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CI行賄案曝光
8月20日,美國司法部公布了美國CCI(美國控制組件公司)行賄案最新涉案企業名單,中國企業增至九家。它們分別是,中海油總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中石油、中國石油物資裝備公司、江蘇核電有限公司、國華電力、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大唐電力、定州電力。
CCI賄賂相關企業時,采取了現金、銀行轉賬,回扣、學費、旅游等方式。雖然幾家涉案中國國企紛紛“自證清白”,但法律界并不認可。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從2003年3月到2007年8月,為了獲得訂單,CCI總計支付100萬美元給中國國有企業官員,并因此獲得利潤約500萬美元。
目前離CCI案的全部結案只有一步之遙。在公司刑事責任上,CCI公司已經被定罪,被罰1800萬美元。另外,美國檢方正在起訴八名CCI公司的前高管,其中兩名已經認罪。
CCI成立于1961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嚴峻工況用調節閥設計及生產的跨國性工程公司,主要為電力行業、核工業、石化天然氣行業等工業領域的不同用戶提供產品,在中國市場占有70%以上的市場份額。
歐盟對華鋁輪轂反傾銷正式立案
8月13日,歐盟針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品鋁合金輪轂的反傾銷正式在歐盟貿易委員會立案調查。如中方敗訴,歐盟將連續五年對中國出口歐盟的鋁輪轂加征最高33%的關稅。
汽車鋁合金輪轂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量最大的產品,2008年中國鋁合金輪轂7000多萬件產品中一半銷往國際市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重創美國汽車產業,歐盟市場的重要性明顯提高。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鋁合金價值3.9億美元,約占全部出口量的12%左右。
一旦歐盟實施反傾銷措施可能會引起北美等市場的連鎖反應,對中國鋁合金輪轂企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中國企業將不得不退出歐洲市場。此外,該反傾銷措施對上游的電解鋁、油漆、機床、包裝、運輸等關聯企業也會有巨大影響。
胡士泰等被上海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8月12日凌晨,上海檢察機關正式批捕力拓駐上海辦事處胡士泰等四名雇員,但涉嫌罪名卻并非媒體此前廣為報道的“竊取國家機密”,而是侵犯商業秘密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從“竊取國家機密”到“侵犯商業秘密”,胡士泰等四人涉嫌的罪名已經“降格”。從法定刑來看,侵犯商業秘密罪最高刑責為有期徒刑七年,最低僅為15天以上、六個月以下的拘役。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最高刑責為有期徒刑15年,最低也只是拘役。而竊取國家機密罪最高可判處死刑。
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當天表示,“力拓間諜案”是發生在中國境內的一個司法個案。中國是法治國家,相信中國的司法機關會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這個案件作出公正判決。
瑞銀將向美國提供5000個秘密賬戶信息
8月16日,據瑞士媒體報道,根據瑞士銀行巨頭瑞銀集團和美國政府就秘密賬戶案達成的協議,瑞銀將向美國提供大約5000個美國客戶秘密賬戶信息。
這一協議的根據是美國和瑞士避免雙重征稅相關安排,在法律上繞過了瑞士嚴密的銀行保密規定,瑞士內閣將能直接執行協議,不用提交議會。
瑞士銀行界人士也對這一協議感到擔憂。因為雖然從法律角度來說,這種做法并未違反瑞士的銀行業保密守則,但瑞銀每披露一名客戶信息,瑞士銀行業的信譽就受損一分。
隨著瑞銀披露更多客戶信息,一些涉嫌逃稅的美國富人開始蜂擁至國內收入署“自首”。國內收入署今年3月份推出“自愿披露”項目,逃稅者如果在9月23日前交代逃稅詳情,有望只面臨民事訴訟,避免受刑事指控。僅7月份的一周內,就有400人提交申請自愿公布未申報財產。這一數字比去年全年的申請都多。
中石油與埃克森美孚簽大單
8月19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中石油集團所屬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已于近日與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所屬美孚澳大利亞資源有限公司簽署液化天然氣購銷協議,將在20年內每年從澳大利亞西澳州高庚液化天然氣項目進口225萬噸液化天然氣。
澳大利亞資源和能源部長馬丁·弗格森此前發表聲明稱,這筆交易價值500億澳元,以目前的匯率計算,相當于410億美元。澳政府表示,此次交易價值是澳中兩國最大的一筆貿易交易,并稱該協議反映出澳中之間貿易和投資關系持續強勁。
中石化完成中國公司最大海外資產收購
8月18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宣布,以每股52.8加元的價格成功收購總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進行海外資產收購最大的一筆成功交易。
中石化表示,在完成對Addax石油公司普通股的收購后,中石化還要對Addax石油公司所有可轉換債券和股票期權進行收購。收購完成后,Addax石油公司將成為中石化全資子公司。
中石化成功收購Addax石油公司,對于增強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意味著中石化海外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次收購是中石化從生產經營向資本經營邁出的很大一步。收購成功后,對于中石化國際化管理以及資源整合都將是一個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