yè)、8家公司。2000年12月,石門的企業(yè)擁有了自營進出口權。
吳奇修說,做村官需要勇于堅守。堅守尊重百姓的情感,堅守自己信奉的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堅守自律、廉潔和誠實正直的本色。有些“精明人”猜測吳奇修早就做好了“人生設計”,對此,他回答說:“少一點自我設計,多幾分腳踏實地,才能克服浮躁情緒和功利思想,在奉獻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假如真能未卜先知進行所謂‘人生設計’的話,我想結果很可能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因為,世界是時刻處于運動變化之中的,做所謂‘人生設計’的人是用靜止的觀點、唯心的觀點看變化著的世界,正如一只矯健的鳥身上綁上黃金,那它絕對飛不高、飛不遠。特別是那些功利心太強的‘聰明人’,更是難以忍受10多年時間在最基層創(chuàng)業(yè)所必須經(jīng)歷的清貧、孤寂、誤解和艱辛。畢竟,當時沒有任何人事先向我承諾過什么。”
有人說,一個人如果在20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但是吳奇修認為,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理想主義者,決不是因為幼稚,而是精神上高度成熟和自覺、內(nèi)心足夠堅強和陽光的體現(xiàn)。
吳奇修感悟
追求幸福是人類共同的本性。但是,怎樣去理解幸福,怎樣把握幸福,卻是因人而異。我認為,幸福其實就是自己的一種美好感覺,是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長做的事,做既能造福社會又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事。人當然不能生活在真空里,人要實在,但不能太“實際”。太“實用主義”了,就很難承載社會的理想和責任,也會讓自己變得不快樂。
激情是一位成功者的重要品質(zhì)。盡管時代在變化,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有忘我的理想,但青年知識分子總是應該有點精神的。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往往在激情過后,要經(jīng)受時光的煎熬和磨礪,要能坦然面對誤解、非議和打擊,要能夠接受甚至融入平和、平凡、平淡的生活,但他始終會保持陽光的心態(tài),不管多苦多難也絕不言棄、絕不言悔!
網(wǎng)絡調(diào)查
以下是本刊與新浪教育頻道聯(lián)合推出的調(diào)查問題及結果(截至2009年3月25日),它讓我們看到了大家對村官這份職業(yè)的理解,以及大學生村官可能需要面對的心理難關。
1.求職時,你放在第一位的擇業(yè)標準是什么?
A 符合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47.7%)
B 薪水(40.7%)
C 大城市(7.1%)
D 解決戶口(2.4%)
E 其他(2.1%)
2.面對緊張的就業(yè)形勢,大學畢業(yè)后,你愿意到農(nóng)村工作嗎?
A 愿意,總比沒工作好(66.7%)
B 不愿意,適應不了農(nóng)村生活(24.4%)
C 不愿意,丟不起那個人(8.9%)
3.你認為做村官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A 無法掌控當?shù)孛耧L,工作開展存在很大難度(61.6%)
B 薪水不高,生活不如大城市(26.8%)
C 親人朋友的不理解(11.6%)
4.你認為做村官的好處在于?
A 競爭沒有那么激烈,比較輕松(35.0%)
B 穩(wěn)定(34.3%)
C 離家近等其他因素(30.7%)
5.你對村官的前景如何看?
A 大勢所趨,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做(54.1%)
B 不看好,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大學生適應不了農(nóng)村(31.2%)
C 不清楚(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