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俱樂部,方程式賽車,全國籃球聯賽……參與或贊助體育賽事、娛樂節目等正在成為企業宣傳的一項大投入大產出的手段。然而,這樣的投入,其實也彰顯了老板個人的喜好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在自己兢兢業業主營的事業之外,老板樂于將它們作為自己的“玩具”。仿佛玩得好,那是錦上添花;玩得不好,老板我自己高興就成??蛇@些老板們當真都玩得起嗎?
1 私享家才是真正的玩家
海藍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賈少懷
按照馬斯洛的五種需求層次理論,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財富的人基本上前四個層次都得到滿足了。我把富足之后的生活、玩樂方式視為第五個層次——對“自我實現需求”的追求。
這種追求,不是炫富,不是和人比豪宅、比名車,甚至比誰養了一支球隊、誰又贊助了哪個聯賽。真正的享受其實是很私人的,是犒賞自己曾經的辛勤工作,是從興趣出發“實現自我”,并不是要玩給別人看。一邊玩球隊,一邊計算著投資這個球隊能為自己帶來多大收益的人不是一個純粹的玩家。一心不能二用,工作如此,玩樂享受也如此。當然,興趣能帶來額外的收益也不用強加拒絕,但是把收益看得太重,那就等于還是在工作。
國外的富豪們比我們先富起來,玩兒得也比我們早。
維珍公司的總裁布蘭森僅上過幾堂培訓課,就去跳傘,結果掉到海里,幾乎活活凍死。1991年,他成為了第一個乘熱氣球橫穿太平洋的人。接下來,他在全球各地進行著各種玩兒命的游戲?!稌r代周刊》說:“他沒有領帶,沒有私人司機,沒有那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名流俱樂部……理查德·布蘭森只是喜歡找點樂子?!?/p>
美國人蒂托則玩出了大概算世界上最貴的一次飛行——搭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進行太空旅行,成為全球第一位太空觀光客。61歲的他為此支付了2000萬美元,只為了實現自己的童年夢想。
真正的玩家,不就是找點樂子嗎?
2 玩法三招
廣州利源貿易公司董事長 騰奇忠
2007年8月4日凌晨,熬夜看球的上海球迷,似乎“清醒地做了一個荒唐夢”:朱駿,第九城市董事長兼CEO,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老板,以一個球員的身份,在正式職業比賽中首發登場。他的對手,是英超勁旅利物浦!
幾次零星的觸球,幾次無謂的沖刺跑,僅僅5分45秒,身材略微發福的朱老板,就帶著“16 Z.TAO”的代碼被替換下場。然而,他很開心,很開心。
事實上,中國的巨頭玩家們,開心的還真少。不過,要想開心,其實就是三招。
第一招,別提目標。每年,中央提出的GDP目標,我們總能超額完成。而體育比賽這個東西,你就是提個“倒數第二”的目標,也有51%的可能鎩羽而歸。一旦失敗,成千上萬的人會呼喊你的名字——后綴“下課”、“滾蛋”、“回家”。這可不是教練的專利。
第二招,掌握輿論。學學朱駿,體育記者人手一個朱老板電話。出了事,聯系就是了,朱老板說啥就是啥,別跟著“造反派”起哄。
第三招,別提管理。在球隊里談業務,那就成了“二百五”。最好一開始就把責任甩在教練和公司代表身上。贏了,風風光光自己舉獎杯;輸了,就呆在一邊,等著替罪羊幫你收場。
當我們的巨頭玩家們能抬起頭來說,我務實從不提目標,我強勢從不怕媒體,我謙虛從不管球隊,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是國內的頂級玩家了,倍兒有面子!
3 還可以玩兒點別的
浙江麗美傳媒公司總經理 胡源
我們從來不缺少有個性、玩生活方式的企業家。張朝陽作秀,王石登山,潘石屹拍電影,袁岳在東方衛視“頭腦風暴”“玩票”主持,坐擁資產數十億的賈云當上了特型演員,出演毛澤東……只要是能“出鏡”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老板們的“玩具”。
就拿老潘來說,很多商人寫博客,但沒人的博客點擊率能和老潘相比。當然也沒人能像老潘這樣比作家還勤奮地寫博。寫博之前,老潘還支持自己的公司辦了一份內部刊物《SOHO小報》,請一些知名人士撰寫文章,體裁不限,內容獨到幽默,并逐漸得到北京知識分子的認可。如今每期印刷2萬到3萬份,每年花費200萬元,不以贏利為目的。他還先后接拍過摩托羅拉、IBM、索尼、LG的電視廣告片,出演了電影《阿司匹林》。比起王石的的專一,老潘算是玩家的極致。
但老潘這樣玩兒,除了個人愛好,更多的也和自己的企業經營和生活融為了一體。黃鳴玩京劇,每年花費不少錢。玩票的程度直到和李維康同臺演出,觀眾分不出誰是專業誰是非專業的。他為此洋洋得意:“愛好文藝使我對企業宣傳游刃有余,皇明早期的產品說明書和廣告語都出自我的創意?!?/p>
可一旦老板們把玩“玩具”作為一種正式的企業行為,比如營銷手段,則要考慮一個投資回報率的問題。而往往這種游離于企業經營之外的玩票,都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殊工具。如果沒有充分分析和整體的思路,做花錢不討好的冤大頭也是難免的。一旦玩兒過火,引火燒身的事也不是沒有。
最終的勝利者必定不是那些燒錢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資源搭便車的“智者”。
4 別讓玩具玩你
百利達咨詢顧問公司總經理 姚遠
當年,已六十幾歲高齡的尹明善拿下力帆足球俱樂部時,可謂躊躇滿志。很快他和力帆也嘗到了甜頭,首先是政府支持,給予系列優惠政策,例如低價拿地。然后引進越南最著名的國腳黎玄德,力帆摩托車和足球一道成為越南市場上當仁不讓的贏家……
可老尹的笑容并沒維持多久。中國足球環境的整體黑暗和俱樂部內部的長期腐敗,很快讓這個在力帆企業管理上雷厲風行的老人感到了力不從心。他天真地幻想著以自己成功管理企業的方法管理足球俱樂部,大力懲治諸如引進外援時貪污回扣以及徹底打擊假球等,想以此肅清。
然而,這個成功的企業家,與其說高估了自己的才能,不如說低估了中國足球的頑疾。每年巨額的投入,每況愈下的成績,使得老尹和自己的力帆深受其累。他過于認真,過于急切地想玩兒好,卻反而被足球玩兒了一把。
2008年,力帆意外地繼降級中甲兩年之后沖超成功。然而,業內人士紛紛稱之為“童話故事”。因為,不是力帆踢得太好,而是別的球隊踢得太差。中國足球,已然沒有指望。
放眼望去,像老尹這樣苦苦掙扎、欲罷不能的老板何止少數。奉勸大家,既然是玩兒,就別太認真。一旦認真,就該拒絕再玩兒。如果你本來就是個認真的人,那么根本就別玩兒!
編輯范佳麗
E-mail:fjl@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