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Bi0.5TiO3陶瓷粉體的工藝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摘要 本實驗采用檸檬酸鹽法制備(NaBi)0.5TiO3無鉛壓電陶瓷粉體,系統研究了檸檬酸濃度、溶液pH值、煅燒溫度等工藝條件對制備的影響。經研究分析,當檸檬酸濃度C=9%,溶液pH=7.5時,能形成透明、均勻、穩定的溶膠,且形成時間最短;650℃下煅燒2h能夠合成單一的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鉍鈉晶相,比傳統固相反應法煅燒溫度降低了200℃。
關鍵詞 壓電陶瓷,(NaBi)0.5TiO3,檸檬酸鹽法
1 引言
壓電陶瓷是一類極為重要的、世界各國競相研究開發的功能材料,在信息檢測、轉換、處理和儲存等信息技術領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現在所用的壓電陶瓷材料主要是含鉛壓電陶瓷(PZT),鉛基陶瓷中Pb0的含量占到原料總量的70%,這類陶瓷在生產、使用和廢棄處理過程中都會給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近年來,很多國家正在醞釀立法禁止使用含鉛的壓電材料。因此,研究和開發無鉛壓電陶瓷是一項迫切的、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的課題。

Na0.5Bi0.5TiO3(簡稱NBT)基無鉛壓電陶瓷作為無鉛壓電陶瓷的典型代表,具備燒結溫度低、介電常數小(240~340)、介電損耗適中等很多優點。壓電常數d33可達60pc/n左右,居里溫度Tc高達320℃。因此,NBT及其體系被認為是最具應用前景的無鉛壓電陶瓷體系。檸檬酸鹽法是一種新興的陶瓷材料軟溶液制備技術,相比于傳統的固相反應法,檸檬酸鹽法具有反應溫度低、產物均勻性好、純度高、操作簡單、反應易控制的優點,因此備受關注。
本文采用檸檬酸鹽法制備NBT陶瓷粉體,系統地研究了檸檬酸鹽濃度、溶液pH值、燒結溫度制度對NBT陶瓷粉體制備的影響,并探索出最佳合成工藝參數。為進一步利用檸檬酸鹽法進行NBT元素摻雜,以及多元系統改性提供了參考。
2 實驗過程
圖1為檸檬酸鹽法制備NBT陶瓷的工藝流程圖。按一定比例將配好的原料通過水浴加熱,滴加氨水調節溶液的pH值,并不斷攪拌,開始時出現白色沉淀,之后逐漸消失。保持沸騰狀態,持續攪拌約1h,即可制得均勻透明、桔紅色的溶膠。將制得的溶膠加熱至沸騰、蒸發,轉變為黑色泡沫狀物質;樣品繼續在150℃下烘烤24h,除去部分溶劑和有機物后,得到黑色焦狀脆性物質;再于650℃下煅燒2h,即可制得NBT陶瓷粉體。本實驗利用ZJ-3A型準靜態d33測量儀(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生產)檢測陶瓷樣片的壓電性能,PW3373/10型XRD(日本理學株式會社生產)觀察陶瓷的晶體結構和物相組成;Quanta 200型SEM(荷蘭FEI公司生產)觀察陶瓷的微觀形貌。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在采用檸檬酸作絡合劑制備NBT陶瓷粉體過程中,檸檬酸鹽濃度、溶液pH值、煅燒溫度是影響制備質量的三個關鍵因素。
3.1檸檬酸濃度對前驅體的影響
按檸檬酸濃度C=4%、6%、8%、9%、10%來配比原料,混合均勻后水浴加熱,并調節溶液pH值至7.5,記錄溶膠形成時間和靜置1h與24h時溶膠的性狀,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檸檬酸濃度C≤4%時,無法形成溶膠,這可能是因為做絡合劑的檸檬酸用量過低,對金屬離子的絡合不完全,大部分游離的金屬離子水解所致。在這個濃度下形成的溶液,經過后續工藝,無法制備具有嚴格化學計量比的鈣鈦礦結構的NBT陶瓷(這一點從該濃度下制備的BNT陶瓷的性能上可以得到印證,d33<15pc/n);而當C≥10%時,隨著靜置時間的增加,大量白色沉淀析出,這可能是因為過量的檸檬酸隨著溶液的蒸發而析出。并且伴隨著濃度的進一步增大,溶膠生成時間大大延長。圖2為檸檬酸濃度和溶膠形成時間的關系圖,從圖2可知,C=10%時,對應t=30min;而C=12%時。t迅速延長至70min。由此可見,此濃度區間不可取。6%≤C≤9%是形成透明均勻溶膠的濃度區間。但C=6%時,仍有少量游離金屬離子沒有被絡合而水解生成少許白色沉淀。C=8%時,透明度不及C=9%,且溶膠生成時間達到45min,而C=9%時,只需要40min。綜上所述,制備溶膠最理想的檸檬酸濃度為C=9%。
3.2溶液pH值對前驅體的影響
取檸檬酸濃度為C=9%進行原料配比,混合后水浴加熱,加入氨水調節溶液的pH值,記錄溶膠形成時間。溶膠靜置1h和24h,觀察所制溶膠的性狀,記錄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溶液pH<6或>11都無法形成溶膠。這是因為,檸檬酸為三元弱酸,只有在pH>6.3的條件下才能完全電離。pH<6.3時,檸檬酸電離不完全會導致它與金屬離子絡合不完全,從而使得大量的Bi3+和Ti4+生成沉淀并懸浮在溶液中,形成乳白色液體。當pH>11時,在強堿性的條件下,由于會發生水解,也無法制備溶膠。而當pH值為9.5或10.5時,金屬離子會部分水解生成白色沉淀沉積在燒杯底部;當溶液為弱酸性環境時,少數未被絡合的金屬離子也會產生少量白色沉淀。
圖3為溶液pH值與成膠時間的關系圖,由圖3可知,隨著pH值的增加,溶膠形成時間成近似線性關系延長。當pH>9.0后,溶膠形成速率變慢;pH=8.5時,需45min,而pH=10.5時,則需70min。
綜上所述:綜合考慮成膠時間和溶膠質量,當pH=7.5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制得質量最好的溶膠。
3.3煅燒溫度對NBT粉體的影響

將前驅體溶膠烘干后得到凝膠(檸檬酸濃度C=9%,pH=7.6),分別在500℃、600℃、650℃、700℃、800℃溫度下預燒2h。利用XRD測試不同煅燒溫度下所得NBT粉體的物相,XRD圖譜如圖4所示。從圖4可知,500℃和600℃時已有結晶相出現,樣品的(101)晶面所對應的衍射峰清晰尖銳,說明此晶面結晶良好,但前者2 O在34度,后者在28度、29度處均存在雜質峰,表明樣品中存在雜質,對比標準卡片發現分別為Bi4Ti3O12和Bi12TiO10晶相。當煅燒溫度提高到650℃時,雜質峰均消失。(001)、(211)和(200)晶面所對應的衍射峰的強度變大,表明晶體結構得到進一步生長,結晶趨于完全,形成了單一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鉍鈉。對比650℃、700℃、800℃條件下所得粉體XRD圖,可以發現,晶相未發生變化。
綜上所述,前軀體煅燒溫度可確定在650℃,此時即可制備出純相鈦酸鉍鈉。相較固相反應法的煅燒溫度850℃,檸檬酸鹽法合成法將預燒溫度降低了200℃。
4 結論
(1)在NBT溶膠的形成過程中,檸檬酸濃度、溶液pH值是影響溶膠形成速率和質量的關鍵因素。當檸檬酸濃度C≤4%,溶液pH小于6.0或大于11.0時,均無法形成溶膠。當檸檬酸濃度C=9%,溶液pH=7.5時,能形成透明、均勻、穩定的溶膠,且成膠時間最短。
(2)采用檸檬酸鹽法,650℃(保溫2h)就能夠合成單一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鉍鈉晶相,比傳統固相反應法煅燒溫度降低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