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學者及業界對董事會與公司價值關系的研究,主要關注董事會規模、董事會構成(獨立董事比例)、董事長與CEO兩職合一與否、董事會會議次數等治理特征對公司價值的影響,而有關董事會成員的政治背景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則鮮有涉獵。相對于市場導向的社會,政治關聯在我們這樣關系導向的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商業史上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就是相互依賴的政商關系。幾乎每一個擁有顯赫身份的家族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股政治力量在其身后若隱若現,或開山劈路或保駕護航。從秦相呂不韋的“奇貨可居”,到清末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再到如今的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家族,相互依賴的政商關系依舊是顯著的盈利模式之一。
政治關聯——東方社會的商業智慧
在我國金融發展較落后、法制水平較低、市場發育不完善和產權保護較弱的制度條件下,公司為了避免自己的產權受到強權的侵害,或者為了進入壁壘高同時利潤也高的管制行業,需要做很多“功課”,這些“功課”中,政治關聯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
政治關聯這一非正式的手段在轉軌經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它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公司而言都具有便利資源配置的功能。政治關聯還能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經濟主體可以利用政治關聯從政府那里獲得影響,給投資者一種可信賴的感覺,從這個角度來說政治關聯具有一種信號傳遞的作用。
政商關系——民企非正式的自我保護機制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家不但在經濟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在社會政治領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并在潛
移默化中受益于這種影響。比如,1998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常委;2004年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當選重慶市政協副主席;2004年浙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當選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些都是民營企業的董事長取得政治身份,此外有更多的國有企業高管當選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有研究發現,中國的董事會都具有政治關聯的特征,一般來說,在一個9人組成的董事會中(除了政治關聯的CEO外)一般會有32.5%的董事具有政治背景,即現任政府官員或者以前有從政經歷。
雖然在企業家與政治家的關系上,聰明的東方民族的確存在一套游刃有余、圓潤通達的處世智慧,但是人們往往對政商關系進行簡單的解讀,認為政商關系就是一個權力尋租、官商勾結的過程。其實政商關系有時候可以作為一種非正式的機制保護公司自身的權益。企業家政治身份發揮了替代法律制度為公司發展提供產權保護的作用,諸如:第一,減少了來自于地方政府的權利侵害。比如,可以減少地方政府的亂收費、亂攤派;第二,在缺乏充分產權保護的情況下,公司可以借助于政府力量來防范其他市場主體的侵害,比如防止其他企業的假冒偽劣等。此外,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許多行業都存在著政府行政壁壘和所有制“歧視”,公司的進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制約了公司的發展。公司通過政治關聯可以有效突破這種制約。
我們以復興集團為案例來考察一下政治關聯對公司究竟意味著什么,以期達到管中窺豹的效果。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集團)創建于1992年,在公司創始人郭廣昌的帶領下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類民營企業,其核心業務橫跨醫藥、房地產、鋼鐵、礦業、零售、金融服務及戰略投資等六大領域。目前,復星已穩居中國企業前50強,旗下產業業績穩定增長,在行業內也基本進入國內前十強。
在復星集團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公司董事長郭廣昌不但在經濟領域呼風喚雨,如擔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行業協會領導職務,而且積極參與政治,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九屆執委會常委、第八屆全國青聯委員,具有了相當高的政治身份和政治地位。
在公司創始人的政治地位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復星集團在許多政府管制行業進入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復星集團進入鋼鐵、金融等行業。復星實業于1998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國較早的民營上市公司。2002年11月成為豫園商城(股票代碼:600655)的單一最大股東。2003年5月成立德邦證券,一家具有股票主承銷資格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全國首批保薦機構,也是全國首批證券發行詢價機構。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進軍金融領域是何其困難的事情,這是需要做足功課的,而且需要相當的政治資源做支撐。
通過考察復星集團旗下幾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我們會毫不意外的發現,這些董事會成員中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很多都是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復星集團的發展極大的受益于這些寶貴的政治資源。
徘徊在“原罪”邊緣的政治關聯
不可否認政治關聯在我們這樣一個關系導向的國度里何其重要,能給公司帶來諸多或明或暗的好處,這在我們復星集團的案例中可略見一斑。可是在取得累累碩果之后,不等你沾沾自喜,心中已經有不安在涌動了——政治關聯離“原罪”還遠么?“原罪”(Originalsin)一詞來自基督教,它是指人與生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國企業家的發家史,就能明白中國企業家的確有與生俱來的缺陷。虛假注資、關聯交易、權錢交易等等在商業世界開疆拓土中幾乎無處不有,正如最近一段時間內鬧得沸沸揚揚的“黃光裕事件”。賄賂高官、違規貸款、偷漏稅、操縱股價……在撲朔迷離的風波中,這位縱橫捭闔中國零售業22年之久,身價高達430億元的富豪即將“星光黯淡”。人們在錯愕之余,不禁會思忖著:下一個會是誰?
從眾多類似“黃光裕”的事件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樣大致相同的故事:為實現市場進入,企業家常常需要去建立政治關聯,面對不規范的管制制度,他們以為收買官員就等于收買法律。在企業家的潛意識里,特別是對于比較有錢的企業家來說,他們認為可以用金錢擺平一切。可是法律又怎么會完全形同虛設?很多企業家就栽倒在這種模糊判斷里,當官員出事后企業家的原罪也將浮出水面,那個時候將對公司價值有摧毀性打擊。此外,政治關聯對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公平的扭曲更是難以估量。
在我國金融發展較落后、法制水平較低和產權保護不強的制度條件下,政治關系可以作為一種替代性的非正式機制,緩解落后的制度對公司發展的制約,為公司在融資和市場準入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促進公司的發展。雖然政治關聯可以給公司帶來諸多好處,但是它對全社會的資源配置來說也并非是沒有成本的,它會扭曲資源配置的效率和社會公平。
此外,如果董事會中引入太多的政府官員,那它的專業性就不強,從而會導致較差的公司治理水平,這也是被很多學者所詬病的一點。所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加強法律和政府對公司產權的保護、為公司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制度環境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對于公司的成長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