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就我國帶北部灣風情特色的坭興陶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進行了探討。筆者認為,發展廣西坭興陶工藝品,應密切結合北部灣本土資源優勢與北部灣的文化特色,開發以北部灣建筑、北部灣風俗民情、北部灣人物、北部灣名勝古跡等文化特色為主體的、不同類型的北部灣韻味坭興陶工藝品,從而促進北部灣本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北部灣風情,特色坭興陶,研發
1引 言
北部灣地區(主要指中國沿海的廣東、廣西和海南三個省區,以及越南北部的廣寧省、海防市、太平省和清化省區域)有著很豐富的民族藝術資源,尤其是位于北部灣的廣西坭興陶工藝歷史悠久、名聞遐邇。坭興陶具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宜興紫砂陶、四川榮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與壯錦并稱為“廣西二寶”。在北部灣經濟開始轉型時,出現了以下的狀況:一方面由于對外開放的深入,無論是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對優秀的坭興陶工藝品需求不斷增加,在品種式樣上也大大超越了原有經濟情況下的固有模式;另一方面,原有老的坭興陶企業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
具有北部灣風情特色的優秀坭興陶工藝品不多,無論在品種、類型,還是在藝術形式與品類上,相互雷同,既不豐富也缺少特色,未能適應國內外愛好者的不同需求,與迅速發展的工藝品事業不相稱。現階段,在藝術設計上必須要有所創新,包括圖案、肌理、色彩等應更具有新潮感。只有創新,才會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北部灣坭興陶應更著重多樣化,重視對具有北部灣風情特色的坭興陶工藝品的開發。
2 新時代下北部灣坭興陶的研發思路
2.1增強具有北部灣風情的文化型坭興陶工藝品的開發
廣西是文化之鄉,是北部灣的中心地帶,有著深厚的北部灣文化遺產。結合北部灣文化的這種優勢,可以增強以北部灣杰出人物、歷史故事、北部灣風土人情為題材的藝術品,一方面款式應多種多樣,追求造型的別致與多樣化,一方面要依靠科技求發展的觀念,敢于在市場的競爭中大膽地探索,不斷地發展,努力打造出個性特色,給國內外欣賞者帶來享受,增強愛好者對北部灣文化的喜愛。如果能讓愛好者多方面多層次更多地了解北部灣文化的內涵,就更能增加愛好者對北部灣的興趣。從古至今,北部灣英才輩出已成為北部灣人的榮耀,將這些名人的風采,以寫實和夸張的不同手法在坭興陶藝術中表現出來,是開發新型的北部灣坭興陶紀念品的亮點,如以中華民族英雄——馮子材、劉永福;體操王子——李寧;著名歌唱家——郁鈞劍等為題材塑造一些精細雕型,或塑造以反映廣西民族婚嫁場面為題材的適合于室內外裝飾的坭興陶壁畫。這里塑造的每一個情節,都是一個真實故事的縮影;每一個片斷,都是一個形象的寫真。可以想象,將廣西民族英雄馮子材、劉永福的光輝形象以陶塑的形式表現出來,形成系列坭興陶藝術作品,不但是對過去無言的記錄,也為以后的流傳起到重要作用,給后人留下一筆豐富的有形的文化藝術模型,必將在坭興陶史上寫下廣西人新的輝煌。筆者用廣西坭興陶做的作品《德》,以高鼓為原形,再進行變形,采用廣西傳統圖案——花山壁畫做裝飾。在上部雕刻書法“龜龍麟鳳”。用傳統上用來象征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2.2 研發具有北部灣風情的坭興陶裝飾工藝品
開發設計出一系列類似鑰匙圈、徽章、掛件等多樣化形式的坭興陶工藝品(如圖2),讓愛好者配戴在身上,親身體驗,加深印象與感受,獲得興奮和快樂,留下美好的記憶和回味,也可以讓愛好者親手參與坭興陶裝飾品的的制作,體驗制作的樂趣,甚至可以讓愛好者將參與制作的成品帶走,讓愛好者留下終生難忘的紀念。在設計和開發時應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則,突出獨特的文化品味和注重對地域文化的表達,鼓勵以景區景點自行開發與其相稱的裝飾藝術品,或開發有保存價值的裝飾精品。

2.3 開發具有北部灣風情的商品及收藏型藝術品
坭興陶種類繁多、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極富紀念意義和藝術魅力,是人們購物的主要對象。不少室內、室外的建筑都擺設著坭興陶裝飾陳設品,既美化了環境,又陶冶了人們的情操。而現代坭興陶在傳統坭興陶的基礎上的更新與發展,帶來了現代坭興陶的創作方向與表現形式、表現手法的拓展。這二者為發展廣西北部灣的坭興陶業,開發具有山區特色的坭興陶商品,體現原汁原味的本土氣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商品資源狀況出發,以資源調查為基礎,開發并使之成為拳頭商品。在大件坭興陶工藝品走進人們生活空間的同時,開發小型坭興陶工藝品的需求也大有可為,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新款北部灣風情小型坭興陶裝飾品,既要小而精美、造型新奇,具有可隨身佩戴的特點,又要具有隨時觀賞性。不可否認的是,精心設計其包裝也非常重要,包裝也是構成商品的重要部分,輕巧、美觀、方便攜帶,可以增加紀念品的藝術美感。
2.4 突破坭興陶“窯變”的技術瓶頸
坭興陶是中國稀有的陶器品種之一,歷來數量很少,目前能制作陶藝品的能工巧匠僅剩下20人,每年出產作品不足500件。據悉,在社會及博物館收藏的坭興陶數量也不多,以廣東為例,僅廣東省博物館、陳家祠及六榕寺有藏品,在民間更鮮為人知。由于目前坭興陶的價格低于它的價值,通常一件大師的作品售價僅在3000~10000元左右。如被意大利、日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人帲在1984年創作的《四神掛碟》(四件套),售價也不高。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介入文化領域的現象逐步增多,一些企業高價購藏藝術作品,名陶珍品越來越受到高層人物、精英分子、收藏者的青睞,窯變坭興珍品將會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坭興“窯變”是坭興陶珍品實現規模化生產的技術瓶頸。傳統的燒制方法,窯變機率僅占燒成產品的1‰左右,被視為珍品的更少,制造成本又高,無法大批量生產。2003年,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應用現代梭式窯燒制坭興陶藝品產生了理想的窯變色彩,使燒成率和窯變產品的產量大大提高,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燒制出來的產品附加值增加,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2.5 釉的新表現手法
首先,北部灣坭興的泥質地細膩、堅硬結實、音質鏗鏘,裝飾藝術上主要采用雕、刻、剔等技法,在泥坯上雕、刻、剔出花卉、人物、山水等圖案,并可填入白、赭等色泥抹平,此時用釉可以補充雕刻的不足。其次,廣西坭興陶材質主要以深褐色為主,色澤比較單一。以后可以通過對色釉的研究,增加廣西坭興陶的裝飾品種。尤其是廣西坭興陶屬于厚釉坭興陶,更應強調造型結構和形體的起伏,不能合混。以上特點正好適合以顏色釉為裝飾,既能突出造形本身的特點,又能彌補厚釉坭興陶裝飾不足的缺撼,不同的顏色釉有著絢爛、沉靜、勻凈、斑駁等無窮的變化,表現力極為豐富。另外,廣西坭興陶經燒制產生“窯變”,即偶然有極少量的坯體在原來鐵紅色的基礎上隱約呈現出古銅、紫紅、鐵青、金黃、墨綠等多種色澤,以及天斑、虎紋等紋路變化,經打磨加工后,這些特色便更加明顯地顯現出來。利用本身的色彩和色釉的適當結合,也可以做出一些新的創新作品。
3結 語
綜上所述,發展北部灣風情特色坭興陶工藝品,一方面應增加種類,使其多樣化、系列化,開發不同檔次的坭興陶工藝品,滿足不同層次人的購物需求;另一方面應開發富有北部灣本土特色和藝術特色、具有紀念價值的高質量的北部灣風情特色坭興陶工藝品,促進北部灣本土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永善.文藝研究,2003,1:131~135
2 何炳欽.有關坭興陶設計中線的思考[J].中國坭興陶,1994,2
3 熊青珍.新形勢下大埔坭興陶設計的突破點[J].廣東建材,2006,11
4 廣西出土文物[M].文物出版社出版,1987
5 廣東文物考古資料選輯(第一輯)[M].廣東省博物館編,1989
6 廣東省博物館建館三十周年論文集(1959-1989)[C].
7 (民國)欽縣縣志[M].1946
8 北部灣文史資料·第一輯[M].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