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于1861年4月26日(農歷3月17日)出生在廣東省南海縣,他的父親詹興洪原是一個茶商,因英、法帝國主義的侵略而破產,只能靠種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詹天佑從小就從大人那里聽到許多關于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這些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愛國的種子。
詹天佑七八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里讀書,但是,他對那些《四書》《五經》不感興趣,只喜歡擺弄一些機械。他經常用一些撿來的小螺絲釘、小齒輪、舊發條做玩具,還用泥巴捏輪船、起重機,身邊總有許多小伙伴追著他一塊兒玩他的“新式玩具”。在上學的路上,他經常站在工廠外面,觀看里面的機器、運貨車,琢磨來,琢磨去,以至于忘記了上學。有一天,他看著家中墻上的掛鐘出了神。那掛鐘為什么會滴答滴答走個不停呀?為什么會打點呀?想著想著,他就動手把掛鐘拆開,想看個究竟。可是,等到再想按原樣裝起來的時候,卻怎么也裝不好了,他急得滿頭大汗。父親看見后,雖然有些生氣,但還是領著他到縣里的鐘表店,讓他仔細看工匠怎么拆裝鐘表。
1871年底,詹天佑十一歲了,已經在私塾讀了四年多了。父親琢磨著在他念完私塾以后,讓他去做工掙錢。這時,同鄉譚伯村匆匆從香港來到南海,說那里正在選拔幼童出洋留學。譚伯村是一位商人,看到詹天佑從小聰明好學,非常喜歡他,以前就經常用錢財接濟他們家。
譚伯村極力勸詹興洪夫婦送孩子去參加留美考試,認為這關系孩子的前途。詹興洪卻擔心兒子年小,出這樣的遠門很不放心,而且家里的經濟狀況也不大好。譚伯村表示,經濟上愿意資助,父母這樣才決定送詹天佑去香港參加留學考試。1872年,詹天佑順利通過了考試。12歲的詹天佑經過半年的出國培訓,于1872年7月登上了赴美的油輪,開始了留學生活。在美國留學期間,詹天佑學習非常刻苦,立志為早日富強祖國而學習科學。
【王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