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要舍近求遠
2008年12月17日清晨6點,堅持晨練多年的張建華照常起床洗漱,之后帶著一個買菜用的布口袋下樓跑步。晨練之后順便到菜市場轉轉,買點兒新鮮蔬菜,這是許多三鹿女工的生活習慣。菜市場距離三鹿乳業集團公司家屬區很近,這里的菜販早已經把晨練的三鹿女工當成第一撥兒買菜的主要消費群體。
今年48歲、性格開朗的張建華被這里的菜販稱為“胖嫂”,但胖嫂已經3個月沒有光顧過這個菜市場了。以往總是喜歡和胖嫂開玩笑、并且把菜的分量給得足足的菜販老黃多少有些失落——在他的印象里,屬于樂天派的胖嫂從來不會一連幾個月不光顧這里。老黃的疑惑,也是許多菜販共同的感受,他們發現,似乎一夜之間,那些在這個菜市場買菜多年的很多三鹿女工,都改變了晨練后轉菜市場的習慣。
其實,此刻胖嫂正在買菜,她正認真地和一個賣白菜的菜販討價還價。20分鐘后,她的布口袋里已經被新鮮蔬菜撐得滿滿當當。張建華有些吃力地拎著袋子走出菜市場,額頭上滲出的細密汗珠兒把早上的陽光反射得晶晶亮。這里離家遠,她不得不沿著人行道,幾十米一歇地往家的方向靠近。她身后,幾位長她幾歲的大姐同樣拎著剛買的蔬菜吃力地趕路。
“建華,今天干嗎買這么多菜啊,家里有客人嗎?這里這么遠,不比樓下的那個市場,我看價錢比咱那里還貴一些……”一位鄰居大姐在身后的問話,讓張建華更加心酸。
“大姐,你不也一樣嘛!如果不是怕那些菜販們嘮叨,咱姐幾個何必跑這么遠?”
張建華無意間的回答讓幾個女人同時陷入了沉默。
自從“三鹿”被媒體報道生產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造成轟動全國的“毒奶粉”事件后,張建華和許多三鹿女工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不在家屬區旁邊的那個菜市場買東西。原因是那里很多菜販都認識她們,在她們買菜的時候,身后灑了一路指指點點:“她們就是三鹿的,她們都是……缺德啊,奶粉里加東西,害了多少孩子啊……”
心底的懷念
1978年年底,18歲的胖姑娘張建華,如愿以償被石家莊乳業公司錄取。那天一大早,換好一身干凈的工作服來到廠區,她有些吃驚地發現,大雨之后的奶牛飼養場地被泥水包圍在一個孤零零的“小島”上。
為了按時趕到工作地點,無奈之下,張建華只得脫去鞋襪,挽起褲管,一步一步沿著布滿牛糞的泥濘小路往奶牛飼養廠房靠近。等站到師傅面前時,這個18歲的姑娘已經是一個渾身沾滿泥水和牛糞的“臭姑娘”。看著她一臉的嚴肅和尷尬,負責教張建華擠奶技術的一位大姐哈哈大笑:“你啊,傻丫頭,看你把自己弄成什么樣了啊!不過,咱這里條件確實艱苦,等以后這里鋪成水泥路就好了,快洗洗去……”
張建華笑笑,忽然一本正經地問師傅:“這里以后會修路嗎?那樣下雨時我就不用踩著牛糞上班了。”
“會的,昨天田廠長給我們開會時還說,這里以后還要建大樓呢!你就好好干吧,說不定哪一天別人都羨慕你能在這里工作呢……”
“師傅的話,我一直記著,真的。”張建華陷入回憶里。
今年57歲的徐振琴是張建華非常尊重的老鄰居和老大姐,喜歡較真兒的徐振琴已經退休7年了,每當說起自己曾經工作過的三鹿集團,還是滔滔不絕。在徐振琴家衣柜里的最下面一層,有一個小布包,打開小布包,一個表面光滑、字跡脫落的工作證赫然出現在我們面前。
徐振琴傷感地說:“這是我1988年來三鹿時,廠子發的工作證,我一直保存著。每當看到它,就像看到自己的一段歷史。那時候,隨著三鹿的效益和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出去辦事就愛揣上它,不說別的,就是感覺做一個三鹿職工,臉上倍兒有面子。一般人無法理解我們對企業的感情,幾十年啊,我們是看著三鹿一點點發展壯大,一步步走向輝煌的……”
“你看看我這個床單,還有那個被罩,對了,還有這一大堆口罩……不夸張地說,我們當時的福利讓其他廠子的職工羨慕得要命……”陷入回憶的徐振琴臉上滿是自豪的微笑。“廠里對職工買奶粉比較優惠,那時候好多親戚朋友都托我用內部價格購買奶粉。那時候我們的奶粉質量確實好,好多孩子用別家奶粉會拉肚子,就是用三鹿沒事兒!”
張建華的廚房里有一個摔爛的沙鍋,她指著這個沙鍋,深有感觸地說:“這個是1989年單位獎勵我的福利,質量特別好,我用了這么多年,一直沒壞。前年做飯的時候摔到地上,成了這個樣子。兒子說讓我扔了,我哪兒舍得啊!”
“還有這房子,也是單位給分的。你去看過廠區沒有?2000年后,我在車間干活兒的時候,外面的參觀走廊里每天都有外省市的考察團來學習。他們透過玻璃看我們的目光,那絕對是充滿羨慕啊!”張建華幸福地談著三鹿曾經的輝煌。
夢想大廈的崩塌
2008年9月初的一天,張建華像往常一樣到單位上班,發現單位大門口停著許多外地經銷商的車輛——他們都是來退奶粉的,說是質量有問題。一直對自己廠子產品質量非常自信的她當時沒有多想,認為這純粹是偶然事件。沒想到幾天后,單位領導把員工叫在一起開會,并正式通報了三鹿奶粉被查出添加“三聚氰胺”的消息。
“沒有聽完領導的講話,我就哭出聲來了。我當時還不知道事情有多大,只是感覺這種‘害孩子,喪天良’的事情不應該發生在三鹿這個全國知名的大企業身上。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委屈,還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和自責……”張建華說。
三鹿集團的神話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原來我們的工資有2000多塊錢,在石家莊來說待遇算是非常不錯了。出事以后,雖然政府每個月給我們發幾百塊錢,但我們好像一下子從小康生活落到了貧困生活線上……”說到這里,張建華的眼眶紅了。“出事以后,我不敢出門,不敢看電視,不敢看報紙。正在天津上大專的兒子給家打電話時說,媽媽你要挺住,我馬上就畢業了,畢業后我可以掙錢養家了……我1999年離異,一直和兒子相依為命,聽到兒子的話,我的淚水怎么也止不住……”
沒有了以往的自尊和自信,背負著巨大的社會壓力,遭受著來自各方的譴責——這位三鹿的普通女工,此時是如此尷尬和無奈。
渴望救贖
每個員工都希望三鹿盡快恢復生產。“只要有人肯出手幫忙,只要三鹿還能重新站起來,不管是三元還是蒙牛、伊利,我們覺得對三鹿的幾千名職工來說,都是好消息……”
在“失業”將近4個月后,2008年12月16日上午,張建華和她的同事們終于接到了廠人事處的電話:“明天來車間報到,準備恢復生產。”2009年3月4日,三元以總價6.165億元成功競得三鹿資產。三元初步計劃是在2009年將三鹿原有生產規模恢復30%,之后還會有較大的提高。
“能夠恢復生產對于我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張建華說,“那天,重新走進廠區大門時,我突然哭了——好冷清的廠區,自從我到這個廠工作,就沒見它這么冷清過……當天,我們打掃了廠區和車間的衛生,由于不小心,我踩到了一個泥坑里。那一刻,忽然就想起來1978年我第一次到廠里報到時的情景,想起了師傅說過的那句話:你就好好干吧,說不定哪一天別人都羨慕你能在這里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