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個懷抱詩書,聽從內心的指引,20多年來一直嚴謹安排自己日常生活的人,在這個炎熱的夏日為我送來了猶如雨霽后的整片蔭涼。這托閱讀而來的福氣使我陷在一片混和慵倦與麻木的泥漿中的思想欠起身子,重新開始了對自己的逼視與反省。
毋庸置喙,生活中最難以忍受的是日子的粗糙。我們于顛簸奔忙中打馬駐足,返身瞧瞧現實中的你我,于滾滾紅塵中,我們的心靈、生活原來是多么猶疑多么粗糙!所幸我們有了閱讀,借助文字,我們可以接觸到那些手撫琴弦、目光專注于心靈、把自己置于塵埃之下的人。他們是一些接近老子所激賞的、持守虛靜的人……就這樣,通過閱讀,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一個參照,找到了激勵和榜樣;在遍地物流、遍體粗糙的紅塵中,看到了安放精神的支架,心中隱隱感到了一絲慰藉。
為了自己的長篇寫作,從33歲開始,他決意關掉生意正火的店子,一心遠離塵囂,經營寫作。以長跑這樣一種方式鍛打自己的意志,剛強自己的筋骨,使身體能以最佳的狀態為精神(寫作)提供動力。他一直堅持了下來,并因為在這種長跑中發現了好處,參加了每一年的馬拉松比賽,一直持續到現在的50多歲。
他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閱讀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慨嘆之余,我忍不住要去翻看書的夾頁中作者跑步的照片。一個置自己于塵埃之下的人,即便面對著攝影鏡頭,仍舊如常,不曾放松自己抱緊的小小世界。是的,在村上春樹的那些照片上,你能夠顯在地讀出作者內心有一個世界。你會得到一個印象:他是一個為自己內心生活的人。然后,你翻看了村上春樹的所有的都很日常的照片之后,你會猛然覺得“作秀”和“導演”是一個多么令人作嘔的字眼。而眼下,從內到外,各種導演的、作秀的面孔走馬燈一樣上場。讓人眼花繚亂。
村氏的那些照片(有些是背影和遠景)如同遠山的石頭,透出一種渾然天成的低調和謙遜。恰似他那精致而同樣謙遜的文字和表達。村上這樣透露了他跑步的緣由:
“坐在書桌前,將神經如同激光束一般集于一點。動用想象力,從‘無’的地平線上催生出故事來,挑選出一個個正確的詞語,讓所有的流程準確無誤——這樣一種工作,與一般人想象的相比,更為長久地需要遠為巨大的能量。”
另外,村上也認為他希望一人獨處的念頭,始終不變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于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并說這對于他的精神健康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p>
這是一本村上談論自己的書,因此它真實、謙遜。作家寫出的關于跑步和跑步中的思索,時時讓人震憾。成功學、心理學、極限體驗……你可以在作者如同五月青草一樣謙遜的寫作中,感受多多。
閱讀不想停下,書一天半即讀完,但留下的沉思如同天邊奇異的晚霞,讓人久久品味。這樣的閱讀使我看到了在精神光芒燭照下的日常生活的無可挑剔,但也讓我因看到差距而產生憂郁。我的生活陷滿了淺薄和粗糙的卵石,我借助散發強烈精神光芒的好書來鏟出它們帶給我的日子中雨季一樣的低迷。
二
一個遙遠的朋友的善意的提醒帶來了一場小小的修改。修改來自她的推薦。她向我推薦一本章詒和的書。她的推薦使我在這個草木瘋長的五月的某個黃昏想起往年的雨水,如同雨中的舊傷再次復發。我這么說的意思是這本書我早年即已購得,但是卻沒有完整閱讀。朋友的推薦使我感到羞愧。為了修補這樣的一個愧疚,我從書架的頂層把它重新找出,認真閱讀起來。
正如艾曉明的一篇文章標題《用一生來學習閱讀》所示一樣,閱讀也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去年讀到錢理群的一個談閱讀的短文,大意是說看了錢穆的一個文章很震憾。那個文章里說到的閱讀習慣是一本書“一定要從頭至尾讀完”。我看到這一句話時也很震憾,因為如果用它來對我的閱讀進行檢驗,結果定讓我沮喪不堪。我有太多的閱讀都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
朋友的推薦使我感覺到了自己閱讀史中的一種錯誤或罪惡,同時也提醒我進行了及時的修正。修正的過程明媚而愉悅,我的日子完全被書本牽引,我進入到一種完全感動與慨嘆的境地,啊,我贊美閱讀給我帶來的這種精神豐厚的回報。章詒和的書以它沉痛悲抑的風格,引得我熱淚傾盆,唏噓不止。
章詒和的文章我是喜歡閱讀的。我在自己的網絡主頁上就收藏有“天益思想庫”的地址。在那里面我可以讀到很多她的文章。平素在《南方周末》上也經常讀她的文章。但是那樣的閱讀與我現在的對于她的集中閱讀是兩回事。這樣在一個完整的時間段內進行的集中閱讀效果是明顯的。它產生的積極后果之一即是:我在網上復制了她不發行了的另一本書的全部內容,以及她其余的文章。我把它們存于我的電腦中,備以后的集中閱讀。
章詒和的書增加了我們的常識。她使我們看到了一些學貫中西的人、散淡的人、懷抱藝術的人,總之是學養深厚、活動于浪尖風口的精英人物的生動面貌。其筆觸情感充沛卻絕無矯情,憂憤若杜甫的沉郁使敘述力透紙背,加之苦難的生活教給作者一雙洞達透徹、鋒若針尖的眼光,使文章每每讀來扣人心弦。沉重處有如泰山壓頂,悲慟處淚花無語靜流,沉默處使人頷首默味……
她讓我們從另外的一個角度,看到過去那個時代中國頂級精英的毀滅,看到他們毀滅之前的雅雅風度和哀哀凄涼。以一種震憾的方式,修正了我們的世界觀和歷史觀。
三
南懷瑾的文字點染隨意、通達天成,且是建立在親自實證的基礎上的,近似仙人,讓我等只可仰視觀摩。而劉逢軍教授的文字(養生論)雅致沖淡、親切適意、平實敦厚,讓我讀出其對老莊的深湛領悟和內中持守的虛靜來。也促使我對自己文章中那些夸飾的文字猛加砍伐,竭力趨近低調的語氣和單純的語意。
看了不少的中醫養生論著,尤為讓我震憾的,是它們皆無一例外地提到養生修行思想的來源于老莊。仔細地想想,這樣一種切實的學問,從遠古綿延而來,一直充當華夏子孫的身心保護神。單只是想到這一點,就讓人覺得不去讀老莊,已是不可饒恕的行為了!
說來奇怪,我之對于《老子》的親近,竟然是在成年后的現在。特別是,在經歷了身體與心靈的病痛,以及為救這病痛而讀了一些關乎身心的文字之后,譬如說南懷瑾、劉逢軍的文字,他們當中的對于老子的提及和推崇,激起了我的親近之情。于是翻出書架之上的《老子》,發現了版本的粗陋。在比較了多個出版社出版的《老子》后,覺得花城出版社的“新注今譯中國古典名著”很不錯,集中了以前的很多刊本名注,特別是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的刊本,當是最為接近《老子》本原的樣子了。
遂把這本孫雍長注譯的《老子》作為研讀的教材,并發現了它的好。于是趕緊跑去書店,買了其余相關的古籍。可惜的是,卻沒有買到這個版本的《莊子》,以至于我在讀南懷瑾的《莊子諵嘩》時,不堪把以前裝幀貌似古樸實則粗陋的《莊子》拿出與之對照而讀。老莊是一門關注人的皮囊之內心靈的學問,于簡陋粗糙的當下現實而言,于浮躁奔忙的人們而言,正是一種需要,但同時也是一種奢侈。在一個遠未心靈自覺的時代,它只為少數心靈自覺的人所寵愛。從來如此。
有一個目標,想把《老子》研讀完之后,作為一段時期的晨讀教材,看看能不能背誦下來。
四
一個年青人殺害了26個少女,其目的并非為了性的占有,而僅僅是為了永恒地占有她們身上的體香,用她們的體香鑄造成可以統治世界的香水。然而一切終歸夢幻泡影。香水一旦制成,即宣告了結局的虛無,因為它的無法再生產,終有用完的一天。這種瘋狂之舉從它誕生之日實施之日起就埋下了其毀滅的種子。兇手格雷諾耶用制成的香水可以實現他在塵世的一切夢想,但是他對于那些帝王之位毫無興趣;他另有所圖。他認為:香味可以隨著呼吸進入人體,鉆進心臟。從而支配人的好感與厭惡、痛苦與歡樂、愛與恨。因此,“誰只要控制了人的鼻子,他就能控制人類?!?/p>
法國作家聚斯金德的這部小說《香水》在開篇即宣告了這是一個傳奇故事??赐耆珪?,我以為,作家借格雷諾耶這個人物的故事,表達了他對于人類的厭惡。想想我們的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即明白了人類的苦重災難及人類在這種災難中的瘋狂和不知悔改的墮落。倒是那被殺害的26個少女,作為上帝的杰作而成為讓人憑吊懷念的贊美之物。但是她們如此易逝,如此粗暴地無法遏止地死于人類的邪惡之手。
毫無疑問,書中大量香水制作程序的精細描寫,顯示了作家對這部小說精力的大量投入。在某些章節。作家的描寫使人情感激動,慨嘆不已。但是,作為讀者的我來說,常常被那該死的全知全能的敘述方式干擾。它就像一塊粗礪的石頭,常常不由分說地跳出來,橫擱在我正順勢前進的路途上;于是我不得不停下來,在我停下來的當兒,作家的俯視與安排就跳出來了,牽引起我的思考——這等于是粗暴地打斷了我對它的閱讀。
這于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五
口味的問題使我對趙柏田的《巖中花樹》(見2006·8《山花》)另眼相看。這樣一種從內部切入的小說讓我感覺親切和嘆服。作家竭力返回當時人物的內心,尤如尤瑟納爾寫《哈德良回憶錄》一樣,以第一人稱“我”寫了王陽明的一生。
無法用一些很簡單的話語來概括這部很短(6萬字)的小說,但是對它的閱讀卻成為這個陰歷閏五月最好的享受。以一種上溯的方式,回到當時人物生活的原點,是需要作家很大的心力的;對那些冰冷的歷史材料的激活,是需要作家巨大廣博的才情智識的;對歷史知識的解讀與人物內心的接近,是需要作家一顆敏感善思的心智和詩心的……如此,這樣的文章便有一種互文的效果。我們從小說中看到了人物的痛苦和歡樂,毋寧說也看到了作家的痛苦與愉悅。
這樣的一種小說很顯然是現代主義的,是我所欣賞愉悅的那種。這種具備多義的、才情的、詩意的、嚴謹的小說,對作為讀者的我的日常生活也有指涉校正作用。而這正是最為難能可貴的。用閱讀校正了生活,這是一種多么可喜的結果。
收藏了這部小說,收藏了這本雜志;我也收藏了物質生活中所罕有的最高的精神生活。是的,與其說趙柏田寫出了一個鮮活的王陽明,毋寧說東方的趙柏田用一種謙虛的眼光和學習的姿態,向西方的尤瑟納爾致敬。
那么,我也向作者致敬,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