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心海里的那條船
呂秀蓮真正圖謀與著眼的,應該是兩岸即將陸續上場的經濟與政治談判。理論上,反對陣營政治人物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進場切入,可以扮演權力杠桿的角色
“呂秀蓮有意訪問大陸”,是近期一則頗令臺灣政壇關注的話題,從而引發了綠營內部的爭議聲浪。呂秀蓮接受媒體詢問時則稱,她尚未接到大陸任何邀請,若以《玉山午報》創辦人身份前往(按:她計劃創一份新報《玉山午報》),她認為十分適當。但消息經過兩三天發酵之后,她又對傳媒表示“八字還沒一撇”。

早年,臺灣有一首歌叫《綠島小夜曲》,傳說此曲是由監禁于綠島的政治犯譜寫,開頭如此吟唱:“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搖啊搖……”島內許多政治人物的想法與盤算,何嘗不跟海里的船一樣,隨著四周環境的波濤左右搖擺。
呂秀蓮第一次到大陸參訪,是在1990年的8月5日到9月1日,她在大陸待了二十六七天。回臺灣后,她曾經公開發表談話,意謂:“建議統、獨兩派人士都能到大陸了解考察,惟有加強溝通,中國的前途才會慢慢明朗,畢竟大陸和臺灣是地理上的近鄰,歷史上的遠親。”
因為呂秀蓮是高雄“美麗島事件”涉案受刑人第一個前往大陸的,故而一度引起傳媒廣泛關注。呂秀蓮在結束此行回到臺灣兩個月后,旋即宣布加入民進黨。
1992年9月,她率領所謂“臺灣人民外交宣達團”,欲入境大陸宣揚所謂“中國是中國,臺灣是臺灣”之謬說,在北京機場被拒絕入境。
一般認為,呂秀蓮之所以做出那么大的動作,除了政治理念之緣由,更與她欲參加1992年年底之“立法委員”選舉有關。
到了1996年(第二年臺灣又要選“縣市長”了),她的身份是李登輝聘請的“國策顧問”,她大力參與所謂“加入聯合國”造勢活動,和臺當局一搭一唱。呂秀蓮還到紐約演出一場致送聯合國捐款、卻被聯合國拒收的鬧劇。由于經常在傳媒上’佂仿睹媯鐘欣畹腔閱緩蠹映鄭潞笏忱毖√以跋亍跋爻ぁ薄pound;
昔日美麗島事件的階下囚,逐步從“立委”、“縣長”,最后晉身為“副總統”,呂秀蓮宦途節節高升,關鍵因素在于她似乎總能在關鍵時機,精準地運用民粹籌碼,看準選民脾胃,投其所好進行炒作。
1990年代以來臺灣所謂的“加入聯合國”運動,在國際上無異瞎忙一場,但在島內卻讓當時的領導人李登輝和包括呂秀蓮在內的民進黨人,在政治版圖上大有斬獲,攫取了巨大的政治資源。相反,該運動卻讓臺灣在國際社會上頻頻撞墻,更形孤立。直到2008年入聯公投徹底失敗,該運動最終化作泡影。但對她個人而言,沒任何損失,她享受“副總統”的榮光已達8年之久。
當然,若是從意識形態光譜來分析,呂秀蓮還算是泛綠陣營里比較特殊的一位。大多數綠營人士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呂則至少還時時把“華人”掛在嘴邊,承認自己是“華人”。在整個泛綠陣營里邊,她也是少數幾個可以接受“中華”這個詞匯概念的。
臺灣的政治人物很清楚,現階段大陸崛起已是既成事實,臺灣這塊經濟小版塊,除了和大陸的大版塊“合并”,已是別無選擇的大勢所趨。島內哪怕是最激進的臺獨原教旨派人士,也無從否認這個事實。可悲的是,整個綠營政治人物中,上得了臺面、夠分量的,迄今還沒人有膽識敢于跨越海峽中線,步上北京旅途。精于算計的自私政客,都在等別人當出頭鳥。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說,他對呂秀蓮有信心。“立法院” 民進黨團干事長李俊毅說,如果大陸不限制言論,不管是呂秀蓮或黨主席蔡英文,都可以登陸。惟獨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莊碩漢呼吁,“呂秀蓮千萬不要中計。”
島內政治人物很清楚,今后兩三年之兩岸互動,將根本決定臺灣未來的經濟、政治走向與命運。洋溢著冒險家性格、行事作風無后顧之憂的呂秀蓮,應該也早已看清兩岸大局。若論小事,她既已計劃創辦《玉山午報》,單單從媒體操作的角度來說,報紙創刊號總要鋪排一條超大獨家新聞,來為新報紙打免費廣告吧!假使呂秀蓮大陸之旅果然成行,這則內幕新聞,海內外所有媒體要搶贏呂秀蓮,恐怕沒得搶!
其實,呂秀蓮真正圖謀與著眼的,應該是兩岸即將陸續上場的經濟與政治談判。理論上,假如反對陣營政治人物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進場切入,可以扮演權力杠桿的角色。而這對馬英九而言,是福不是禍,好處絕對多過壞處。從馬英九的角度思維,呂秀蓮一旦加入這盤棋局之中,可以厚實馬英九與北京談判的背靠力量,難怪馬英九透過發言人,表示“樂觀其成”。
過去和呂秀蓮同一戰線的李登輝,2007年元月接受島內媒體訪問時,曾聲言想到大陸訪問,后來卻無疾而終。過氣政客總是不甘寂寞,他們清楚,在百無聊賴之際,哪怕喊一聲“狼來了”,也會成為鎂光燈焦點。呂秀蓮仍值春秋鼎盛,但是她會不會喊“狼來了“,必須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