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是一種人類恒久以來的感覺。被人疏遠,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貶低。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孤獨其實源自內心?只要處理得當,孤獨感也只是一種可以消除的情緒。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堅強起來。
她是小偷?
我有個朋友,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剛剛畢業的時候,她是個很要強的女孩。為此,她舍棄了回家做公務員的安穩之路,而選擇了留在大城市從小職員做起。
對于她的尋夢之旅,當時的朋友們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不過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祝福這個倔犟的女孩。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當時她在銷售部,而銷售部的經理是個慣會欺上瞞下的“老油條”。初出茅廬的她,天真地認為人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在工作上狠狠地得罪了經理幾次。
當時她并沒有預料到這件事情的后果。直到有一天,幾個氣勢洶洶的保安闖進她的辦公室,把她的抽屜翻了個底朝天,然后居然真的從她的私人物品里翻出了幾件公司產品。
毫無疑問,這是栽贓。平時大大咧咧的她,似乎從來也記不住鎖上抽屜。不過面對那樣的現實,她的辯解顯得如此無力。公司人力部門最后“寬宏大量”,只是把她辭退了事。但是面對著往常親近的同事們如避蛇蝎的目光,她整個人似乎都要崩潰了。
百口莫辯的她開始酗酒。每次喝醉了,她總會拉著朋友說個不停。然而漸漸地,她發現身邊的朋友們從最開始的寬容,漸漸變得苛刻。他們再也不愿意陪她一起聊天,一起逛街,就連坐在那里聽她說自己的苦惱,也不再愿意。
后來這個女孩子怎么樣了?我追問朋友。
朋友一攤手,無奈地說:誰知道呢?她回了老家,聽說后來又去了別的地方。手機號也換了,和以前朋友們的聯系都斷了,沒有人能找得到她。最后一次聽到她的消息,是聽說她去了家外貿公司。但是現在經濟危機,外貿肯定不景氣,估計她又換了地方吧。
讓我為這個從沒見過面,卻能從中深知她絕望之情的朋友掬一捧淚。
無所不在的孤獨感
其實生活里,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人與人的關系中,傷害永遠在所難免,無論它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間造就。這種循環往復的“受害者”心態,最終會造成自己在人際關系上的疏離感。
其實,壓垮那個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被經理欺騙?遭同事背叛?這些雖然造成了她巨大的心理創傷,卻并非不可恢復。真正讓她覺得難以接受的,是來自朋友們的疏遠。
盡管我們可能在其他領域都是佼佼者,但在人際交往中,卻往往遵循著一個古老而幼稚的法則:好人干好事,壞人干壞事,蒼蠅不叮沒縫的蛋。對于那些內心感覺到孤單的人,我們往往在最開始的時候會給予關注,然而漸漸地就會覺得:為什么被孤立的人是他,而不是別人?他是不是做了什么錯事,才會引起別人對他的不滿?我是應該繼續給他支持,還是像別人一樣對他疏遠?
盡管我們常常會在各種事情上特立獨行,但是遇到那些“祥林嫂”式的人時,我們卻往往屈從于身邊眾人的感受。不耐煩,會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一個群體里(對于那可憐的女孩,這個群體就是她的朋友圈),如果大多數人漸漸開始不喜歡某人,那么既便是不明緣由的人,也會很自然地用更加謹慎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人。這是植根于人類群體心理中的特殊心理現象,是一種群體生存的技巧。
于是這種“技巧”帶給了社會更多的“受害者”。當一個群體想“給誰點顏色看看”時,個體的反抗往往是無力且脆弱的,而且最后自己常常也往往會屈從于群體的壓力。
我們通常都希望自己善良又溫柔。但事實上,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成為孤立和排斥別人的幫兇。社會心理學家把這歸結為親密關系:那些企圖從朋友或親人處得到幫助與支持的人,往往身上就帶著一種“被孤立”的標簽。這種標簽會嚇走那些與其情感距離較疏遠的人,使其他人拉遠與他的距離,進而感受不到他的情感,也無法被他所影響,更難把對方看成是與自己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這種標簽的作用,往往是從“受害者”自己身上表現出來的。就像那些企圖從別人處得到支持的人,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與尊重,因為他們首先就失去了這些。大多數情況下的“孤獨感”,其產生的最初階段是發自內心,是一種單純的自我感受。而那些對接納缺乏信心的人來說,他們就像斗士,常常冷眼看待世界,認為身邊充滿危險。在他們的內心里,首先就預測了自己會遭到排斥。就像那個女孩,當栽贓發生時,其實如果冷靜處理,也未嘗沒有解決之道。但是她感覺到來自同僚們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確實存在,但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大),從而首先就采取了保衛自己的態度,讓自己與他人保持了距離。
那個經理無疑是壞人。但女孩本身是否也過于敏感?那些對自己評價嚴苛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在別人眼中不夠好,很容易把別人的微小傷害看做拒絕和排斥。一旦認定對方不接納自己,許多模棱兩可的行為就會被理解成敵意,這種敵意又會反過來影響人際關系。
從孤獨中堅強
其實,要想讓自己堅強起來,最需要的是首先接納自己,就好像自己從來不曾被人孤立過。以下三個辦法,可以幫助那些對自己價值產生懷疑的朋友:
第一步,停止扮演受害者。很多時候,受害者的標簽都是自己給自己貼上去的。當你向朋友們傾訴痛苦時,其實也是在向他們傳遞一個危險的信息:我很可憐,你看到了我的弱點。我從不懷疑別人的善意與同情,但我會質疑這種耐心存在的時間。如果總是向別人哭訴,短暫的同情過后可能引發的是一種被歪曲的思考:你是不是真的犯了什么錯,不然為什么這么多人對你不好?那種幼稚的對錯觀會不自覺地抬頭,從而加深自己的孤獨感。要想傾訴情緒,請選擇那些絕對可以包容你的人。
第二步,就算內心再害怕,也要保持昂揚的心態。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自己對自己的否定,才能真正摧毀一個人。所以不管是覺得被孤立還是真的被孤立,都要讓自己充滿斗志。第一步中所提到的發泄情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自己給自己鼓勵。當孤立感出現時,告訴自己:這只是一種情緒。可以試著做張小紙條,上面寫上自己的10個優點。每次感到沮喪的時候就念上幾遍,會有不錯的效果。
第三步,找尋那些可以真正支持你的人。這些人可能平時與你的關系并不密切,但是他們身上具有一種特質,可以讓你在不安和彷徨的時候堅定起來。找到他們,善待他們,但不要過分煩擾他們。讓他們明白你的情感,明白你是個值得信任的好朋友,這樣你就會得到他們的支持。
人們心理的不良改變,往往都是從自我的形象開始的。所以,就算為了自己,也請那些感到孤獨的朋友堅強起來。
圖/李雪蓮 編輯/蘆淼
henker@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