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
方法 用TSB0.25%Glu、TSB2%Alc、TSB4%NaCl最佳培養基濃度,96孔板半定量生物膜,KB瓊脂擴散法進行抗菌藥敏試驗。結果 產銅綠假單孢菌生物膜陽性株為第一位,其次為金葡菌,血漿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比例;產生物膜的葡萄球菌對頭孢他啶較為敏感,假單孢/變形桿菌對喹諾酮類、三代頭孢和泰能敏感。結論 對細菌生物膜檢測和耐藥性分析,可避免臨床抗菌藥物的濫用。
[關鍵詞] 膽脂瘤;中耳炎;細菌;耐藥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4-0435-02
中圖分類號:R 764.210.44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31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的一種常見類型,它對人體的破壞性較強,如中耳內結構受損、顱骨破裂、嚴重的聽力下降等,甚至造成顱內并發癥。因此,正確的診斷和臨床用藥顯得尤為重要[1]。以往人們忽視該病群細菌生物膜(BF)形成后具有抗生素抗性及對抗機體免疫防御,故臨床常用抗生素對BF細菌引起的感染療效欠佳。本研究從膽脂瘤型中耳炎細菌生物膜檢測入手,進一步研究其耐藥機制,指導臨床用藥。
對象和方法
1.病例選擇 標本來源于我院100例因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15~70歲;左耳42例,右耳44例,雙耳14例,病史10個月~45年。
2.方法 ①收集菌株:所有病例均停用口服及外用抗生素3天以上。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口,無菌操作原則,用滅菌試管內的無菌棉簽將患者中耳分泌物取出送檢。②細菌培養鑒定:中耳腔分泌物標本分別接種于血瓊脂、苯唑、巧克力色血平板、麥康凱、沙氏培養基;巧克力色血平板培養基放入二氧化碳培養箱1~3天,其余放在普通培養箱24小時(如果兩種培養方法無細菌生長,則采用真菌培養);挑取培養基中生長的單個菌落,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儀對革蘭染色陰性或陽性細菌進行最終的菌種鑒定[2]。③生物膜半定量:用血平板分離單個菌落接種于剛果紅培養基上,37℃培養24小時后,再在室溫放置24小時,金葡菌置72小時。單個菌落接種于5 mlTSB、調成0.5麥氏濃度,用TSB0.25%Glu、TSB2%Alc、TSB4%NaCl最佳培養濃度在96孔板半定量生物膜[2]。用酶標儀490 nm比色,讀取數值。④藥敏試驗:采用KirbyBauer瓊脂擴散法,按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NCCLS2000年版判斷標準和質控要求進行操作和判讀結果。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結果
1.病原菌構成 100例標本中有72例病原菌培養陽性,其陽性率為72.0%;共分離培養出需氧菌和真菌110株,G+菌68株占61.8%,金黃色葡萄球菌占其中的60.3%,表皮葡萄球菌占其中的20.1%;G-菌40株占36.4%,銅綠假單孢菌占其中的70.0%;真菌2株占1.8%。厭氧菌培養未發現厭氧菌菌株。
2.生物膜半定量檢測結果 銅綠假單孢菌平均OD為0.4;金黃色葡萄球菌平均OD為0.2;表皮葡萄球菌平均OD為0.15。由此可見銅綠假單孢菌生物膜產生陽性株為第一位,其次為金葡菌,血漿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比例。
3.藥敏結果 ①產生物膜的假單孢/變形桿菌比無生物膜的該菌耐藥性高,對先鋒霉素Ⅴ的耐藥率大于70.0%,對阿米卡星、哌拉西林、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大于50.0%,和無生物膜的該菌耐藥率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沒有發現耐泰能的假單孢/變形桿菌(見表1)。②產生物膜的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藥,對青霉素、紅霉素和復方新諾明耐藥率高達80.0%以上,和無生物膜的該菌耐藥率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有生物膜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環丙殺星、克林霉素、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58.0%、60.5%、58.2%、46.5%,且高于無生物膜葡萄球菌,對頭孢他啶較為敏感;無生物膜的葡萄球菌對青霉素類、喹諾酮類抗生素和β內酰胺類的耐藥率也在40.0%以上,沒有發現耐萬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見表2)。表1 有無生物膜假單孢/變形桿菌的耐藥率差異(%)
抗菌藥物假單孢菌有生物膜菌無生物膜菌
變形桿菌有生物膜菌無生物膜菌
頭孢他啶11.310.2 12.310.1
慶大霉素57.3 38.5※ 51.3 37.5※
哌拉西林58.3 39.3※ 50.2 32.1※
阿米卡星59.3 42.1※ 55.2 41.4※
環丙沙星13.711.2 16.215.3
先鋒霉素Ⅴ73.266.7 89.276.5
泰 能00 00
注:與有生物膜同菌種比較,※P<0.05
表2 有無生物膜葡萄球菌的耐藥率差異(%)
抗菌藥物有生物膜的葡萄球菌無生物膜的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58.046.0
青霉素86.4 42.5※
復方新諾明80.4 32.8※
紅霉素82.4 40.3※
克林霉素58.252.4
萬古霉素0.00.0
環丙沙星60.553.1
慶大霉素46.545.6
頭孢他啶28.527.5
四環素59.453.5
注:與有生物膜的菌種比較,※P<0.05
討論
目前膽脂瘤型中耳炎治療以手術為主,但術后聯合應用抗生素治療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發現該病群的病原菌種類較多,以銅綠假單孢菌所占的比例為最多,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文獻報道奇異變形桿菌在膽脂瘤型中耳炎中也有相當的比例[3]。而本文發現血漿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所占的比例較多,究其原因是葡萄球菌的莢膜如同生物膜成分是脂多糖,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有抗吞噬作用,同時阻礙了抗生素滲透入菌體發揮殺菌作用[4]。
膽脂瘤型中耳炎如分泌物培養出葡萄球菌屬,像喹諾酮類抗生素如環丙殺星,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苯唑西林、克林霉素,還有青霉素類等其他抗菌藥物已高度耐藥,不宜作為臨床經驗用藥。如分泌物培養出假單孢/變形桿菌屬,臨床首選喹諾酮類、三代頭孢和泰能類藥物。所以臨床應用單一抗生素效果不佳,應聯合使用幾種抗生素才能起到最佳抑菌效果。最重要的是在臨床治療和細菌學檢驗中,應先將菌屬嚴格區分為有無生物膜,有利于對細菌耐藥性的正確分析和抗菌藥物的選擇,避免抗菌藥物的濫用[5]。
目前,生物膜引發的細菌耐藥越來越得到臨床醫生的廣泛重視,如何規范生物膜細菌的鑒定程序是當務之急。另外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杜絕有生物膜細菌耐藥的重要環節。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給廣大醫務工作者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徐 潔,李朝軍.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手術治療[J].重慶醫學,2007,36(3):218-219.
[2]石 磊,張建中,田 剛,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細菌生物膜體外檢測及耐藥性研究[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8,6(3):291-293.
[3]鐘鳳玲. 膽脂瘤型中耳炎細菌學與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7,7(4):559-560.[4]張麗萍,李 清,古麗娜依明,等.葡萄球菌生物膜檢測及與耐藥性的關系[J].右江醫學,2008,36(3):252-254.
[5]Gul HC,Kurnaz A,Turhan V.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middle ear cultures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J].Kulak Burun Bogaz Ihtis Derg,2006,16(4):164-168.
(收稿日期:2009-07-03 修回日期:2009-08-19)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