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夠迄立于資本市場百年之久的往往是靠實業和品牌支撐的實業家,而非靠運氣和資本支撐的投機者
成就品牌,培育業界的常青之樹,打造市場“百年老店”,是每一個企業家的夢想。然而,品牌夢想的實現并非易事,既要企業家對產品和技術創新的執著和關注,也要對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進行不斷的整合。
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高度融合的今天,企業品牌的創立、發展和延續自然離不開資本市場。因此,在成就百年品牌的過程中,企業家應學會與資本市場打交道,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各種功能,為品牌的發展創造寬松的融資環境和市場條件。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我國企業品牌創建和發展的過程中,部分企業家,尤其是部分民營企業家,在經過艱難的創業使企業的品牌獲得市場認可之后,卻熱衷于資本市場上的資本運作,以品牌作抵押,過度透支企業品牌,玩弄所謂的并購、重組和股權置換等“圈錢”游戲。
今天充斥于全球商品市場上的著名品牌,無不經歷了數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品牌發展歷程。在其品牌發展過程中,全球金融市場也經歷了快速發展和無數次的動蕩。面對資本市場近百年的風云變化,這些品牌企業的創立者和后繼者卻沒有迷失在資本市場的游戲之中,而是仍在孜孜以求地延續著創業者所創造的品牌輝煌。同樣的品牌創造、同樣地借助于資本市場的力量,為何兩者之間的結果相去甚遠?我們認為,其原因在于,在中國資本市場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們的企業家對資本市場的功能尚缺乏全面、準確的把握和了解,過度放大了其融資和資本配置功能,忽視了其風險效應,從而在行動上表現為一旦嘗到了資本市場的甜頭,就會無知無畏、勇往直前,喪失了對資本市場應有的敬畏之心。
那么,中國企業家如何既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同時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從而成就偉大的品牌?顯然,從利用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對資本市場持有敬畏之心應是中國企業家需要堅守的基本理念。
對企業而言,資本市場具有融資、資源配置、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的功能。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品牌的創建和發展單靠自身的積累往往會力不從心,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為企業創造寬松的資金環境理應成為企業的理財之道;同時,在企業和品牌擴張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市場、技術和人才等各種資源的約束,此時,利用資本市場的并購機制能夠達到整合和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再次,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上,企業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隨時都會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利用資本市場上的各種衍生產品交易既能有利于企業對市場價格變化的準確把握,又能規避各種潛在的風險。因此,在成就品牌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家理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所帶來的各種便利和功能,以體現出企業家對資本市場所應有的“崇敬”之心。
然而,企業家也應充分地認識到,資本市場也是風險聚集的場所、投機者和冒險家的樂園。在金融市場日益發達,衍生產品創新日益泛濫的今天,資本市場的金融交易既可給投資者帶來幾倍乃至于幾百倍的暴利,但也會因杠桿效應而給投資者帶來災難性的風險。
金融市場發展的歷史一再證明,在資本市場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高收益一定會伴隨著高風險,但高風險并非就一定意味著能夠得到高收益。資本市場不存在百年不敗的常勝將軍。索羅斯也好,羅杰斯也罷,他們只不過是資本市場百年歷史中的過眼煙云而已。真正能夠迄立于資本市場百年之久的往往是靠實業和品牌支撐的實業家,而非靠運氣和資本支撐的投機者。因此,對資本市場的潛在風險常抱“畏懼”之心理應成為致力于成就品牌的企業家的基本心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與資本市場共生存是當今企業的必然選擇。但真正的品牌成就者往往是對資本市場心存敬畏、與資本市場共存榮者,決不是那些藐視市場力量,熱衷于玩弄資本運作游戲的投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