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銀行合肥支行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安徽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65億元,比2008年全年增量多出54億元。其中3月份當月新增貸款660億元,刷新安徽省貸款月度增量歷史新高。在全部貸款新增量中,工農中建四大行占據65%的份額。其中僅工行一家,新增貸款就達到270億,比去年全年176億的增量高出近百億。
在貸款投向上,數字顯示,一季度安徽省中長期貸款新增266.7億元,同比多增186.4億元,占全省當月貸款增量的四成。其中,基本建設貸款新增182.8億元,同比多增145.6億元,高于全省貸款平均水平。
一季度信貸的高速增長,有效提振了經濟復蘇信心,安徽經濟在短期內顯示出種種回暖跡象。
安徽省金融辦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一季度安徽省GDP增速預計在11%左右,投資增速預計為37%。盡管GDP增速低于去年全年的12.7%,但下降幅度不大,同時也高出國務院制定的全年GDP保八的目標。37%的投資增幅甚至高于去年全年33.3%的增速。
“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安徽一季度經濟取得較快發展,新增貸款大幅增長,起到很關鍵的支撐作用。”上述負責人認為,一季度的信貸大幅增長,其結構是合理的,作用也是有效的。
但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工程系主任徐旭初教授認為,在巨量信貸背后的一些問題也值得關注。
其一就是通貨膨脹。徐旭初說,信貸是銀行創造貨幣的主要途徑,通過銀行的貸款發放,基礎貨幣由此被數倍放大流入社會。因此近30年來,在每一輪“信貸救經濟”的大增長后,都會引發通脹的隱憂。
另一大隱患是產能過剩。從去年開始,多數行業經歷了痛苦的去庫存化,然而過剩產能卻不是短期內能消化的。源源不斷的信貸資金刺激著工業投資沖動,如果資金運用不善,可能釀成新的過剩產能,給未來企業利潤增長蒙上一層陰影。
第三大隱患當屬股市泡沫。徐旭初說,盡管被嚴令禁止,但少數信貸資金總是千方百計試圖進入股市一搏。票據融資由于成本低、短期性和去向難以追蹤的特征,被當成最好不過的“入市”渠道。而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新增票據融資超過1.1萬億元,幾乎是去年全年的兩倍。
此外,徐旭初認為,一季度信貸激增,項目和資金主要流向大型國有企業和政府投資項目,并未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改善中小企業的資金狀況,“對于成功地保增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