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影響呼吸心跳驟停患者心肺復蘇(CPR)成功率的因素。
方法 對急診科3年多收治的呼吸心跳驟?;颊叩呐R床資料、搶救措施及預后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3年多共收治院前或院內呼吸心跳驟停患者88例,其中院前58例,院內30例,院內發生呼吸心跳驟停復蘇的成功率明顯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復蘇成功率較高。結論 心肺復蘇成功率與病因、發病地點及復蘇開始時間有關,普及CPR知識,縮短復蘇開始時間,加強急救體系建設,能提高復蘇成功率。
[關鍵詞]心肺復蘇;呼吸心跳驟停;成功率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4-0406-02
中圖分類號:R 541.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13
我院急診科2005年8月~2008年12月3年多共搶救呼吸心跳驟?;颊?8例,現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影響心肺復蘇(CPR)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從而提高急診科呼吸心跳驟停急救水平。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2005年8月~2008年12月間院前或院內發生呼吸心跳驟停,并經我科搶救的患者88例,年齡38~89歲,平均64.6歲,其中男52例,女36例;發生在院前呼吸心跳驟停58例(院前組),其中撥打“120”聯動出診40例(68.97%),撥打本院急診電話出診18例(31.03%);院內呼吸心跳驟停30例(院內組),其中直接來本院急診9例(30.0%),他院轉入或“120”救護車轉運21例(70.0%)。
2.復蘇措施 參照2005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進行以下操作:胸外心臟按壓,電除顫,簡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靜脈注射腎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頭部物理降溫,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
3.復蘇成功標準 ①心搏恢復;②面色(口唇)由發紺轉紅潤;③出現自主呼吸或用機械通氣、心搏恢復、經皮測血氧飽和度>95%;④瞳孔由大變小,有對光反射或眼球活動。
4.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院前組與院內組復蘇成功率比較 院前發生呼吸心跳驟停者58例復蘇成功6例(10.34%),院內發生呼吸心跳驟停者30例復蘇成功19例(63.33%),兩組復蘇成功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呼吸心跳驟停發生地點不同,其復蘇開始時間亦有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院前和院內復蘇開始時間比較[n(%)]
組別例數立即<5分鐘5~10分鐘>10分鐘
院前組581(1.72)11(18.97)25(43.10)21(36.21)
院內組3016(53.33)※14(46.67)※00
注:與院前組比較,※P<0.01
2.呼吸心跳驟停患者病因分布 明確診斷心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統疾病11例,腦血管疾病12例,晚期腫瘤10例,窒息3例,不明原因猝死28例。呼吸心跳驟停原因多為不明原因猝死(28例)及心血管疾病(24例),占總數的59.09%。不同病因復蘇成功率不同,心血管疾病復蘇成功率較高(66.67%),而晚期腫瘤和不明原因猝死復蘇成功率均為0(見表2)。
表2 不同病因心肺復蘇成功率比較
病因復蘇例數(n)復蘇成功數(n)死亡數(n)復蘇成功率(%)
心血管疾病2416866.67
呼吸系統疾病115645.45
腦血管疾病123925.0
晚期腫瘤100100
窒息31233.33
不明原因猝死280280
討論
呼吸心跳驟停是常見急危重癥,也是急診中最為緊急的危重癥。大量文獻報道,最終影響心肺復蘇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包括有無目擊者、目擊后有無接受現場CPR、開始復蘇時有無心跳、呼吸心跳停止到接受有效CPR的時間、呼吸心跳停止與到達醫院的時間、急診CPR持續時間、初始復蘇時的心臟節律以及給予腎上腺素的次數等[2~4]。本組資料顯示,心肺復蘇成功率與病因、發病地點及復蘇開始時間有關。有報道證實導致猝死的病因以心血管疾病最多見,其次為呼吸系統疾病[5]。本組病因明確的呼吸心跳驟停患者中心血管疾病占27.27%,而不明原因者中仍以心血管疾病居多。本組因心血管疾病致呼吸心跳驟停患者復蘇成功16例,11例行電除顫,可見有效的胸外心臟按壓是復蘇成功的關鍵,電除顫能提高復蘇成功率,且施行電除顫越早,復蘇成功率越高[6]。有研究顯示,肺源性呼吸心跳驟停者及時建立氣道利于初級心肺復蘇成功[7]。本組患者復蘇成功5例均為院內發生并行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復蘇成功,及時開通氣道是肺源性呼吸心跳驟停復蘇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本組結果顯示,院內發生呼吸心跳驟停復蘇的成功率明顯高于院前者。院內30例呼吸心跳驟停者均能在5分鐘內進行CPR,成功19例(63.33%),可見復蘇開始時間越早越好。院前呼吸心跳驟停者得到有效復蘇較晚,心肺腦等重要器官缺血時間較長,復蘇成功率降低。進一步分析統計本組院前呼吸心跳驟停病例顯示,各病例出診半徑均在5公里內,但56例患者僅有12例(21.43%)能在5分鐘內得到有效CPR,從而失去最佳搶救時機。筆者認為市區道路狹窄、人流密集、占道等原因導致救護車通過能力下降,老年患者被發現較晚或發現后報警不及時,居住條件差導致搬運困難,現場急救人員及設備缺乏等因素,都是院前呼吸心跳驟停者不能及時得到有效復蘇的原因。
心肺復蘇是急診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救治可明顯提高復蘇成功率并能最大程度保護臟器功能,大大降低病死率[8~10]。因而全民普及現場CPR知識及操作,能有效縮短復蘇開始時間,贏得搶救時機。全民健康教育,加強急診科醫護人員培訓,增加急診科人員及現場急救設備配備,加強急救體系的建設,能夠進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沈 洪.掃描國際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會議修改國際心肺復蘇指南的原因與方法[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5,17(4):177-179.
[2]Donoghue AJ,Nadkarni V,Berg RA,et al.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an epidemiologic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current knowledge[J].Ann Emerg Med,2005,46(6):512-522.
[3]Young KD,Gausche-Hill M,Mcclung CD,et al.Aprospective,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out-of-hospital pediatric cardiopulmonary arrest[J].Pediatrice,2004,114(1):157-164.
[4]Tham LP,Chan I.Paediatric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epidemiology and outcome[J].Singapore Med J,2005,46(6):289-296.
[5]王克杰,楊衛紅,武紅艷,等.119例猝死尸體的法醫病理學檢驗分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9,26(2):175-177.
[6]許樹耘,何 慶.急診復蘇失敗原因初探[J].中國急救醫學,2001,21(2):110.
[7]張清偉,李忠業,潘朝鋅,等.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驟停心肺復蘇成功與否之關鍵因素[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24):4888-4889.
[8]李春盛.急救醫學發展[J].急救醫學,1999,8(4):275-277.
[9]張孝欽,王興祥,丁晨彥,等.心搏驟停心肺復蘇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06,9(10):828-829.
[10]黃子通.提高我國心肺腦復蘇水平的措施與對策[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3):153.
(收稿日期:2009-06-19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