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相信:白日夢也有其內在的價值。
人在清醒狀態下所呈現的一系列帶有幻想情節的心理活動,在心理學上叫“白日夢”,也雅稱“遐思”。專家認為,白日夢與夜間夢一樣,是人們在生活中得到的一部分信息繞開了知覺,成了夢的原始資料。這些無意識的資料,像一幅一幅的電影畫面剪輯那樣拼湊成夢。
有趣的是,研究者們發現,白日夢的情節大多數是導向愉快的結局。白日夢里沒有挫折和煩惱,即使有也會很快地迎刃而解。在白日夢里,各種欲望都能得到滿足,而且從中得到的快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難怪人們常用“白日夢”來諷刺那些盡想好事的人。
然而,從心理學觀點來說,做白日夢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松弛心理神經的方法。專家們認為,“空想”對松弛身心、解決問題多有益處:不論你幻想加薪、升遷、股票升值、中500萬大獎,甚至做夢娶媳婦,都是“事出有因”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樸克杰說:“白日夢題材多屬個人關心的切身事情。由于腦筋不受傳統思維形式限制,問題經過深思熟慮,而答案則反復訓練,往往會激發出自己意想不到而覺得欣喜的解決方案。”
研究者們還發現,做白日夢的人較易抗拒欲望的誘惑。因為在白日夢中,他們充滿了幻想,夢想之后又回到現實,這種幻想與現實的反差,使他們懂得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欲望是難以滿足的。
圖/李雪蓮 編輯/吳桐bj2066@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