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公開——一我當新聞發言人》是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卸任后的最新著作。2008年7月18日,他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崗位上卸任,官升半級,出任語文出版社社長。 王旭明嘴里說出來的話,往往本身就是新聞。最近有一句話是“發言人最大的悲劇就是不發言”,已經不在發言人崗位上的王旭明并沒有停止發言,做電視節目、寫博客,還有就是寫書,王旭明繼續用自己的發言影響著更多的人。 王旭明視國新辦原主任趙啟正為恩師,并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和全部身心踐行趙啟正提出的“完善以新聞發言人為核心的新聞發布制度”的理念。但就是這個“以新聞發言人為核心”的提法讓很多官員和媒體精英都讀不懂。在中國官場現行的體制下,在中國新聞發布制度建立時間不長的歷史背景下,可以說,王旭明邁開的步伐、進行的開拓,每一步都很超前,甚至以犧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為代價,在這本用以明志的書中,他第一個喊出了“為了公開”這樣振聾發聵的口號,他在尋找知音。
在《為了公開》一書中,王旭明講述了自己人生中這段特殊的經歷和心路歷程,正如日本學者嘉藤加一所說,他個人的這段新聞發言人經歷已經和中國的新聞發布史、政府信息公開史密不可分,他本人也是中國教育大事記中不可回避的歷史人物。
書中第二部分“新聞發言人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生動有趣的“杜克大學留學記”,這段文字讓我們明白了為何有評價說“王旭明是中國發言人當中最具有西方發言人風格和魅力的人”,一切理念都是可以追根溯源的,那段“留學”的歷史可能被許多同去的發言人漸漸淡忘。而當初上任伊始,懷揣理想,并對新聞發言理念如饑似渴的王旭明恰恰聽進去了,聽懂了,悟透了。
但王旭明并不純粹“西方”。他的行為模式以及與記者打成一片的關系恰恰很東方,很中國。
《為了公開》是一本真誠的書,是一本動了感情寫下的書,正如他在后記中寫下的最后一句話:“為了公開,我們同行!”這是一句振聾發聵的口號和邀請,也可以看成是一句政治宣言。在群眾性突發事件頻發的今天,如果官員能夠多一點媒介素養,如果“為了公開”的口號能夠深入人心,我們的生活肯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