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規范投資行為,提高投資效益,促進廉政建設,結合多年審計工作實際經驗,淺談一下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些部門和地方違反《招投標法》,實行行業壟斷、地區封鎖,部分建設項目未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定進行工程招、投標
從多年的審計情況看,部分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未經過法定招、投標程序,而直接指定施工單位,搞行業壟斷、排斥競爭,或者搞“明招暗定、黑白合同”,指定材料供應商和分包單位;有的投標人串通投標,以弄虛作假和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中標,在中標后擅自轉包和違法分包;有的投標人出賣資質,違規掛靠,擾亂建筑市場秩序。具體表現為低資質等級的施工企業為了承攬到工程項目,往往掛靠到高資質的施工企業名下,并以高資質的施工企業名義參與市場競爭。其結果是低資質的施工企業爭取到了建設項目,提高了各項收費,高資質的企業也坐享其成,毫不費力地收取了一筆所謂的管理費用,而工程質量卻大打折扣,達不到驗收標準,埋下了質量隱患。
2.建設項目工程監督管理不到位,監管部門未能履行職責
有的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應實行工程監理卻沒有實行。有的盡管實行了工程監理,但在工程監理機構的確定上,卻并沒有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建設單位對監理單位監督不到位,造成監理單位不認真履行職責,對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缺乏有力的監督,發揮不了工程監理應有的作用。同時,由于監理單位是接受建設單位的委托,其獨立性很難保證,實施監理達不到應有的力度。
3.擅自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工程結算審計
部分建設單位擅自委托中介機構對政府投融資建設項目進行審計。由于中介機構是有償服務,有其自身的經濟利益,工程結算主要是接受建設單位的委托,監督施工單位,要向建設單位索取審計費,很難實現對建設單位的有效監督。在特定條件下,個別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有可能串通一氣,對工程結算進行某種私下交易,建設單位有可能通過中介機構來左右工程審減率,共同出賣國家利益。
4.工程施工中由于缺乏嚴格的管理,高估冒算現象嚴重
部分施工企業受利益的驅動,抱有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故意抬高工程造價,存有“審漏就賺”、“審出就減”的想法,從而使工程造價不切實際,有的施工合同的簽訂不規范。對合同中必須簽訂的條款、材料價格、人工單價調整等問題,故意不簽或少簽,給以后的市場價格定價留出了余地。
為了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強化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完善政府投資機制的監督,充分發揮審計“免疫”功能,對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建議如下:
(1)建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資金由財政集中支付機制
對政府投融資的建設項目,采取由財政部門集中支付的方式,在政府建設項目完工后或建設過程中,由建設單位提出資金撥付申請,財政部門根據項目的進度、合同、結算結果及資金情況,與施工單位直接結算,將款項支付給施工單位。
(2)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
著重理順招投標管理職能,規定凡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且達到規定數額標準的,原則上都要納入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統一管理,招投標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定進行招標、投標、評標,實施“陽光招標”,避免“暗箱操作”、虛假招標。同時加大對招投標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對應納入招投標而未納入的建設單位,嚴格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定進行處理處罰。
(3)規范統一建設項目委托審計程序、加強審計監督力度
凡屬政府投融資的建設項目都應按照規定,全部納入審計機關的監督范圍。充分發揮審計防護性職能,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決策、立項、審批、招標、施工、驗收等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有關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采購、供貨、代建、咨詢服務等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延伸審計監督。確保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工程質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充分發揮審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免疫”功能,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4)完善規范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工程監督管理制度
凡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監理機構,必須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定,建設規劃部門要加強對工程監理機構的監督檢查,促使監理機構有效履行職責。對不認真履行監理職責的,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并實行不信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