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云南的“躲貓貓”事件以來,不斷有嫌疑人或犯人猝死的案例被曝光。3月8日,丹鳳縣發生一起高中男生徐梗榮在公安局審訊時猝死事件。徐梗榮在審訊過程中突然出現臉色發黃、呼吸緊促、脈搏微弱、流口水等情況,送往丹鳳縣醫院后經搶救無效死亡。3月27日凌晨,破壞電力設備的嫌疑人李文彥在九江市看守所猝死。4月14日,河北省上板城監獄中正在服刑的李志強猝死,死者的耳朵和鼻子往外冒血水,尸體的背部還有淤血現象。這些事件曝光之后,人們對猝死的關注度驟然升溫。
猝死又稱急性死亡,是指因為某種意外原因突然使人快速的死亡。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猝死為:急性癥狀發生后即刻或者24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于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全世界每年有數百萬人因猝死而喪失生命,占總死亡人數的15~30%。由于死者的死亡突然而且意外,死者家屬往往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因此求助于司法機構,希望司法機構能給予一個公正的判斷,確認死者是死于突發性疾病,還是死于一些單位或個人的過失或故意傷害。
對猝死者,尤其是對存有疑慮的猝死者,要進行全面系統的司法鑒定,即時、準確地查明死亡原因。這既可以澄清事實,分清猝死的責任人,追究過錯方的相關責任;又可以弄清楚某些猝死案例中是否有暴力、投毒等犯罪因素,避免冤案發生。由于某些疾病可發生猝死,從而被犯罪分子所利用,趁被害人患病服藥之機,投毒暗害,或趁被害人無力掙扎之時,施加暴力致死,偽報猝死。通過檢驗,可弄清犯罪分子施用暴力的手段、方式,從而達到揭露犯罪的目的。有些猝死案例過程和結果都很清楚,分辨責任非常方便;但是,不少猝死案件迷霧重重,因此要弄清楚這些案例,則需要先進的法醫技術和最新的科學理論。
需要解剖確認猝死原因
2009年4月15日晨,一名24歲的中國女性在乘坐從俄羅斯遠東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開往莫斯科的長途列車途中猝死。由于這名死者的癥狀表現為呼吸道疾病,俄羅斯警方懷疑這名女子攜帶有非典型性肺炎傳染病的病毒。與這名女子同行的51名中國務工人員和2名俄羅斯列車員在列車途停基洛夫州車站時,被警方強制送往當地傳染病醫院隔離觀察。而死者家屬表示,猝死者的死因不明,不排除有人謀財害命,應該進行尸體解剖。然而,法醫對這名女子的遺體進行解剖后發現,這名女性的死因與刑事案件無關,也并非死于起初懷疑的非典型性肺炎,而是死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引發的肺水腫和腦水腫。
在不少猝死案中,導致死亡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對在斗毆現場、公共營業場所和醫院猝死的人來說,死因可能不止一個,這時就需要對尸體進行解剖,以確定哪些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哪些是導致猝死的次要原因。比如,在看守所嫌疑人的斗毆案件中,一個嫌疑人猝死,尸體解剖可以確認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毆打致死,毆打導致心血管疾病突發而死,或毆打導致意外撞擊而死。對于一些從外表很難判明死因的猝死者,更需進行系統的解剖。解剖時,應采取臟器組織作組織學檢查,必要時留取檢材,作細菌培養或毒物分析。有些尸體雖經全面系統解剖、化驗,往往仍不能查明死因,必須進行調查研究,向死者家屬、親友、同事及醫療單位了解生前情況、既往病史、死亡經過等。最后綜合所有情況,對死亡原因作出判斷。
根據法醫的解剖經驗,猝死尸體大多尸斑顯著,呈暗紫紅色,分布于尸體的低下部位,并隨死后經過時間的增加而加重,甚至在尸斑內有散在的青紫色出血點。死者的心臟及大血管內血液呈暗紫紅色、流動狀。一般無死后凝血塊形成,右心一般呈擴張狀態,靜脈和各內臟器官淤血,特別是肺、肝、腎、脾等臟器更為顯著。死者有點狀出血癥狀,見于心和肺的漿膜、胸腺被膜、腎盂黏膜;有時也可見于咽或喉黏膜下、膈和肝被膜、眼結膜以及面部皮膚等。由于猝死者的心臟會產生劇烈收縮,致使心肌纖維發生斷裂。此外,末梢動脈呈收縮狀,管腔變小,內容空虛等,這種現象多見于肝、腎、腦、脾等內臟的末梢動脈。
對猝死者進行尸體解剖時,除注意檢查有無損傷外,要觀察各內臟的病變,并留取胃內容物、尿液、血液以及肝、腎、腦等器官作毒物化驗;還應在無菌操作下,留取血液、腸、胃、脾或其他器官等作細菌學檢查;在檢查各臟器時,應及時取組織塊固定,作組織學檢查。由于猝死常缺乏臨床檢驗資料,因此近年來開展了死后生化學檢驗,運用現代分析儀器,如顯微電鏡、熒光技術等,對血液、尿、腦脊液或其他體液及器官組織,作糖、酶、激素、離子、酸堿度等測定,對猝死的判定有時能起一定作用。

恐懼容易導致猝死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對某些“脆弱”的人來說,憤怒以及其他強烈的情緒沖動,可能會引發致命的心律失常。在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發生一星期后,紐約市民中因心臟病猝死的病例也呈上升趨勢。研究表明,地震、戰爭,甚至輸掉一場世界杯足球賽,都會增加人們猝死的概率。研究人員表示,當人們清楚地意識到肯定會遇難或喪命時,不少人在心理上會選擇放棄求生。
在審訊、關押等司法過程中,為什么特別容易出現嫌疑人猝死的情況?這是因為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過于興奮、悲傷、憤怒或恐懼等極端情緒都可能導致猝死。在司法過程中,嫌疑人往往處于一種極端的恐懼之中,他們往往不知道面對他們的將會是什么樣的懲罰。在這樣一種心理作用下,外來的恐嚇和毆打可能會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非常容易導致猝死。而在一些冤案中,嫌疑人會因為憤怒而猝死。美國耶魯大學的雷切爾·朗佩特博士表示,憤怒會以特定的方式影響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從而導致猝死。
著名的俄羅斯神經病學家弗拉基米爾·別赫捷列夫也研究過這種精神性猝死的現象,他有一次會議上談到過這么一件事:一個犯人已被判處死刑,人們決定用他來做一個試驗。先將他的眼睛蒙上,告訴他,他的靜脈管已被劃開,他將慢慢地流盡鮮血。罪犯也感到他的鮮血在流淌,實際上那是研究人員往他的胳膊上澆溫水。幾分鐘之后,這位犯人令人吃驚地咽氣了。別赫捷列夫認為,這是一個典型的精神性恐嚇猝死的案例。
監所既是一個關押犯人或是嫌疑人并對他們進行教育改造的地方,又是一個國家、地區司法是否文明的窗口。保障罪犯或嫌疑人的合法生存權,是我國“人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對犯人教育、改造的成效。針對嫌疑人或罪犯精神脆弱的實際情況,國內外不少專家呼吁一定要“人性化”地對待嫌疑人和罪犯,不要對他們進行過度恐嚇,更不要毆打他們,也要防范嫌疑人或罪犯相互之間的恐嚇和毆打,以便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防止他們在看守所或監獄中猝死。
在一些案例中,犯罪分子對普通人造成的恐嚇也容易導致受害人的猝死。2009年3月2日,美國阿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一名男子被控犯有一級謀殺罪,原因是他嚇死了一位79歲的婦女。在一次銀行搶劫案之后,20歲的犯罪嫌疑人拉里·懷特菲爾德試圖逃避警察追捕,闖進瑪麗·帕內爾家中并躲在那里。雖然懷特菲爾德并沒有碰過帕內爾,但帕內爾還是因恐懼猝發心臟病而亡。檢察官說,應該按照重罪謀殺規則來量刑,即無論當事人出于有意還是無意,如果其因犯下重罪或逃避重罪而造成他人死亡,就應被指控犯有謀殺罪。
法醫專家馬丁·塞穆爾斯稱,人體有一種被稱為“戰斗或逃跑”的自然保護機制。該理論認為,在荒野中,動物們如果面臨生命威脅,其應急保護系統將自動啟動,此時將會不自主地出現心跳加速、瞳孔擴張、消化減慢等反應。而這一切的反應都是為了增加戰斗或者逃跑的成功率。這個過程在原始人時期確實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代社會,這種應激反應的正面作用卻越來越有限,反而可能會導致猝死。人類神經系統用腎上腺素把受到攻擊或面臨危險的信息傳遞到各種器官中,以觸發應激反應。而一旦這種化學物質大量聚集時就會具有毒性,它們將破壞人體內臟,如心臟、肺、肝和腎。研究證明,幾乎所有的猝死都是因心臟損壞引起的,除心臟外幾乎沒有其他器官可以在短時間內導致死亡,腎臟和肝臟等器官的衰竭所帶來的疾病一般都是慢性病。比如,在夏洛特市的這個案例中,帕內爾在罪犯出現后產生應激反應,體內腎上腺素含量增多,從而破壞心臟,使得受害人因心臟衰竭而猝死。
病毒導致山村連環猝死案
在云南思茅的哀勞山區,有一個彝族的村寨石婭口村。這個村寨的人曾經過著一種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但是就在最近十幾年間,這個村寨竟然變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許多人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猝死。一個村子里多人同時莫名其妙的離奇死亡,難道是有人投毒?
這些案例引起了云南省景東縣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由景東縣衛生局的醫學專家和公安局的法醫組的調查隊進駐石婭口村。然而就在他們到達石婭口村的時候,發現又有人以同樣的一種方式死亡。由于一時沒有確定死亡原因,石婭口村陷入了一片恐慌。人們紛紛傳言石婭口村發生了瘟疫。
由于連續死亡的人太過集中,調查組懷疑他們的猝死又可能與一般的猝死原因不同。于是他們一方面進行緊急調查,同時邀請了國家衛生部門和司法部門的相關專家進行聯合會診。相關的專家做了尸體解剖,把腦、心、肺、肝、腸這些不同組織都送到云南省克山病研究所,通過檢驗,認為可能是由于柯薩奇b組病毒的感染而造成病毒性心肌炎。
柯薩奇病毒是一種在自然界比較常見的病毒,最容易隱藏在動物身上。石婭口村村民的猝死主要發生在七八月份,是雨水季節。根據這些判斷,調查組在雨季沖下山的水源當中,終于找到了柯薩奇病毒。經過法醫們的仔細研究,石婭口村的連環猝死案終于真相大白,一些投毒嫌疑人也被證明是清白的,人們避開了被污染的水源,猝死的陰影從此不再籠罩在這個偏遠的山村。
繼續探究猝死的原因
在不少案例中,由于猝死的原因不明,其診斷和病因學的研究均十分困難。因此,猝死的診斷依然是法醫學尸體檢驗實踐中的難題之一。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遺傳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于一些與猝死有關的新研究不斷出現,有望用于法醫學實踐。比如說,英國醫學研究人員將在兩年內逐漸完善“腦組織庫”的各種樣本,從而對神經性原因導致的猝死進行分析研究。
這家“腦組織庫”是世界第一家,建在英國愛丁堡西部綜合醫院。這家醫院的珍妮·貝爾教授表示:“我們要利用大腦樣本對猝死的原因進行研究,從中我們能夠有機會觀察到疾病的全過程?!边@一項目得到了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資助。項目小組計劃從愛丁堡每年約1000具經過尸檢的尸體中提取腦組織樣本。所有樣本都被保存在西部綜合醫院,供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進行研究。貝爾教授說,他們將從不同年齡、不同死因的人體中提取樣本,同時也會收集一些其他器官的樣本?!澳X組織庫”項目能否建成,依賴于有多少死者的親屬愿意提供樣本。一項民意調查表明,多數英國人表示支持研究人員通過“腦組織庫”從事醫學研究。
來自美國、德國等國家的40多名研究人員在猝死的研究上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有10種基因突變會干擾心臟跳動的節奏和規律,這種心律異常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臟病,甚至引發猝死。他們研究了近1.6萬名志愿者的基因組和心電圖,分析了每個基因組上約250萬個位點,結果發現有10種基因突變會造成心臟收縮時間出現混亂。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丹·阿金博士說,有一些心臟病患者的膽固醇水平并不高,也不肥胖,因此分析其基因狀況可能有助于了解其心臟病成因。但是研究人員也指出,這10種基因中的某一個發生突變不一定導致心律失常的風險加大。接下來,專家們將致力于分析上述10種基因變異能在多大程度上引發猝死?!?/p>
編輯: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