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訓練是體育運動領域最為常用的一種心理技能訓練方法,被視為心理技能訓練的核心環節,它是指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筆者選擇了在校的籃球興趣班學生作為本次實驗研究的對象。運用表象訓練法對中學生進行“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本次教學采用組間比較法設計實驗。隨機確定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人。實驗前,對兩個組都進行了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術評定”和“達標”測試,成績相當,經P檢驗,P>0.05,呈不顯著性差異。實驗組采用表象訓練與實際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法。
一、表象訓練方法的設計
1 要讓學生頭腦中形成正確的運動表象。首先要建立準確的視覺表象,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見到準確動作的外部形象。其次,教師把“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編成口訣(一蹬二伸三扣腕),附加語言刺激,給學生建立聽覺表象。再次,要有正確的動作表象,在模仿練習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在頭腦中“看見”這個動作,而且對完成這個動作所運用的力量要有體會,這種力量即是動覺表象??傊岩曈X,聽覺、動覺表象三者聯系起來,以此建立清晰的運動表象。
2 在初步建立了正確的運動表象后,每次練習前要求學生“過電影”,即默念想象所要練習的正確的動作表象。如“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下肢的有力蹬伸、前臂的充分伸展,手腕的扣壓撥球,最后通過食、中指柔和用力將球投出,這樣,在實際練習中,就會對動作的形態、方向、力量、速度、節奏產生深刻的體會,以利于更快地掌握動作。
3 根據教學進度,要求學生表象訓練時盡量逼真,動作速度和節奏要與實際完成動作時的速度和力量盡量一致,使頭腦中出現的動作表象與實際趨于一致、完善、準確。
二、表象訓練方法的實施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實驗班與對照班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完全一樣,分別進行了10學時的籃球教學(每周兩學時),場地、器材、學時、教師均相同。所不同的是:實驗班的教學采用表象訓練和實際技術練習交叉進行,對照班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應用如下:

1 第一堂課,實驗班的表象訓練是這樣進行的:教師讓學生反復地觀看教師的示范動作(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示范之后,立即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回憶此動作,使之建立視覺表象。同時,教師編制了體現動作要領的口訣,將它編成“一蹬二伸三扣腕”。然后再示范一次,邊示范邊喊口訣,給學生建立明確、簡練的聽覺表象。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模仿練習,進一步體會肌肉、肌腱、關節和身體位置的變化情況,達到要求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閉眼,想象技術動作1~2遍后,邊念口訣邊做動作練習,把視覺、聽覺和動覺表象聯系起來。而對照班則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不加表象訓練。
2 第二堂課,教師采用如下教學:組織實驗班的學生原地站立,注意力集中,閉上雙眼,放松十分鐘。然后。教師用精煉的語言敘述上次課學習的動作技術內容和要領,讓學生隨著教師的敘述,在頭腦中想象自己完成動作的情景和肌肉用力的感覺,然后睜開雙眼,做簡單的放松活動,接著進行實際動作的練習。而對照班在實驗班做表象練習的時候,仍進行常規的練習。
3 第三、第四、第五堂課的教法基本同第二堂課。教師上課前要求實驗班的學生做三分鐘的口訣默念和回憶動作,每做一次實際練習之前,也要在頭腦中默念一次口訣和想象一遍動作。進行實際練習時,教師對他們的動作都作出了簡短的評價,以加深他們的印象。使學生練習的感覺趨于想象的感覺,以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對照班的學生仍按照常規的教學進行。
4 實驗班的學生在每次課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后表象練習的作業,要求學生在午間休息或晚上睡覺前,按動作順序“過電影”,即把所學過的技術在頭腦中回憶5~10遍。
三、表象訓練方法的考核評定
10學時結束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混合在一起考試,由教師進行“技術評定”和“達標”的評分,每個學生在罰球線處共投籃10次,以最后的總成績作為本次研究實驗的數據,評分標準(見表1、表2)。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1 實驗結果
經過10學時教學實驗,通過考核,兩班的“技術評定”成績和“達標”成績見表3、4,從表3、4中可以看出,經過表象訓練的實驗班,無論是“技術評定,成績還是“達標”成績,都明顯高于對照班,經t,u檢驗,P<0.05,呈顯著性差異。這種差異是在學生身體素質、教學內容、課時、場地,器材等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學實驗。所以,可以認為兩個班的學生,實驗后出現的成績差異,主要是由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所致。說明在籃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中,采用表象訓練與實際練習相結合教學法,對于幫助中學生學習和掌握該項技術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 實驗分析
2.1 表象訓練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清晰的技術動作圖像,加快形成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
在學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對照班采用示范,講解、練習的常規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在示范講解后,沒有對技術動作圖像進行強化,就馬上轉入練習,可能會使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清晰的技術動作圖像,或者有的學生技術動作模糊不清就進行投籃練習,這樣對形成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是很不利的。而在實驗班的教學中,采用表象訓練與實際練習相結合教學法。首先,對剛剛建立起來的投籃動作圖像進行強化、分析,通過視覺的加深記憶,使技術動作在大腦中留有較深刻的痕跡,這樣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清晰的技術動作圖像,形成準確的視覺表象,然后,教師把技術動作要領編成口訣,附加語言刺激,給學生建立明確、簡練的聽覺表象,最后,學生再通過自己的實際模仿練習,進一步體會肌肉,肌腱、關節和身體位置的變化情況,使“想”和“練”有機地結合,把視覺、聽覺,動覺表象三者聯系起來,以此建立清晰的運動表象,加快形成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
2.2 表象訓練能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表象訓練以學生的“學”為主,“導”隨“學”行,在這一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不同形式的“教”,也就是教師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特別是在學生對所學內容處于無知或知之較少的情況下,這時的教學活動必須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主導作用十分明顯,在教師的主導之后,學生開始由無知向有知或由知之較少向知之較多轉化,教學的主動權也隨之轉移到學生方面,學生通過教師的“導”,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主動地學、主動地練、主動地探索,使“想”和“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避免了那種在學習中機械地模仿現象,充分地調動了大腦的潛能,培養了學生自我練習的能力,其結果是既動腦又動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五、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1.1 本文的表象訓練與實際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運用于籃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是切實可行的,實驗班的成績顯著好于對照班,該教學法優于常規教學法。
1.2 在籃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中,運用表象訓練可以糾正錯誤的投籃動作,進一步強化投籃技術動作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清晰的技術動作圖像,加快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進一步提高投籃的命中率,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3 在籃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中,運用表象訓練符合中學生想,練結合和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的規律,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投入到學習動作技術中去,激發學生參加動作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 建議
2.1 在運用表象訓練之前,指導者應向練習者進行有關表象訓練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等方面的心理教育,提高練習者對表象訓練的認識,使他們愿意參加到表象訓練中來。并逐漸喜歡這種心理訓練。
2.2 進行表象訓練時要回憶最理想、最成功的運動動作過程。為此,要求指導者示范時要正確、講解時要準確,建立的動作形象要清晰、逼真,必要時也可以采用掛圖、投影、錄像等教具。
2.3 進行表象訓練時可以配合精煉語言的提示和誘導,遵循由易到難、區別對待的原則。
2.4 進行表象訓練一定要與動作技能練習相結合,穿插進行,同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比例問題。
2.5 當投籃技術動作達到自動化階段后,還應該加強抗壓力、抗干擾等心理,生理因素影響下的表象訓練,以提高實戰中的投籃命中率。
(廣東省茂名市信宣市第六中學 5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