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雷曼的輝煌歷史而今卻已破產,表明次貸危機影響程度之深可謂金融海嘯。隨即以雷曼為例分析了其破產的原因以及其對美國和中國的影響進一步闡述了對美國和中國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金融海嘯;次貸危機;雷曼;成因;影響
一、雷曼破產的原因
1.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理論上特里芬難題仍然存在,即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同時也是其主權儲備貨幣,其極可能因抑制本國通脹的需要而無法滿足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也可能因過分刺激國內需求而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當今的金融海嘯正是流動性泛濫的真實寫照,美國以犧牲全世界貨幣穩定為代價來滿足其本國的經濟發展。
2.美國經濟體系存在內傷即儲蓄率過低。近年來,美國的總儲蓄率不斷降低已接近于0,為了維持一定的投資水平與消費水平,美國利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向全世界借錢,來維持高消費。這為發行證券提供了契機,在某種程度上為投資銀行的發展和金融創造提供了支撐。
3.美聯儲貨幣政策失誤。美聯儲長時期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支持資本市場,曾連續13次降息,鼓勵衍生工具的發展,放松對其監管。
4.利益驅使下對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深度參與。華爾街投資銀行普遍的投資杠桿為30:1。90年代中期創造的衍生工具信用違約掉期(CDS),其可以將次級債券轉化為投資型債券,促使房地產空前繁榮,然而房價的突然下跌使資金鏈條中斷,引發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了雷曼的破產。
5.雷曼出現問題的時機不恰當。美聯儲在連續向貝爾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援助后,被民眾指責為替華爾街的冒險行為買單,很難再向雷曼兄弟出手援救,在沒有美聯儲擔保的情況下,巴克萊銀行、美國銀行紛紛放棄提供幫助。
二、雷曼破產對美國金融業影響
1.雷曼的倒下“雷”倒了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504.48點,跌幅4.42%;標準普爾500指數下挫4.7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6%。
2.雷曼的倒下,使整個華爾街籠罩在破產和失業的陰影之下。美國紐約州州長戴維#8226;帕特森15日稱,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等一批金融機構相繼出現危機影響,華爾街大約4萬名員工面臨失業。
3.雷曼的倒下引發連鎖反應。信評公司Egan-Jones總裁肖恩#8226;伊根表示,雷曼兄弟破產造成的影響無法與房利美、貝爾斯登公司等相提并論,其凈資產和其它資產不足以償還債務,會引發信用違約互換。
三、雷曼破產對中國影響
1.中國外匯儲備的貶值和海外投資(購買債券)損失。改革開放以來長期的出口順差使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目前國家的外匯儲備超過了1.9萬億美元。雷曼的破產、金融海嘯的爆發使美元資產減值,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大縮水。
2.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證券投資業務在中國的發展。作為華爾街四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其破產無疑會給投資者留下陰影。此外,股票、債券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僅僅30年,還很不成熟,很多金融工具的開發都是效仿美國,基于此很多學者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創造開始持否定態度。這些都將會制約證券投資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3.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雷曼破產、金融海嘯的爆發,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作為其最大的出口國,其實體經濟也受到了重挫,尤其是制造業,加大了中國解決內部矛盾的迫切性。
四、雷曼對美國投行啟示
1.美國需尋求其它得以啟動經濟的方式。網絡技術、金融衍生工具曾一度讓美國的經濟騰飛。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后,美聯儲連續13 次降息,鼓勵衍生工具發展, 放松對其監管,如今雷曼破產海嘯爆發,美國要啟動經濟必須另尋他法。
2.美國應逐步改變目前這種低儲蓄高消費狀況。目前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正在從消費支出上逐漸轉移到對外貿易和政府消費上。次貸危機爆發后,凈出口對經濟增長正逐漸由負面效應轉為正面效應。
3.加強對投資銀行的監管。在追求金融自由化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經濟學中基本的經濟人假定,對投資銀行的行為進行一定的導向,避免其追求利益的不理性膨脹。
五、雷曼對中國啟示
1.中國經濟要從出口拉動型向內需拉動型轉變。中國目前內部失衡同外部失衡并存,內部失衡即儲蓄率過高、消費率過低,外部失衡即國際收支的盈余過大。需通過資金投向的控制來實現經濟的逐步轉型,預期的4萬億已初見成效,這次的出口銳減正是一個契機。
2.適度借鑒美國投行業務。中國的金融業還不成熟,需要借鑒國外,并且隨著金融全球化的趨勢借鑒也具有必要性,但是要透徹理解其風險性后才可應用到實踐中,這樣才可以保證監管的有效性,使中國的金融業能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行。
3.在此關鍵時刻建立大國形象。溫家寶提到信心比黃金重要,雖然這次金融海嘯對中國的股市和實體經濟有一定的影響但我們應該堅信中國作為嚴謹民族,其每一個決策都是慎重且必要的,中國必將最先走出低谷并引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谷。
參考文獻:
[1]周小川:《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中國金融,2009年第7期.
[2]吳敬璉:《金融海嘯與中國經濟》亞太經濟,2009年第1期.
[3]黃梅波熊愛宗:《美國金融危機:東亞的挑戰與應對》亞太經濟,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