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幽默’既非國產,中國人也不是長于‘幽默’的人民?!边@個觀點一直讓后人爭議不斷:中國人到底是不是幽默“貧民”?幽默在國人心中占據著怎樣的位置?我在對創新的系列研究中,竟無意中發現了中國人的“幽默”之痛,從此開始了我的幽默探索之路。
幽默只等于搞笑嗎
幽默(humor)最初是個醫學概念,指動植物中起潤滑作用的汁液,后來漸漸被引入文學藝術領域。幽默作為一個外來詞匯,最早是由林語堂先生從英語翻譯成中文的。其實,漢語中也有類似的詞匯,如“詼諧”、“滑稽”、“搞笑”等,但它們與幽默卻有著本質的區別。中文里的“詼諧”、“滑稽”的意思只是使人發笑,缺乏深刻的內涵。比如在香港的很多影視作品中,有許多搞笑鏡頭,但大都很做作,有的甚至低俗,它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觀眾哈哈一笑,而無需給心靈留下深刻的啟迪。
但真正的幽默卻與此差別甚大。首先,幽默力圖追求對生活中的另一面的反映,比如不和諧中的和諧,和諧當中的不和諧,它們都能使人看到被忽略的東西,引人深思。由此,幽默是創造力的直接表現,也是對個人創新能力的開發。其次,幽默可以提高人們化解壓力的能力,這是當代心理學界的研究焦點?,F有大量研究表明,有幽默感的人會有更高的主觀幸福感與樂觀人格,所以西方人倡導幽默,也是為了使自己活得更瀟灑、更快活。第三,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擁有幽默的人能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獲得更多的人際和諧。當你進入一個陌生場合,“幽他一默”往往是開啟人際溝通之門的最佳鑰匙。
早在100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提出,“笑話給予我們快感,它把一個充滿能量和緊張度的有意識過程轉化為一個輕松的無意識過程?!彼裕ヂ逡恋聦⒂哪斪龀墒斓姆烙鶛C制之一,特別強調其喜劇性可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一個人的自控力。進入21世紀后,西方心理學界倡導研究人的正面情緒體驗,并且提出應該不斷強化它。在這當中,幽默更是核心課題之一??稍谖覀兩舷挛迩甑臍v史文化中,幽默一直是文學藝術的附庸品,近些年來更是日趨小品化、庸俗化。幽默的學術價值和健康作用從未被認真研究過,這是很可悲的!
沒有一成不變的幽默
幽默也有講究,也要分門別類,它就像一款多變的美酒,在不同場合要上不同的口味,配合氣氛,達到效果。
第一種是社會性幽默,這種幽默多出現于社交場合,能夠促進社會融合,制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很多政治領袖都是社會性幽默的高手,他們利用這項法寶,讓自己變得風度翩翩妙趣橫生。比如1980年,美國前總統里根遇刺受傷,必須進行手術。當時情況萬分緊急,但在進入手術室前,里根卻輕松地對大夫和護士說:“麻煩你們告訴我,你們都是共和黨人?!睂Υ?,醫生們微笑著回答:“總統先生,我們向您宣誓,今天我們全是共和黨人?!庇谑?,緊張的氣氛頓時一掃而光。
第二種是自勵性幽默。使用這種幽默的人往往很善于自嘲,化被動為主動,任何尷尬的局面都能輕松化解。還是舉個美國總統的例子:林肯,眾所周知的“長相對不起觀眾”,他自己也常常以此自嘲,但卻給自己加分不少。在一次選舉演講時,競爭對手攻擊他“說一套,做一套,有兩張臉”。林肯平靜地回答:“剛才那位先生說我有兩張臉。如果我真有兩張臉的話,我能帶著這張丑臉來見大家嗎?”頃刻間,所有人哈哈大笑,林肯也在談笑間使強虜灰飛煙滅了。
第三種幽默是敵對性的,它往往是惡意的,因為這種惡意掩藏在幽默之下,所以往往比直截了當的說法更具有攻擊性。加拿大的一次全國大選中,某人就拿時任總理的歪嘴做文章,嘲笑說“他做人跟他那張嘴一樣的歪”。這句話雖然很幽默,但卻沒有起到好的作用——此人因此在大選中敗北,因為沒有人會認為一個惡意攻擊的政治家會成為出色的領袖!所以,這種拿別人缺陷做文章的幽默是自我挫敗式的,很容易引起在場者的消極反應。
最后還有一種回彈性幽默。所謂“回彈”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被別人攻擊時用幽默的方式來回擊,起到很好的效果。眾所周知,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在一次酒會上指控美國的一些國會議員太虛偽,是“狗娘養”的。結果這些國會議員義憤難平,強烈要求他道歉。馬克·吐溫兩天后即登報道歉:“前日鄙人在酒會上說,‘美國的一些國會議員是狗娘養的’,這話是說錯了,對此我深表歉意,并鄭重聲明,美國國會中一些議員不是狗娘養的!”如此幽默而有深意的回擊,讓對手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雖然上面說的只是幽默的幾個主要類型,并不完全。但是僅從這幾種就足以看出,幽默是智慧和善念的結合,它所表現出的創造力是無比強大的。培養幽默感不但可以提高一個人的創新能力,也可以完善一個人的人格。
你覺得幽默重要嗎
“在中國人的理想人格中,幽默扮演著最不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國人對創造力特質的認知中,更是沒有幽默的影子!”這是我近期對451名北京、廣州、香港、臺北的大學生進行調查后得出的結論。調查顯示,中國人對創新特質的認識包含原創力、獨創力、愿意嘗試、想象力、好奇心、有個性等特質;而對于理想人格的認知,它們主要包括責任心、自制力、社會認可、社會服從、謙虛謹慎等核心特質,獨獨少了幽默!
與此相對,近年來歐、美學者對創造力與人格的大量研究表明,西方人對兩者的理解都包含了幽默的成分。幽默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一向是西方學者關注的焦點。英、美、法等國都有專門的協會和雜志來研究幽默,許多大學的心理系、藝術系、文學系和醫學院還有幽默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探討幽默與身心健康、藝術表現、創新能力開發,甚至是免疫力提高等問題的關聯。那么,為什么西方人將幽默看得這么重呢?這主要是因為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一向將幽默視作創新能力與國民素質的核心部分,其中包含大智慧。可對我們中國人來講,幽默似乎只是“搞笑”、“尋開心”、“耍嘴皮子”的代名詞,到頭來只是使人一笑了之!因此,它難登創造力與理想人格的“大雅之堂”。但其實,幽默對于提高人體健康與國民素質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創造中國的幽默時代!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智力越發達,喜劇就越成功。未開化的人很少有幽默感?!蔽覀儙е鴰浊甑奈拿?,步入了現代化的社會,獨獨缺少幽默感來點綴生活,減少壓力。我們想要活得更和諧更快樂,還需要做點什么?我想說,首推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