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所有波瀾都起源于平靜的溪流并最終回歸平靜的大海,就如同哈代的小說,用最平靜的語言描繪出了最激烈的沖擊下的最猛烈的情感。也許滔天的大浪只會讓我們關注表面的熱鬧,而平靜的水面往往吸引我們潛入深邃的海底。這是一種跟夸張的修辭手法完全相反的寫法,本文將其歸納為“低調描寫”,是借用英文的understatement(低調陳述)和description(描寫)兩個詞合成的,特指對激烈的場景或情節有意采用和其激烈程度不匹配的平靜低調的描寫方式,以在反差中給讀者更多感受上的沖擊和想象的空間。在哈代的名著《卡斯特橋市長》中,讀者正是通過這種特殊的低調描寫得以接近角色的心靈最深處。
二、低調寫法的文化、心理和背景特征
相對于美國人喜歡夸張的修辭習慣,英國人趨向于抑制感情的宣泄。究其原因,大概是英國悠久的歷史和大民族的自豪感促成了英國人安靜、害羞、保守、高雅、矜持的性格特性。這種性格反映在他們的語言中,表現為用詞、發音和語法等各方面的比較守舊和低調。美國人的性格外向,他們很善于夸張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常會遇到“修辭貶值”的現象,比如以往形容“非常好”,用wonderful(好極了)已經足夠了,但隨著這個詞的濫用,其表達程度漸漸弱化,人們開始用fabulous(難以置信的)、gorgeous(絢麗的)這樣感情更加激烈的用詞來表達贊美。而英國人性格內斂、害羞,在表達同樣情感時,選詞往往趨于平淡,比如用“all right(還好)”或“not bad(不錯)”來表達與上文同等程度的感受。
哈代本人典型地繼承了這一特性。1840年6月2日,托馬斯·哈代出生于英國多切斯特市附近的多塞特區,出生時母親難產,本人也差點被當做死嬰遺棄。也許由于自幼身體孱弱,哈代不大合群,而且從小養成了憂郁、孤僻的性格。他所生活的19世紀中后期和20世紀初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大大加快,是英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轉型期。社會的巨變給他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加上他本身內向的性格,成就了哈代獨特的低調寫作風格。
三、低調描寫手法的機制
在英語的修辭格中,低調陳述是與夸張相對的修辭形式,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對低調陳述的解釋是:“使事態顯得沒有真實情況那么難忘、重要或嚴重的手法”(The practice of making things seems less impressive, important, serious, etc. than they really are)。漢語對應詞也叫“淡化”或“低調說法”。韋氏詞典解釋它為: “對其本意或原本可以精確表達的強調或夸大所采用的表述卻是縮小事態或故意回避,并以此獲得一種反諷的反差”。
低調手法采取在規模、重要性上故意縮小事態或程度的方式, 以弱說代替強說,從而產生了“弱”與“強”之間的反差,這種故意對事實有所保留,且輕描淡寫的寫法使讀者從留有余地和有所暗示的表述中獲得了獨特的感受,相比于“言無不盡”的表達方式反而獲得了強化的效果。
低調陳述作為修辭手法被大量運用于日常交際和文學作品中,其最大交際特征就是語義和語境的沖突(鞠紅,2004),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期待落空”,但隨之會自然根據上下文語境采用關聯理論對語句進行重新闡釋。事實上,很多文學作品在處理極致情感時,都反而采用了相對低調平靜的寫法,以此來反襯真實的狀態。如曹雪芹對畢生心血《紅樓夢》的評論只有寥寥四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對家族命運大起大落的記錄,對時代背景的解讀都被低調處理為“荒唐言”;對人性本質的理解和對人生透徹的感悟也被弱化成為“一把辛酸淚”,但這種言輕義重的寫法反而會在讀者心中引起百味雜陳的波瀾。關于低調陳述手法的研究很多,但是從文學作品的情節構造入手,對類似手法的宏觀運用的研究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關于哈代作品中的反襯對比手法,大多數研究都是從人物命運在不同時期的跌宕起伏和主要人物在性格上的強烈反差入手,而實際上低調描述通過對情節上下文的渲染和關鍵時刻的輕描淡寫來營造讀者“心理預期”和“心理撲空”之間的落差,從而形成一種另類的反襯對比效果。筆者將其效果機制歸納為如下圖所示:
四、實例分析
從創作 《卡斯特橋市長》開始,哈代就著重塑造人物性格,他把描寫人物的心理特征、精神世界放到了首位。可以說《卡斯特橋市長》為哈代的小說創作揭開了新的一面,它不僅在人物塑造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小說的悲劇性情節上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其中低調描寫的手法功不可沒。本文以此書中有代表性的幾個主要人物及主要情節入手,重點解讀這種寫作手法的實際運用。
1. 亨查德
以全書的主要人物亨查德為例,他在他的人生中是一個復雜的多面人,他的嚴重的夫權思想、不可救藥的任性專橫和粗暴以及敢做敢當的直率都讓人過目不忘。哈代通過展示他對成功和災難的態度來生動詮釋他的性格。然而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恰恰是通過大師樸實平靜的語言所呈現的緊張場景來表現的。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當賣粥的女人出現在法庭上,無情地揭發他不堪的過去時,亨查德清楚地知道,他的好日子結束了。當人們看向他時,他臉色怪異,泛出死灰一樣的顏色。但是緊接著,他就坦然接受了這個事實并平靜地恢復了倔犟的本性。不論事態多么糟糕,他從不隱藏真實的自己。當法庭書記員試圖為他開脫時,他勇敢地承認,“是的,這是真的。”為了進一步表露心跡,他緩緩說道:“就我的靈魂來說,我確實比她好不到哪兒去,為了防止我因為她的報復而做出過分的事,我現在把她留給你們處置。”接著,他“起身出去,從人群的面前走過”。這樣樸實的描寫成功地傳達了他內心的風暴。他的不同于常態的獨特個性,他不妥協、不畏懼的本性,他的毅力與力量,以及他的自我沖擊和自我實現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2. 伊麗莎白和露西塔
對于兩個女主角,伊麗莎白和露西塔,哈代也用了同樣的手法,比如用來揭示二人性格的最重要的場景——伊麗莎白發現了露西塔的秘密。露西塔剛開始吐露她的觀點時,伊麗莎白曾激烈地反對,甚至曾一度以為她的丈夫就是亨查德,這樣就為后面揭示她的真實情況所產生的強烈反差做出鋪墊。然而,當真相大白,原來露西塔的丈夫不是亨查德,而是伐爾伏雷,這是所有可能性中最為尷尬的一種。此時伊麗莎白的表現卻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除了驚呼一聲“你嫁給了伐爾伏雷!”之外再也沒有多說什么,所有難以言表的震驚、失望、屈辱、悲哀和遺憾都跌入了無言的大海。
深究之下,這段情節其實是兩個女人性格沖突的核心部分,她們的道德標準、思維方式和對激烈情感的表達方式都有著天壤之別。伊麗莎白曾經把露西塔奉若偶像,并為她的儀態和氣質所傾倒。但是隨后她逐漸獲悉了偶像的秘密——和她父親的戀情,以及跟差點成為她男友的伐爾伏雷之間的交往,此時她已經有足夠充分的理由唾棄露西塔并和她斷交,但是她的性格早已被塑封在軟弱、被動、不自信的模子里。不論發生什么,她的命運早已屈服于外部世界之下。盡管她知道真相后萬分震驚,但是她沒有泄露一句話,也沒有對露西塔做出半點評價。她的性格相對于露西塔來說過于傳統和嚴謹,在這種鋪墊下,哈代本來完全可以采取極致的描述方式,表達她對于露西塔的婚姻的強烈反應,但是那樣難免過于狹隘和無味。哈代把所有筆墨都放在高潮即將到來的時刻,而讓讀者自己去想象高潮的極致。當露西塔邀請伊麗莎白和他們一起居住的時候,她一定在內心極其反感,但她只是很快地回答:“讓我一個人,想一會兒。”把感情上的風暴控制在平靜之中。至此我們忍不住要可憐她:與亨查德在一起的生活讓她從不確定她所認為對的事情;和伐爾伏雷的接觸讓她對自己的分量毫無自信;與露西塔的接觸讓她更是成為一個懦夫,即使十分確定什么是對的,也不敢去堅持。她永遠都更在意別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
再來看露西塔,她在承認真相之前內心也經歷了巨大的煎熬,但是最緊張的時刻過去后,她又很快恢復了自己的常態,就像她在剛剛哀求過亨查德之后又在接下來的活動中的傲慢表現一樣。
3. 伐爾伏雷
這種特殊的寫法也同樣被用在伐爾伏雷身上。露西塔如何向伐爾伏雷坦白自己的過去這段情節同樣是全書的重彩之筆。當亨查德把露西塔的信讀給伐爾伏雷,這個似乎跟此毫無關系的聽者、讀者已經知道的真相就要呼之欲出了,但是亨查德卻中斷了這個走勢,讓秘密繼續保留下來。當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知道了事實真相,讀者的懸念也越聚越濃——到底當伐爾伏雷知道自己的妻子這些糾纏的往事會有怎樣的激烈反應,故事情節將怎樣成為暴風驟雨?連露西塔自己幾乎都要在這凝重的、焦灼的、可怕的空氣中窒息了,可事件的關鍵人物——伐爾伏雷,卻被哈代有意耽擱在路上,就是為了將緊張的空氣濃縮到極致。當伐爾伏雷終于歸來,卻在即將知道一切之前突然打斷了她虛弱的表述,告訴她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慢慢道來。他的一無所知和缺乏準備更是讓我們為他捏著一把汗,擔心他不能承受致命的打擊。所有的人,不管是書里的人物,還是書外的讀者,都屏住呼吸,等待最后結果,也是高潮的來臨。然而,就像湍急的河流沖入了大海,驟然啞然無聲,平靜異常。
正當所有人都在靜靜等候晴天霹靂的時候,哈代卻善解人意地為這對尷尬的夫婦關上了房門,把自己和讀者都關在了門外。
“伐爾伏雷的妻子最終對于自己和亨查德之間的糾葛到底說了什么,說了多少,一切都不得而知。”
“她對這些事情吐露到什么程度,成了伐爾伏雷一個人知曉的秘密。”
這樣簡單的陳述打發了爆炸性的猜測。而這些還只是涉及客觀事實部分,至于伐爾伏雷的內心反應,也是讀者最關心的部分,卻更是只字不提。但是我們卻可以猜測他此時的心情一定是波濤洶涌。伐爾伏雷的性格在全書都顯得格外神秘,但是當我們進入他的性格深處,我們會發現他其實沒有亨查德所擁有的任何東西,值得我們去敬佩、去憐憫、甚至去鄙視。他似乎從沒有像其他角色那樣經歷過失敗,但是作為一個新來者,突然得到亨查德的青睞,又莫名遭到他的憎恨,必然會給他柔弱的心靈帶來一絲不安全感。他是一個弱者,雖然得到全卡斯特橋市民的青睞,卻“明顯帶有隨時會讓他背運的缺點”,而且他因為缺乏性格的復雜性和內心力量的張力,注定了他將永遠走不出亨查德的影響范圍,永遠只是亨查德令人窒息的熱力之下的一個蒼白的影子。
當他知道了他心愛的妻子的秘密,我們可以猜測他的自尊和自信遭受到了多么大的摧殘。但是像他這樣敏感的人,既很容易受到傷害,也很容易用表面的堅強掩飾自己的傷口。他的好妻子竟然曾經是他競爭對手的情人!多么殘酷的諷刺!如果用亨查德來比較的話,亨查德就像時刻舉著一個透明的盾牌的反抗者,雖然戒備心很強,卻也時刻將自己的憤怒、不平衡、嫉妒都明白地袒露出來,讓所有人都清楚他在想什么。然而伐爾伏雷卻不同,他用外表的成功將真實的自己深深隱藏起來。他和露西塔的婚姻也表明了他對這些外在成功的需求,以此來獲得物質上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他的平淡和冷靜包裹著他脆弱的內心,跟亨查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想象,如果哈代轉而使用另一種寫法,將伐爾伏雷的受傷、氣憤、恥辱等強烈感情展示出來,讀者是否還能體會到那種外表與內心矛盾的沖擊,那種無法言表的獨特氣質和那種愛恨交織的復雜情緒。
五、小結
低調描寫手法由于用語言形成和事實的反差,反而令受眾印象深刻,甚至產生比夸張更強烈的效果。比如美國AMG公司生產的越野車“悍馬”系列外觀強健、兇悍十足,但英文名卻叫“hummer”(蜂鳥),雖然來源是高機動性、多用途、有輪(非履帶式)汽車(HMMWV)的音譯,但是卻成功地使用了低調陳述的修辭手法。試想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卻用世界上最小的鳥來命名,其反差怎能不讓人印象深刻。而且“蜂鳥”這個名字造成的心理想象和車輛直觀視覺的對比反而會讓人覺得該汽車更加剽悍。這就是低調手法不同于夸張手法的作用機制。
此外,由于低調手法有意對描寫和陳述不窮其盡,給受眾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上最廣闊的就是人類的想象,它能夠覆蓋任何事情,到達任何地點,穿越任何時間。所以最智慧的寫法不是告訴讀者直白的信息,而是向他們展示到達廣袤宇宙的鑰匙,就像古羅馬塑像中描述的那對遇到巨蛇攻擊的父子,父親的嘴剛張到一半的位置,將喊而未喊,恰恰就在高潮到來的前刻,卻對人物的恐懼和絕望給出了最佳的詮釋。又如電影《阿甘正傳》里阿甘在華盛頓反戰集會上的演講,他要代表美國人民給越戰一個精簡的評價,難度不可謂不大。所以導演采用低調描寫的手法,讓戰爭激進分子在恰當的時機破壞了他的擴音系統,讓觀眾只看到他說話卻聽不到聲音,聰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最后觀眾只得用想象來填補這個空白,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這也和中國書法中的“留白”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雖然沒有對很多關鍵場景做極致的描寫,但是哈代成功地利用了語言的潛力和魅力,用平靜的筆調表現激烈的高潮,構成了他精巧的構思和對角色的深入刻畫的另一個顯著特征。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哈代.卡斯特橋市長[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增補本)[M].牛津大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2003.
[3]Webster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D) 1961.
[4]鞠紅.論低調陳述的理解過程及其特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5.
[5]佟曉梅.低調陳述的修辭藝術[J].理論界,2008.5.
[6]張莉.繆華倫.《卡斯特橋市長》的對比反襯手法[J].江蘇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
作者簡介
吉樂(1977—),女,湖南株洲人,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