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科雷氏骨折;徒手整復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4-0452-02
中圖分類號:R 681.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42
橈骨下端科雷氏骨折,臨床上比較常見,尤以成年及老年患者為多,兒童和青少年也有發生這類骨折[1]。骨折常發生在橈骨下端2~3厘米范圍內。筆者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門診采用徒手整復,夾板固定,功能鍛煉和中藥內服外洗治療科雷氏骨折病人64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最小7歲,最大68歲。其中10歲以下2例,10~19歲8例,20~50歲38例,50歲以上16例。左側34例,右側30例,骨折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其中骨折斷端向橈偏和骨折遠端同時向背側移位35例,單純向掌側成角18例,橈偏6例,尺偏5例。移位病例中合并尺骨莖突骨折的13例。
2.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有明確的外傷史,受傷關節腫脹明顯,局部有壓痛及骨擦音,或有典型的“叉樣”畸形,患側旋轉功能障礙,全部病例均經X線照片檢查確診。
3.治療方法
(1)手法治療:普通患者端坐,但老年患者以平臥為宜,患肩外展約80°。術者雙拇指并攏置于骨折遠端背側,其他手指置于腕掌部,扣緊大小魚際肌,另一助手雙手緊握傷肢肘部,術者和助手對抗持續牽引2~3分鐘,待骨折重疊矯正后,術者在持續牽引下雙拇指向掌側加壓,乘牽引之際迅速矯正尺橈偏,隨后提按屈腕,畸形即得糾正[2]。如遇3塊以內的粉碎性骨折(4塊以上送手術治療),術者在整復的同時,用雙手掌側保護骨折端,持續牽引下來回搖擺觸碰,使碎骨合攏糾正移位。隨后,輕輕伸屈腕部,尺橈側左右搖擺3~5次,使破碎的關節面完整。必要時在透視下觀察,使復位達到滿意后才施行夾板固定。
(2)夾板固定:骨折整復后,察看無畸形,手摸均滿意,必要時在X線透視下確認對位,在持續牽引下上夾板固定。在上夾板固定前,先敷紅腫靈藥膏(由煅石膏粉加桐油各適量和勻而成)。方法:先將紅腫靈藥膏攤在紗布上,然后敷在傷肢骨折處,再放四塊夾板,用三條布帶捆扎固定。布帶松緊度以上下活動1 cm為宜。最后,將傷肢放在帶柱托板上,保持屈肘90°中立位,用三角巾懸吊胸前,每隔3天換藥一次,3~4周解除夾板外固定。
(3)中藥治療:初期1~2周內服加味桃紅四物湯,方藥組成:生地12 g,川芎10 g,歸尾10 g,桃仁10 g,赤芍12 g,紅花6 g,乳香10 g,沒藥10 g,澤蘭10 g,土鱉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一劑,分三次服,連服7劑;2~3周內服接骨續筋湯,方藥組成:歸尾10 g,赤芍10 g,川芎10 g,生地12 g,土鱉10 g,骨碎補15 g,川斷12 g,乳香10 g,沒藥10 g,自然同12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一劑,分3次服,連服7劑。以上藥量兒童酌減。待夾板拆除后用骨折外洗方外洗。方組:寬筋藤30 g,雞血藤30 g,七葉蓮30 g,艾葉30 g,桂枝30 g,防風30 g,鉤藤15 g,王不留行15 g,水煎外洗患處,每日洗1~2次,連續洗7天。
(4)功能鍛煉:拆除夾板后,進行握拳、伸指、腕關節活動等功能鍛煉。
4. 療效判斷標準 優:X線顯示骨折愈合,解剖或近乎解剖對位, 腕關節無痛,無畸形及功能正常;良:X線顯示骨折愈合,外觀無明顯畸形,局部偶有酸痛,腕關節功能基本正常,患側腕關節掌側成角為5°~9°,尺偏16°~20°;差:X線顯示骨折愈合,外觀有畸形,腕關節功能受限,局部疼痛呈持續性,其他指標低良。
結果
優41例,占64.04%;良22例,占34.37%;差1例,占1.56%。本組病例治愈時間最短14天,最長50天,平均治療23.5天。3個月后隨訪,除1例病人因創傷造成關節面破碎,留有創傷性關節炎外,其余病例無任何畸形,腕關節活動功能良好,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討論
橈骨下端科雷氏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一般可在門診治療。采用徒手整復,外敷紅腫靈藥膏,夾板外固定,中藥內服及外洗,功能鍛煉等綜合治療,骨折治愈時間較短,且療效好。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其正常生命活動依賴于氣血、臟腑、筋骨、經絡等維持,若機體受到損傷,其生理活動必然受到影響,產生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病理改變。《正體類要》序中所述“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提示治療骨折必須從整體觀念出發,才能取得滿意療效。筆者認為,在骨折的治療上應遵循“內外兼治”的原則,運用中藥經驗方加味桃紅四物湯、接骨續筋湯內服及骨折外洗方薰洗、敷紅腫靈藥膏,夾板外固定,可起到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接骨續筋,明顯縮短治療時間,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3]。在骨折的治療中,要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動”是絕對的,也是治療的最終目的;“靜”是相對的,是治療的必須途徑。骨折早期要以固定(靜)為主,肌肉的縱向收縮可增加生理應力的刺激,有利于骨折愈合;后期則以動為主,加強功能鍛煉,恢復患肢的功能。“靜中求動,適時應用”,“整體局部,兩者兼顧”的原則對治療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徒手整復加中藥治療橈骨下端科雷氏骨折,關鍵是手法,手法得當,骨折對線對位好,隨之療效顯著。再配合敷紅腫靈藥膏,夾板外固定。中藥內服外洗,功能鍛煉等綜合治療,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凌長敦.手法復位小夾板掌屈尺偏位外固定配合早期功能訓練治療成人柯雷氏骨折[J].中外醫療,2008,(19):19.
[2]葛俊民.藥物夾板治療柯雷氏骨折150例[J].陜西中醫,2003,24(9):805.
[3]胡思進,陳永向.分期熏洗治療柯雷氏骨折后遺癥82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7,23(4)242.
(收稿日期:2009-05-15 修回日期:2009-07-21)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