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執政后,在外交方面的顯著變革就是在眾多議題中突出氣候外交。這不僅是因為氣候外交與清潔能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等問題密切相關,而且氣候外交在短期內與美國謀求能源獨立、爭奪新能源的競爭優勢、奪回美國在這一議題上的領導權、重振美國實力有密切關聯,在長期內符合美國發展低碳經濟或綠色經濟的戰略目標。因此,氣候議題是奧巴馬外交的“寵兒”。
氣候外交的國內動力和安排
還在競選期間,奧巴馬就提出,如果上臺,他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1500億美元用于開發清潔能源,提高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礎設施,加速可外充電武的電油混合動力車商業化,擴大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等)的商業規模,投資低排放煤場,并開始向新數字電網過渡,在諸如新能源的研究、制造和建筑等領域創造500萬個綠色就業崗位,在202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水平。
當選后不久,奧巴馬就給主要大國領導人打電話,氣候變化是通話的重要議題。在與歐盟領導人的通話中,奧巴馬表示,在其任期內會掀起美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篇章,并堅決回歸到被小布什摒棄的《京都議定書》的框架內。美國將在多邊氣候框架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的框架下與其他國家一道謀求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
奧巴馬就職后,成立了強悍、專業的“綠色夢之隊”,專門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任命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為能源部長;任命麗莎·杰克遜為環境保護署署長,麗莎·杰克遜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擁有化學工程碩士學位,在美國環境保護署有長達16年的工作經歷,任命富有經驗的卡羅爾·布魯內為總統能源和氣候顧問,卡羅爾·布魯內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曾任環境保護署署長,任命曾經擔任加州州長能源顧問的南·薩特利為白宮環境質量委員會主席;任命氣候問題專家、哈佛大學博士托德·斯特恩為美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同時擔任奧巴馬政府的國際氣候政策首席顧問以及首席氣候談判代表,任命科學家約翰·霍爾德倫為現任美國總統的科學和技術顧問、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主任、總統科學和技術顧問委員會副主席。
盡管目前的金融危機迫使奧巴馬將刺激經濟方面的立法放在最優先的地位,盡管醫療改革是奧巴馬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但奧巴馬還是將清潔能源立法列入他優先關注的議題名單上,要求國會盡早立法。在今年2月通過的“2009年美國復興和再投資法案”中,有800億美元是用于發展清潔能源的,其中110億用于可更新能源的輸電網建設和為美國家庭安裝4000萬個智能電表;50億用于為低收入家庭增強其住宅的越冬御寒性能(該措施相當于每年為每個家庭節省350美元);45億用于聯邦政府改建節能綠色建筑和采取節能措施(對75%的聯邦政府建筑進行了節能改造);63億用于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可更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計劃;6億用于從事“綠色工作”工人的培訓計劃,20億用于研發下一代可用于混合動力汽車的新型電池的獎勵津貼。此外,奧巴馬政府還增加了對公共交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財政預算,以減少交通擁堵造成的能源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對高級生物燃料和乙醇燃料的政府財政投資。
在眾議院,清潔能源立法得到了熱情支持。早在新一屆國會開張之前,眾議院能源與商業委員會就更換了主席,加州第30選區的民主黨眾議員亨利。瓦克斯曼在眾院議長佩洛西的支持下就任了能源與商業委員會主席,瓦克斯曼非常贊成對清潔能源立法。2006年3月,瓦克斯曼與馬薩諸塞州民主黨議員、眾議院能源獨立與全球變暖特設委員會主席愛德·馬基向國會聯合提交了《2009年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又名“眾議院第2454號法案”或《瓦克斯曼一馬基法案》,6月26日,眾議院以多數贊成票通過了該法案。該法案的主要條款內容包括:1、要求到2020年美國全部能源中有20%的能源是新能源或節能所得能源。2、要求在新的清潔能源方面投資1900億美元,這包括節能技術和開發可再生能源(2025年前完成900億美元)、碳捕獲和貯存、電和其他先進的技術工具、基礎科學的研發等。3、規定建筑、電器和工業的節能標準。4,在2005年的標準上在2020年將來源于美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17%,到2050年減少80%以上。5、保護消費者免受能源價格上漲之苦。該法案尚需參議院通過,然后由兩院協商達成統一文本,再分別在兩院通過之后才能提交給總統,經總統簽署后方可生效。
清潔能源的立法將對美國未來的能源、工業、農業、期貨市場等諸多行業產生影響,并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經濟的結構和運行方式。據估計,到2020年,美國的碳排放交易量將超過石油。
氣候外交的謀劃布局
目前,美國的氣候外交主要通過三個渠道開展:一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的框架下展開。美國在這一多邊框架下取得的成果比較有限,主要原因是因為在這一問題上存在著“南北對立”: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作出明確的減排承諾,而發展中國家則認為發達國家對于壘球氣候變暖負有歷史責任,而且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量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但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估計,從現在至2030年,全世界97%的二氧化碳排放將來源于發展中國家。因此,發達國家認為,要在世界范圍內達成任何具有實質性的氣候協定,發展中國家必須參與其中。奧巴馬在剛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也明確表示,發達國家應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作表率。二是在發達國家之間展開。奧巴馬上任以來,成立了 “主要經濟體氣候與能源論壇” (簡稱MEF),迄今為止,這一論壇已召開了四次會議,主要是為今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世界氣候變化會議作準備。三是通過雙邊機制來促使一些國家采取節能減排的具體行動。
美國的氣候外交能否成功,決定了美國的“綠色經濟”能否像上個世紀“信息高速公路”一樣成為拉動美國經濟的增長點。清潔能源立法的通過使美國在氣候外交上已先聲奪人。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估計美國會與歐盟一起向新興經濟體施壓,要求相關國家承擔減排節能的責任。美國的目的很明確,通過雙邊或多邊協定來確保氣候外交取得成功,以此來保證綠色經濟取得成功。通過綠色制造業來創造不會“外包”的工作機會,減少美國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向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輸出清潔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從而實現平衡貿易的目的。正如《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三次普利策獎獲得者托馬斯·弗里德曼2008年在《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一書中所指出的,氣候變暖既是美國如今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同時也是重振美國領導地位的最好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