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紹了我國建筑陶瓷標準和相關國際標準的情況,對我國建筑陶瓷標準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差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建筑陶瓷;中國;國際標準;差異
1引 言
我國是建筑陶瓷生產大國,目前建筑陶瓷年產量達30多億平方米,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50%。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建筑陶瓷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建筑陶瓷行業參與國際貿易的經驗相對欠缺,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系列諸如貿易壁壘等問題,很多國家設定的安全技術標準等市場準入技術要求給我國建筑陶瓷出口帶來了很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我國建筑陶瓷標準與相關國際標準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其中的差異,有助于建筑陶瓷生產企業掌握國際上對建筑陶瓷產品的技術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增強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
2我國建筑陶瓷標準與相關國際標準的概況
2.1 國際建筑陶瓷標準概況
由ISO/TC189陶瓷磚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關于陶瓷磚產品標準是ISO13006:1998《陶瓷磚——定義、分類、性能和標記》,其中對干壓陶瓷磚和擠壓陶瓷磚產品按吸水率進行了分類,對各類產品的性能要求在標準的14個附錄中分別作了規定;關于陶瓷磚產品的方法標準是ISO10545-1~16《陶瓷磚試驗方法》,其中包括抽樣方案在內的16個方法標準。
2.2 我國建筑陶瓷標準的情況
我國涉及建筑陶瓷的標準有22個國家標準,2個行業標準;其中產品標準6個、方法標準17個、基礎標準1個、強制性標準1個,其它為推薦性標準。
陶瓷磚國家標準包含對擠壓陶瓷磚和干壓陶瓷磚兩大類的11個產品的技術要求及相關規定;陶瓷磚試驗方法標準包含16個部分的系列標準及光澤度試驗方法,適用于各種干壓陶瓷磚和擠壓陶瓷磚產品。
我國對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標準包括對建筑陶瓷產品的要求,該標準是強制性國家標準。我國對建筑琉璃制品和陶瓷馬賽克都有相應的行業標準,在標準中規定了相應的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另外,對建筑衛生陶瓷的名詞術語也制定了國家標準。
3我國建筑陶瓷標準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差異
3.1 我國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情況
我國建筑陶瓷標準中的陶瓷磚試驗方法系列標準中有16個,其中13個方法標準等同采用了相關國際標準。我國GB/T3810.4~16-2006《陶瓷磚試驗方法》等同采用了國際標準ISO10545-4~16《陶瓷磚試驗方法》,其中包括近幾年標準修訂單的技術內容。
3.2 我國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情況
我國的GB/T4100-2006《陶瓷磚》產品標準修改采用了ISO13006:1998《陶瓷磚——定義、分類、性能和標記》;我國GB/T3810.1~3-2006《陶瓷磚試驗方法》修改采用了國際標準ISO10545-1~3《陶瓷磚試驗方法》。
3.3 陶瓷磚標準的差異
國際標準中將陶瓷磚按成形工藝不同分為擠壓磚和干壓磚兩大類,干壓陶瓷磚是我國建筑陶瓷的主導產品,約占全國建筑陶瓷總量的95%,而且大規格拋光磚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GB/T4100-2006《陶瓷磚》修改采用了相應的國際標準ISO13006:1998《陶瓷磚——定義、分類、性能和標記》。
我國標準等同采用了國際標準的編寫結構、分類方法與所有技術要求,并增加了對拋光磚和大規格瓷質磚尺寸偏差的技術要求,以及地磚磨擦系數的試驗方法。
我國陶瓷磚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主要技術差異有以下四點:
(1) 我國增加了對拋光磚光澤度的要求。
國際標準中規定了16個技術項目,我國等同采用了16個,并增加了對拋光磚光澤度的技術要求。
我國在九十年代后期,拋光磚已開始大批量生產,而且是干壓陶瓷磚中的主要產品,所以增加了對產品拋光工藝的技術要求。光澤度是評價產品拋光質量的重要指標,所以對吸水率不大于0.5%的產品,GB/T4100附錄G中增加了對瓷質拋光磚光澤度的要求,相應在標準正文的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13891《建筑飾面材料鏡向光澤度測定方法》。
(2) 增加了對大規格產品的尺寸偏差和變形最大允許偏差的要求。
在ISO中最大表面面積規定到S>410cm2,因國外大多都是以邊長在400mm以下產品為主,而我國的產品邊長為600~1000mm甚至1500mm的大規格產品很多,所以我國標準在附錄G中增加了S>1600cm2的產品類別及偏差要求,將ISO中的S>410cm2修改為410cm22的產品類別。
(3) 增加了對拋光磚尺寸允許偏差的規定。
在附錄G中規定拋光磚的平均尺寸相對于工作尺寸的允許偏差為±0.1mm;邊直度和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為±0.2%,且最大偏差≤2.0mm。
(4) 規定了地磚磨擦系數試驗方法。
在ISO標準中,雖然在產品標準中要求報告地磚的磨擦系數,但并沒有相應的方法標準,所以我國根據ISO標準草案制定了磨擦系數試驗方法,以便在采購方需要提供磨擦系數時使用。我國與ISO標準不同的是,不是所有的地磚都要“報告磨擦系數及試驗方法”,只在合同有要求時,才報告磨擦系數及試驗方法。
3.4 陶瓷磚方法標準的差異
ISO10545中規定的16個方法中,我國等同采用了13個,修改采用了3個,其中涉及到第一部分《抽樣和接收條件》、第二部分《尺寸和表面質量的檢驗》和第三部分《吸水率、顯氣孔率、表觀相對密度和容重的測定》。我國相應標準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情況,增加了對大規格產品和拋光磚的檢測方法。主要差異有如下幾點:
(1) 增加了對光澤度檢驗的抽樣和接收條件。
采用與抗釉裂性相同的二次抽樣方案。第一樣本量和第二樣本量均為5,接收條件為0、2、1、2。
(2) 增加了對大規格產品樣本量的規定。
對于邊長不小于600mm的產品,抽樣樣本量至少為10塊,且面積不小于1m2;而邊長小于600mm的產品,在國際標準和我國標準中規定為抽樣樣本量至少30塊。
(3) 增加了邊長小于100mm和邊長大于600mm的產品尺寸測量方法。
邊直度采用平臺直尺法進行測量。對于邊長小于100mm的產品直角度的測量,采用直角尺和塞尺進行測量;對于邊長大于600mm的產品,分別測量兩對邊長度差和對角線差。
對于邊長小于100mm的產品不要求測量表面平整度,對于邊長大于600mm的產品采用平臺直尺法進行測量。
(4)增加了邊長大于400mm的產品進行吸水率試驗時的試樣要求。
在國際標準中規定,對于邊長大于200mm的試樣,可切割成小塊,但切割下的每一塊應計入測量值;該要求對于邊長大于400mm的試樣來講難以操作,所以我國標準中規定邊長大于400mm時,至少在3塊整磚的中間部位切取最小邊長為100mm的5塊試樣。
3.5 我國建筑陶瓷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其它技術差異
我國陶瓷磚標準除了采用相關國際標準之外,還增加了國際標準中沒有的相關標準,主要技術差異有以下兩方面:
(1) 關于放射性的要求
我國在GB6566-200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對建筑陶瓷的放射性核素限量有以下要求:A類產品:IRa≤1.0,Iγ≤1.3;B類產品:IRa≤1.3,Iγ≤1.9; C類產品: Iγ≤2.8,而在國際標準中目前并無此要求。
(2) 關于其它建筑陶瓷類產品的要求
我國對陶瓷馬賽克和建筑琉璃制品有標準要求,而在國際標準中沒有專門的標準要求。
4結 束 語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建筑陶瓷標準和有關國際標準的差異,為出口企業提供必要的標準技術信息,指導企業關注國際上的技術門檻,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有利于企業掌握市場的準入條件,從而及時調整產品的結構,提升我國建筑陶瓷產品的出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