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首都布拉格,位于國境西部,坐落在拉貝河支流伏爾塔瓦河兩岸,人口121萬,是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山城。伏爾塔瓦河像一條綠色的玉帶,將城市分為兩部分,沿河兩岸陡立的山壁,漸漸消失在遠方起伏的原野里。橫跨在河上的10幾座古老的和現代化的大橋,雄偉壯觀,將城市兩部分協調巧妙地連為一體。聳立在市區的伯特日娜山,喬木蔥郁,風景秀麗,是一處環境幽雅的休息之地。
市區那些帶有尖塔或圓頂的塔式古老建筑物,無論是羅馬式、哥德式、巴羅克式,還是文藝復興式,都完好地保存著,其中以哥德式或巴羅克式數量最多、最為著名,它們大多是教堂。高高低低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因而布拉格有“百塔之城”之稱。在陽光照耀下,“百塔”顯得金碧輝煌,因而又被稱為“金色的布拉格”。
布拉格這個名稱來自德語,當地稱它為布拉哈,意為“門檻”,其原因是伏爾塔瓦河在這里流經一個暗礁,水流湍急,酷似越過一個門檻。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開始建設城市時,建筑師來到這里勘察,他遇見一個老人,正在鋸木做門檻,做得異常認真、仔細,建筑師深受感動,城市建成之后,便命名為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這里就是捷克王國的政治中心,從公元13世紀成為捷克王朝的第一座王城算起,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從13世紀到15世紀是中歐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依山傍水,古跡眾多,國家重點保護的歷史文物達2000多處。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老城區每一條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見13世紀以來的各種形式的建筑物,如始建于1344年的著名圣維特教堂,建于1357年的伏爾塔瓦河上的圣像林立、藝術價值無比的查理大石橋,建于1348年的中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查理大學以及金碧輝煌的布拉格宮和歷史悠久的民族劇院等。老城區的一些偏僻寧靜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街道用石塊鋪成,街燈是古老的煤氣燈式,許多房屋帶有宗教色彩的壁畫。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老城區的許多街道已經顯得過于狹窄,只準許汽車和電車單行通過。
老城中心的老城廣場已經存在900多年了,是群眾集會的場所。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于133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廣場南面有著名的卡羅利努姆宮,它是查理大學最古老的建筑物。卡羅利努姆宮附近有著名的伯利恒教堂。火藥門樓,是老城13座城門中的僅存者。廣場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鐘樓,盡管鐘樓的外墻墻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鐘而聞名于世。
凡是到布拉格的游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鐘樓,路經鐘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表。每到整點,鐘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鐘聲齊鳴,12個圣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這個復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鐘,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珍品。
新城區是繁華的商業區,這里有著名的瓦茨拉夫廣場、德沃夏克博物館等。另外,還有保存著中世紀風貌的小城區,這里有許多以巴羅克式風格為主的宮殿式建筑。城區大多是彎曲狹小的街道,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17世紀至18世紀的圣尼古拉斯教堂,被稱為布拉格巴羅克式宗教建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