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錢撫慰心靈
金錢能充當一個社會資源的角色,幫助人們減輕痛苦,提升自信、力量和效率
悠揚
金錢,能讓我們頃刻擁有最美好的東西,也能讓人在轉眼間墜入深淵。關于錢的作用,這原是經濟學家們的話題,但最近,心理學家也對其產生了興趣,因為他們發現,金錢也能撫慰人們身體和心靈上的傷痛。中山大學的周欣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凱瑟琳#8226;沃斯(Kathleen Vohs)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羅伊#8226;鮑梅斯特(Roy Baumeister)3位心理學家合作發表在《心理科學》的研究,就意在揭示金錢的這一神秘力量。
實驗中,研究者先進行一個手指靈活性的測驗,部分學生要數出80張百元紙幣,另外一組學生則數出80張白紙。之后,研究者邀請學生們玩一個虛擬的投球游戲,并告知他們是在和其他3個參與者共同參與這個游戲。事實上,他們的游戲“伙伴”都是預先設定好的電腦程序,并且這些程序事先設定好不給學生接球的機會,這樣就造成了一種“社會拒絕”的現象。
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在游戲前“數錢”的學生,在被“拒絕”后報告的與自尊有關的焦慮分數明顯低于在游戲前“數紙”的學生。也就是說,有關金錢的想法讓人充滿了力量,從而不再過分依賴他人的贊許來滿足他們的需要。不僅如此,金錢對身體疼痛也有安慰作用。在另一項實驗中,學生們不再被電腦程序拒絕,而是真的把手放到43度或50度的熱水里,以體會一種 “切膚之痛”。這一次,之前“數錢”的學生在把手放到熱水后報告的疼痛比“數紙”的學生仍然要低。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者讓一些學生寫下了他們參加游戲前的花銷,另一些學生則只寫下最近的天氣狀況。結果發現,之前回顧了花錢歷史的學生,在游戲被拒絕和真實疼痛后感到的焦慮和痛苦都比只回顧天氣的學生嚴重。周欣悅認為,這個實驗可以證明,金錢不光可以通過分散對痛苦的注意力而降低痛苦的感覺,而且擁有或接觸金錢確實可以增強對痛苦的抵御,而喪失金錢則會讓人在痛苦面前更加脆弱。
最后兩個實驗里,幾位研究者想證明金錢不僅有安慰的效果,遭遇社會拒絕和生理疼痛的人還會更渴望金錢。他們在讓學生從參加實驗的人中選擇自己的游戲伙伴,然后告訴其中一些人,沒有人選擇他們作為伙伴——另一種“社會拒絕”。另一方面,用“疼痛,絞痛”這樣的詞匯引發人們的生理疼痛感。之后,他們讓學生完成3個關于金錢的任務:畫出記憶中一元硬幣的大小,越大的硬幣愈說明對金錢的渴望強烈;判斷是否愿意用1000萬交換生命中最珍愛的7件事;評估愿意為孤兒院捐款的數額。結果,無論是被他人拒絕還是經歷了生理疼痛啟動的學生,在對金錢的態度上都表現得更加重視財富。
研究者認為,金錢在減輕痛苦的過程中充當了一個社會資源(social resource)的角色。社會資源可以給予人支持,特別在充滿威脅的困境中,它可以提升人們整體的應對能力,而減少社會資源則讓人感到脆弱。“金錢作為一種社會資源,本身就是一種象征性的權利,”凱瑟琳#8226;沃斯說,“有了錢,人們就能夠操縱社會體制,獲得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
杜克大學的經濟學家丹#8226;阿瑞利(Dan Ariely)認為,這項研究的意義在于,盡管金錢并不總是人們獲取控制感的來源,“但我們可以考察金錢對生理和心理痛苦的敏感性隨時間的變化,比如在經濟下滑和經濟增長時,金錢的‘潤滑劑’作用如何起到效果?!辈贿^,周欣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金融危機下,如果沒有金錢的撫慰,我們應當更多地依賴人和人之間的關懷作為“社會資源”,社會關愛才是“痛苦的首要緩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