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暑假前,我了解到劍橋核心班的同學們正在組織主題為“我的尋找之旅”的暑期支教活動,輔導小學生們開展暑假興趣活動,從小想做“老師”的我報名參加了。經過分工,我成為教英語歌曲的老師。
暑假第一天,我們換上鎮海中學義工的文化衫,來到鎮海漲鑒碶社區的活動中心,參加假期支教活動開營式。
到了會場,那場面把我嚇了一跳,不大的一間會議室里滿滿當當地站了百來號小朋友。儀式很隆重,加上看到周圍小朋友熱切的眼神,讓我感覺這支教可不是鬧著玩的。在發徽章的時候,我仔細觀察了學生們,大部分是穿著拖鞋來的,黑黑的手,黑黑的腳,還有黑黑的皮膚,看得出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
第二天是正式的上課時間,可是剛出家門的我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家不在鎮海,去上課只能坐公交車,而那將近30公里的路程將是一段煎熬。果然,公交車上人滿為患,我只能背著包擠在人群中間隨著人流移動,抑或是跟著剎車傾倒。一小時后到達目的地,已是兩腿無力,汗水濕透了整件襯衫。
教室里的情況總算還讓人欣慰,搭檔小陳已在等候,而小朋友們也已經安靜地坐在位置上等待著上課了。一走上講臺我就發現自己還是不適應這種情形,那么多雙眼睛齊刷刷地看著你,感覺很不自然,頭皮麻麻的。拿起話筒,卻不知道說什么好,就又放了下去。小陳似乎很有經驗,輕松地和同學們聊了起來,待課堂氣氛稍稍活躍了之后,我們便進入正題。考慮到上課的同學們程度不盡相同,我們挑選了相對較簡單的一首英文歌“raw your boat”教唱。小陳很細心,把歌詞早打印好,分發給同學們,又把上課的內容做成幻燈片。我們兩個分工合作,我負責拿著話筒一句句地教,他就在小朋友中間糾正錯誤,這樣的配合使效率大大提升。經過兩個小時的訓練,同學們已經能夠將整首歌曲跟著原唱唱下來了,聽著他們很認真地看著歌詞有節奏地唱歌,我們也笑得像孩子一樣。之后看自己上課時的照片,發現拿著話筒點著大屏幕的樣子很像是李陽在教瘋狂英語,實在好笑。
記得有一次是復習前兩次課學的內容。事先我從網上抄錄了一些關于音標和字母的學習方法。果然不出我所料,小朋友們把前一天剛學的歌忘得精光,一個個看著歌詞干瞪眼。我們只好又從簡單的音標教起。這次小朋友們聽得更加認真了,一個個拿著筆抄,我們兩個也是絞盡腦汁,想了各種辦法讓學習更有效果,什么象聲法啊,象形法啊,以前自己學英語的時候都沒有用到過。小朋友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他們爭著搶著發言,想出新的辦法來記單詞,背音標。
10天的活動很快就過去了,在這段時間里,我嘗到了做老師的辛苦。現在,我會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老師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
閉營式那天,下著傾盆大雨,但絕大多數孩子仍準時出席。在最后的這段時光里,我們一同游戲。當小朋友說“希望明年可以再參加,謝謝你們的幫助”時,我們深深地感動了。
所有的回憶都將老去,所有的笑容最終都將定格在那一張張簡簡單單的照片之上。但是那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