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地區宋美紅、繆素玉,謝艷三位老師合作的《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之研究》一文獲得了第十屆中運會科報會暨第五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一等獎,并做大會報告。此文在大會報告時獲得了與會代表的普遍關注,答辯主持人蘇州大學王家宏教授與北京師范大學毛振明教授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會后很多老師與報告人進行了后續的交流。我在認真學習此文之后,就新課程下體育老師應該怎樣做研究有幾點感想,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要做聚焦課堂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選題為《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之研究》,讓人一看就知道本研究立足于課堂,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質量不僅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在新課程推進的過程中,部分新課程實施活動在課程理念的表現上“形”似“神”失,具有豐富深刻內涵的新課程理念在一些看起來熱鬧、活躍的課程實施過程中變得膚淺甚至變形了,這無疑反映了一線教師對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層面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著模糊。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聚焦課堂,直面課堂,研究課堂,對課堂教學現象進行深刻的反思與及時的匡正。
“聚焦課堂”可以是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中作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或者實踐教育思想與理念。也可以是在別人的課堂中作研究,根據特定的研究要求來進行。當然,課堂研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正如華南師范大學博士李麗華認為“教育是長效性的,是潛移默化式的,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是只要我們立足于課堂教學的微觀層面認真去做,實踐終究會逐漸得到改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二、要有正確的研究態度
讀《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之研究》一文,文中提到了諸如“方法引導不當,出現了似是而非的探究;缺乏科學思考,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假探究,對過程管理缺乏認識,出現管理不善的探究……”,同時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做出了進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應對的策略。至于列舉這些,只是在了解他們的研究態度,一種客觀理智,孜孜以求的研究態度。
由于學科地位和自身能力的限制,體育老師做研究,艱難程度是可以想象的,有時更可用步履維艱來形容,但是老師們大多都鼓足了勇氣,以行動研究,實踐研究的形式不斷介入。在新課程實驗的過程中,許多老師一開始也關注到課堂。也研究自主合作與探究,但是更多的老師可能由于準備不充分,在教學中運用新的學習方式時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行不下去了,于是有人選擇了退出,他們不愿主動去面對,只希冀同行們研究出成果了,再來直接“借用”,于是或繞道或坐等、或放棄,甚至認為新的學習方式不實用,是花架子,就否定了新型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中的地位,可是,他們萬萬投有想到,僅此一念,本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你我,因此,拉開了彼此之間的差距,好多老師于是成為了“走近”卻沒有能夠“走進’新課程的人。
所以在新課程下體育老師進行研究要有一種客觀理智、孜孜以求的態度。做研究遇到問題是十分正常的,要是沒有問題,又何須研究呢?作為新課程也是一個漸進中不斷完善的理想,本身就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研究,研究本身就是研究問題。而我們有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卻不能沉下心來分析問題,研討問題,和本文研究一樣給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于是好多研究都是轟轟烈烈開場,冷冷清清收場,甚至是造假收場。
三、要通過現象探求規律
北京師范大學毛振明教授在點評本文時提到,“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總結現象階段,而是要尋求一種規律”。
比如文中確立“探究學習的核心思路是“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不是所有的內容都一定適合開展探究學習,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開展探究學習”。這些話語就是一種基本的規律,在文中展示出來,老師們一看就基本了解探究學習的基本要義以及實施的一些原則,這就是規律性的。
一線老師的研究要立足于課堂,但不僅僅就停留在課堂教學現象上,我們必須深入到這些教學現象的背后,探尋其深層的原因,找出現象背后的必然,我們要對教學現象本身作出深描與解釋,要透過教學現象探討教學規律,要能夠形成一線教師自己的教學感悟(或教學理論),因此需要教師對教學現象加以細致的觀察,然后進行總結,結合日常課堂教學實踐的驗證。才能從復雜的現象中認識并理解教學的規律。簡單地說要達到張三做行,李四去做也要行,今天做行,明天做也要行,這樣的研究成果的意義才可以供大家借鑒,也才是有價值的。
以上感想是在聽了本文作者大會報告以及嗣后研讀本文的一些感想,主要是一種自我期待,提醒自己在以后的研究中要立足課堂、端正態度、探求規律。同時也希望本文能夠給同行們帶來一些啟發,在體育新課程不斷深入的過程中能夠扎根課堂。認真研究,用踏實有效的教學實踐推動新課程前進的步伐。
(江蘇省南通中學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