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首小澤一郎5月11日宣布辭職,以消除政治獻金丑聞影響,確保本黨贏得國會眾議院選舉。小澤縱橫日本政壇40年,屢掀波瀾,撼動自民黨執政根基,外界視他為下任首相最熱門人選。然而,距離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僅有幾個月時,他停下了腳步。破壞者
小澤1942年出生于日本東北部巖手縣,父親小澤佐重喜曾在吉田茂內閣任職。小澤早年就讀于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院和日本大學大學院,主修經濟。1969年12月,小澤以自民黨黨員身份首次當選國會眾議員,正式步入政壇,被視為時任首相田中角榮“七大金剛”之一。
小澤以長于“幕后操縱”聞名,黨內人氣與地位急速上升。1989年8月,他出任自民黨干事長,成為自民黨歷史上最年輕的“第二把手”。
然而,小澤我行我素的風格招致黨內許多派系反對與夾攻,加上政見不合、盟友陷入“黑金丑聞”等原因,1993年6月,小澤出人意料地宣布退黨,還一下拉走43名自民黨參、眾議員,成立以實現兩黨制民主為目標的日本新生黨。自民黨因此元氣大傷,一個月后,自民黨輸掉眾議院選舉,執政38年來首次淪為在野黨。
不過,小澤力主促成的“反自民黨”執政聯盟未能堅持多久,自民黨便重新執政,小澤遂于1994年12月組建新進黨并于一年后出任黨首,1998年1月,他又解散新進黨,組建自由黨,為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小澤甚至一度率領自由黨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但不到一年半便退出,“破壞者”這一名頭越來越響。
沖擊波
2003年9月,小澤決定率領自由黨并入1998年成立的民主黨。“我們組建了一個可以取代自民黨政權的反對黨……我把注意力集中到一點,即我們需要獲得政權、贏得選舉。”
小澤加盟民主黨后,由于精于組織,長于選戰,尤其洞悉自民黨這一“政壇怪獸”的弱點,很快成為黨內舉足輕重的人物,令自民黨頻頻感受“小澤沖擊波”,即便當時人氣旺盛的首相小泉純一郎,也視小澤為勁敵。
2006年4月,民主黨黨首前原誠司因本黨議員虛假指控執政黨高層領導人一事被迫辭職,小澤出任黨首。同年9月,小澤順利連任。在小澤領導下,民主黨2007年7月在參議院選舉中一舉擊敗自民黨,使對方首次失去參院控制權,時任首相安倍晉三隨后黯然下臺。
不過,正當民主黨上下希望小澤能帶領本黨乘勝追擊、奪取政權之際,小澤卻有些患得患失。2007年11月,時任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愿與民主黨組建“大聯盟”,小澤認為分享政權也可以接受,不料,民主黨內部激烈反對,小澤一氣之下,宣布辭職,日本政壇為之震動。
在黨內其他領導人勸說下,小澤最終收回辭呈。這幕“辭職劇”起到了以退為進的效果,小澤進一步鞏固了黨內權威。
休止符
小澤說話直率,自陳不善演講,還曾告訴媒體,自己喜歡養鳥,因為“動物不會背叛你”。
一些人批評小澤是機會主義者,反復折騰所屬政黨,但他的支持者辯護說,小澤為實現政治理想,敢于堅持選擇,這正是他屢次主動出擊的原因。
2008年9月,小澤再次連任黨首,率領民主黨朝實現政權更替的目標加速前進。“我將以我的政治生命為賭注,投入這場斗爭,為國民創造新生活而貢獻一切。”他當時說。5月11日下午,小澤一臉疲倦但聲音堅定地宣讀辭呈,為自己通向東京永田町首相官邸的道路畫上一個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