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了治理問題的董事會是相當危險的,想要在這樣一個危險的董事會里尋求利益無異于緣木求魚
金融危機來了,思達系一時間也跟著風生水起。事實上,受到影響的絕非思達系一家。之所以思達系的表現如此搶眼,是由于其堪憂的治理狀況。
早前曾經在電視中看到的情景,如英國議會在開會時爭吵不休的狀況以及臺灣議會開會時推推搡搡的混亂,在年前的金基不動產(鄭州)有限公司新組建的董事會上演。金基不動產則是資本高手汪遠思旗下思達系的一家重要機構。
在金基不動產董事會上,債權人瑞德財務咨詢公司這個大股東的代表、汽配大世界的董事長丁積武毛遂自薦,成為金基不動產的新任董事長,把此前金基不動產一直以來的董事長李建華哄下了臺。隨后僅三天的時間,由金基不動產的股東代表重新選舉董事會成員,原董事長李建華復辟成功,并推舉上市公司思達高科董事長劉雙河為總經理。一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金基不動產的董事會完全失去理智,并被一位小債權人稱為“史上最亂董事會”。
2008年11月27日,汪遠思將金基不動產51%的股份,“大方”地以零價格轉讓給了河南瑞德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思達系的地產已然是負債累累。汪遠思甩掉了一個負債累累的子公司和一群債權人,卸下這個巨大的包袱之后,汪遠思便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他將自己的行為給出了一個傷感的說法:“我喜歡一個人躲到角落里去舔傷口,其他人別理我,過一段我就好了。”如今的汪遠思不知道又去哪里療傷了。只是,與汪遠思的遁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思達高科董事長劉雙河。與思達高科有著業務關系的鄭州市民,甚至要求記者幫助尋找失蹤的思達高科董事長劉雙河和大股東汪遠思。
長袖善舞的資本運作高手汪遠思是何等聰明,他不僅一手打造出以連鎖超市、電子信息和地產三條腿走路的“思達系”,還在撬動“地王”的寶座時打出了三張牌:銀行借貸、民間集資和上市公司思達高科的資金;而金基不動產集資同樣還是三條腿走路:思達系內部員工集資、機構集資和社會公眾集資。這種思路的多元化,也就不難解釋金基不動產董事會的混亂狀況了。一番抽絲剝繭之后,除了留下代表各方利益的股東爭得不可開交之外,好像也沒有什么別的結局可言。
如今,想要責備思達系的董事會運作如何不規范或者缺乏效率已經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事實表明,這是在其一連串的混亂治理機制的作用下產生的惡果。究其根本,是漠視中小股東利益和對股東的不負責任。
事實上,在汪遠思的思達系資本運作的背后,大部分的利益直接輸送到了汪氏一個人手里,而中小股東只是隨波逐流的走馬觀花而已。就連汪遠思答應給金基不動產董事長李建華1億元現金的承諾都變成了11%的股權,更別說那些通過民間集資的小股東了。思達系就是汪遠思一個人的思達系,而全然不顧小股東的利益所向,以至于想要厘清治理結構的各方股東還是在面對自身利益分配時沒法獲得平衡。李建華不得不承認:“現在公司幾乎是完全亂套了。”
忽視了治理問題的董事會是相當危險的,想要在這樣一個危險的董事會里尋求利益無異于緣木求魚。毫無疑問,這件事不會一直就這樣亂下去,總要有人為這個鐵的教訓買單。大股東有大股東的貪心,小股東也有小股東的可悲之處。大股東不見了,小股東可能也就剩了唯一一條路,那就是自食其果。
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過程中,治理混亂的案例層出不窮。但是,每一種混亂都有其自身的代表性。想要規范公司治理,除非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的確有這方面的良好愿望,佛山照明董事長鐘信才在其公司上市伊始就下決心把佛山照明打造成一個規范的上市公司。汪遠思可能太忙了,一直忙著資本運作,卻完全忘記了公司治理的根本。除了為那些小股東鳴不平,我們還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