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生存靠錢,大公司生存靠道。擺不平道與術,常常使兩棲動物的企業家折戟,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諸多創業型企業家悲劇的根源
黃光裕等知名企業家近一個時期的背運,又讓我們想到了兩棲動物這個詞。在東西方兩種文化中穿梭的企業家,通常面臨著兩個世界、兩種世界觀帶來的壓力:一方面是東方,它有一套根植于本土傳統的文化價值和行為方式,不容許你有偏離傳統的個性;另一方面是西方世界,在那里整個世界觀與習俗都是開放的,沒有個性將沒有生存的空間。兩種世界觀要求有兩種行為模式,因為走出國門的企業家已經是名人,哪個世界都不容許他有絲毫錯誤。許多中國企業家,沒有把握住兩個方面的平衡,結果雖然做企業很成功,卻賺了個里外不是人。
中國商人也是兩棲動物
中國商人也是兩棲動物。必須學會在滿是暗礁的水域和道路縱橫交叉的陸地上生存。中國企業家不得不同時跟兩種世界打交道,一種是國際市場化的競爭和標準,另一種是適應中國土壤的一整套關系網和傳統。兩個世界有著不同的游戲規則,一個要求清正執著,陽光品牌;另一個則強調要五毒俱全、八面玲瓏。兩個世界的穿梭,需要隨時變換形象與技巧。如果哪一回變換得不對,就有身敗名裂的危險。
中國商人從來都不敢在一個賤商仇富的國度里莽撞行事。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個權勢人物或是不要命的主兒。同時還要防備著欺騙和背叛,重大生意或交易,一般沒有筆錄,沒有第三者在場。于是中國商場上一些大的交易,多數都是比間諜還要神秘的單線聯系,到處是“兩不知”、“三不知”、“四不知”的拐點。這樣的交道,重在口頭輕視文字。絕不能像老美那樣,把什么都寫成備忘錄,供人查看。中國企業家,要適應在這樣的犄角旮旯生存,遠不是一個政治家的名頭就能代替的。在市場這塊陸地上也不是那樣簡單。各種道路縱橫交錯,每一類道路比如高速、鐵路、國道、省市道路、鄉路、村路,都有著特定的規則。全球化、WTO,只能是在現有的商業運作中加入了更為普遍化的規則,但卻不能替代其他規則。如果一個企業家,說聲WTO來了,就忘乎所以,把先前的道道都拋到了九霄云外去,那么,很快被拋棄的就是這個企業家本人了。
健力寶的變局最清楚不過地表明了這一點。李經緯先前與三水市有關當局的關系并不壞,在WTO的感召下,想當一回破冰的勇士,于是提出了自己籌謀資金實行管理者收購。結果,在西方通行的方式,在中國南方廣東則碰了壁。不只是達不到收購控制公司目標,反而還招惹了一身是非,一下子從英雄淪落為罪犯。反思起來,在聚光燈閃爍中度過大部分時光的李經緯,有了一種慣性,一種炫的沖動,他對旗幟有太多的迷戀,而丟掉了一名中國企業家最本質的東西:甘于忍受過程中的屈辱以達到既定目標。
兩棲動物,最清楚不過地表達了中國企業家的生存狀態。沒有哪一個成功企業家,沒有得到政府上層的眷顧。哪怕你起步時沒有引起注意,而一旦到了一定的位勢,你不與上層建立相應的同盟,可能就不利于運作。畢竟中國經濟的眾多資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甚至政府衙門的小保安,也有著顯赫的權力:他可以決定你排隊等多長時間。
中國商人的生態環境
柳傳志有個著名的比喻“龜兔賽跑”意味深遠。他指出,“跟西方企業的直接競爭態勢,有點像龜兔賽跑。外國企業像兔子,中國企業像烏龜,烏龜和兔子賽跑,兔子不肯睡覺,烏龜就要做兩件事。一件是如何向兔子學習,培養兔子基因;第二是利用賽跑的環境,比如在沼澤地里賽跑,才能獲勝。我們制定戰略就是從這個基點出發的?!?/p>

習慣絕望是比絕望的境地更可怕的事。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中被捕獲的阿斗,問他舒心嗎?他說“很舒心,這里有好玩的,有好吃的,還有好女人”。中國商業領袖千萬不能忘記,沼澤地并不是商業的正常狀態,外面的世界也不是沼澤地;我們實不該滿足沼澤地里的生存,必須有跳出沼澤地和在沼澤地外存活的本領。
我之所以欣賞柳傳志的比喻,不在于龜兔賽跑中烏龜的小算計,而在于一名歷經滄桑的商業領袖能夠大膽地指出我們現在商業的生態:竟然是一片沼澤地!
既然這片沼澤地不是正常狀態,是應該予以革新重建的范圍,嚴肅的主體立刻擺在我們面前:這片沼澤地由什么構成?要革什么的命?建立什么樣的生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合宜性是一面鏡子
一個與世隔絕的人,不會想到自己是美還是丑,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品質,不可能思考自己情感和行為的合宜性和缺點,更不會去想自己心靈的美與丑??墒?,一旦把這個人帶入社會,他立刻就得到了在此之前缺少的鏡子。透過這面鏡子,他會看到自己感情的合宜或不合宜,會看到自己心靈的美與丑。這面鏡子就是“公正的旁觀者”。無論是一個自然人,還是一個企業,都不得不透過“公正的旁觀者”,照看一下自己的外在的形象以及內在的“善良意志”,這是自然、人、社會和合的基礎?!昂秃稀?,用亞當 斯密的概念就是“合宜性”。
把亞當 斯密合宜性的理論應用于研究企業,是一個不錯的視角。借用這個視角,我們可以審慎地觀察企業的方方面面,觀察企業各個方面的合宜性。當一個企業不能跟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合宜了,是一種非合宜性;當一個企業跟員工和合作伙伴關系緊張了,阻礙企業發展了,是一種非合宜性;當一個企業不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而是坑害客戶,是一種非合宜性;當一個企業運作以損害社會的福利而營私,更是一種非合宜性。
小企業生存靠錢,大企業生存靠道。道法自然?!昂弦诵浴笔且粋€大企業生存的安全邊界。一旦跨越這個邊界,無論是跨越自己能力的邊界,還是跨越了社會道德的邊界,再強的資本大鱷都救不了你。美國的金融大鱷多牛,何等地不可一世?因為他們處心積慮圈別人錢害人,最后害了他們自己。他們連自己都沒法救,哪里還顧得上救你?
一個企業或一個品牌,不管你確定了什么樣的戰略定位,不管你樹立了什么樣的民族大旗,不管你投入了怎樣巨大的資金和資源,不管你在消費者中建立了多么響亮的品牌,只要你失去了“社會合宜性”,成了沒有良心的“不良企業”,你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作為兩棲動物,中國企業家在道與術上要有很好的權衡。黃光裕們顯然沒有意識到大企業的生存法則,要明顯區別于一個創業中小公司。那時你太渺小,搞一點伎倆沒有人會太在意。而一旦公司做大了,企業行為就24小時360度處于公眾的監督之下。這時任何一點小的見不得人的伎倆,都可能成為導致宏偉大廈坍塌的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