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的圖書館至少應發揮如下5個功能:存儲信息與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功能、服務教學與科研的服務功能、作為信息中心的檢索功能、作為社會化媒介的文化選擇與導向功能、作為公共空間的休閑娛樂功能。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有賴財政支持機制、高效率而低成本的內部管理機制、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協商機制,良好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機制,需要大學治理結構的改革。
〔關鍵詞〕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9-0011-04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Moder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and the Mechanism Realizing Those FunctionsFu Gengshi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The universities’ libraries should have at least five functions of preserving the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ng the human culture bequest,serving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searching the information,choosing and directing the culture as the media of socialization,and providing entertainment as the public spaces.Realiz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moder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needs the mechanism of finance,inner management realizing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the discourse that a lot of participants can participate together,cooperation among libraries and sharing resources together,and reform th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ities’ governance.
〔Key words〕modern universities;libraries;functions
大學是現代社會一種公共教育服務機構,它承擔著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這3種功能。現代大學在推動現代文明與社會進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是人類學術研究的中心,也是人類社會變革的源泉,“任何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都要包含3個相互之間密不可分的方面:學問傳授,科學與學術研究,還有創造性的文化生活。[1]”現代大學為推動現代文明進步提供了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在人類觀念變革與技術創新上,現代大學起著引領時代潮流的作用。作為現代大學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圖書館,在現代大學公共空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學精神底蘊的象征。大學圖書館的藏書和服務質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一所大學的未來。本文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探討現代大學圖書館的功能,思考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得以實現所需要的機制。
1 現代大學圖書館的功能
現代大學使命的完成,離不開現代大學圖書館提供的優質服務。從性質上說,大學圖書館是大學的圖書資料信息中心,也是為大學教學和科研以及相關產業提供服務的信息咨詢機構。與市場領域的公司或企業不同,大學圖書館不是一個以利益為導向的組織,而是一個以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非贏利機構。關于大學圖書館應承擔哪些功能,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過程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不同人有不同的認知,甚至有相互沖突的看法。然而,從大 學發展史的角度看,大學圖書館至少應發揮如下5個功能:
1.1 存儲信息與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功能
大學是人類文明的推動者,也是人類文明的保存者。歷史地看,人類要創造嶄新的文明,必須以人類對已創造文明妥善保存為基礎。人類社會文明延續的過程,其實質是人類記錄和傳遞文明成果信息的過程。在人類發展史上,語言與文字的發明具有革命性的意義。語言的發明,為人類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創造了條件。文字的發明,為人類文明的傳遞作出了重要貢獻。大學圖書館在存儲人類文明信息和保護人類文化遺產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表明,“在貯存和積累知識方面,圖書館具有無比的優越性”[2]:一方面,大學圖書館對記錄人類文明成果的著作進行收藏,另一方面,大學圖書館為學生或教師等群體閱讀圖書提供服務,為學生或教師對人類文明成果進行創造性的解釋、加工和更新創造條件。圖書是傳遞人類文明的工具,書刊是知識的載體,圖書館保存和記錄著人類文明生長必需的信息,在圖書館中,閱讀者“智慧得以啟動,心靈得以凈化,精神得以升華。[3]”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說,大學圖書館不僅記錄和存儲著人類文明成果,而且還傳遞著人類活動的信息,繼承和保護著人類的文化遺產。
為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服務,是大學圖書館最基本的一個功能。“圖書館無論怎樣轉型,其宗旨都是為了向讀者提供最滿意的服務。[4]”大學是一個以學術研究服務于社會的公益性機構,大學的基本使命是通過學術研究來使人類知識增量。從大學治理角度上說,大學學術權力應占據主導性的地位,行政權力應服務于學術權力。從權力安排角度上看,大學圖書館不是行政權力的組成部分,也不是行政權力的延伸,而是一種獨立的、相對自治的、服務于大學使命的服務機構。大學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一是大學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必須有服務意識和服務觀念,找準自己的工作定位,認清自己在大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二是大學圖書館必須有將其服務意識和服務觀念轉變成實際工作行動的制度設計。大學圖書館要履行其服務職能,僅靠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觀念是不夠的,必須現實(而非理想)地理解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行為動機,在此基礎上設計出良好的制度安排,對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進行激勵和約束。為了使大學圖書館能更好地履行其服務功能,必須有相應的激勵機制、競爭機制和監督機制。正是憑借這些機制,大學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才得以人性化、服務手段才能被現代化、服務內容才會變得多樣化。
1.3 作為信息中心的檢索功能
為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提供信息檢索,是現代大學圖書館的一個基本功能。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也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在現代社會,知識的創造在加速發展,知識總量和文獻總量也在不斷猛增,知識陳舊周期和各種技術發明的運用周期在縮短,知識信息的分散化和多元化也在不斷增強。信息的收集、加工和篩選,成為現代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社會的信息收集、加工、篩選和檢索能力,是一個社會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大學圖書館有責任加強信息的研究工作,強化其信息檢索功能,捕捉原生的信息情報,搞好信息開發工作。大學圖書館也有責任總結和反思其信息檢索的經驗,總結出高效、成本低廉和便捷的信息檢索方法,培養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的信息意識,訓練其信息檢索的能力與方法,“充分利用本身的優勢,認真組織好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學工作,加強輔導,指導實踐,使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的過程中,掌握終身受益的讀書門徑和索取文獻信息的方法技巧。[5]”
1.4 作為社會化媒介的文化選擇與導向功能
作為面向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的非贏利導向的服務機構,大學圖書館作為社會化媒介,應承擔一個社會的文化選擇與導向功能。任何社會都存在文化選擇與導向問題,這是因為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利用人類所積累的所有文化,也是建立共同體文化認同的必然選擇。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存在不同共同體。任何共同體的存在,都要依賴一定文化資源的支持。不同共同體,會存在著不同文化需求與價值觀念,這些文化需求與價值觀念不僅是不同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排斥的。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傾向,使得世界大多數共同體具有文化優越感,這種文化優越感,往往成為人類社會交流的障礙。大學圖書館,作為政治共同體文化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承擔責任,提供共同體存續所需要的文化資源和價值觀念,應根據社會的需要來選擇共同體存續所需要的文化資源和價值觀念,也應根據教育和社會的發展狀況來調整文化資源和價值觀念。在“文明的沖突”不可避免的條件下,大學圖書館的文化選擇與導向功能顯得十分重要。大學是培養社會精英(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和文化精英)的場所。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很大程度是由生活于該社會的精英主宰的。因而,大學圖書館有責任提供共同體所需要的文化資源來維持共同體的團結與凝聚力,有責任為塑造精英價值觀作出自己的貢獻。
1.5 作為公共空間的休閑娛樂功能
為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提供公共討論的空間,是現代大學圖書館的一個重要功能。任何社會都會面臨公共問題,公共問題需要在公共空間中公開討論。公共問題是與社會成員利益相關的問題。現代社會是尊重公民表達自由權和結社自由權的社會。在現代社會,公民、政府與大眾傳媒組成了相互合作、相互平衡的關系。現代社會的大眾傳媒是社會主流價值的守護者,也是公共問題得以呈現的議程設置者。現代社會依賴獨立、自由、多元而負責任的大眾傳媒來發現公共問題,并置于一定的公共立場對公共問題進行呈現,依賴對公民表達自由權和結社自由權的憲法保障來保護公共空間的獨立性,使討論公共問題的公共空間不為公共權力所侵蝕。如同當代久負盛名的哲學家哈貝馬斯在《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指出的那樣,在現代社會,咖啡館、圖書館、書店等,是公民自由討論公共問題的公共領域與公共空間。大學圖書館應成為知識分子表達其公共關懷的場所,成為知識分子對政府權力進行批判性討論的公共空間。大學不同于其他社會場域的一個地方在于,大學是知識生產和知識增強的場所,是知識分子云集的地方。知識分子不同于其他社會成員的標志是他們是社會的良心,其重要職責是“揭示社會日常生活中被遮蔽的權力關系。[6]”知識分子的生命特征在于他們的批判性,在于他們敢于和權力機構講真理的勇氣之中。大學圖書館是知識分子就他們所生活社會的公共問題進行公共討論的公共交往場所,大學圖書館所構成的公共空間,是現代社會文明性的一個重要標志。
2 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機制
大學圖書館的核心功能,表達的只是人類對大學圖書館“應然狀態”的期待。實踐表明,這種狀態是可欲的,但并不一定是現實的。對人類而言,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使他們對大學圖書館的“應然”期待變成生活現實,將“可欲性”轉變成“現實性”。大學圖書館為實現它的功能,需要如下機制:
2.1 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與財政支持機制
如前所述,無論是大學,還是大學內部的圖書館,都是現代社會中的一種非利益導向的公益組織。大學與企業不同,企業追求的是利潤的最大化,大學追求的則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對任何組織而言,其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資源,大學的非贏利性特征增強了大學對成本和資源的依賴性。作為一種追求社會公益最大化的非贏利組織,大學的運行成本主要應該由政府來承擔,更準確地說,應該由納稅人來承擔。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對高等教育產品質量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相應地對大學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有不斷變換的要求。為了滿足受教育者的要求,大學圖書館必須有豐厚的財政來源和強大的財政支持。實踐表明,豐富的財源和強大的財政支持,是大學圖書館功能得到發揮的基礎。沒有豐富的財源和強大的財政支持,大學圖書館的發展難以實現。在這一意義上說,財政支持是大學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由于政府是大學圖書館資金的重要來源,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要得以發揮,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將高等教育的發展視為是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政府應調整自身的政策偏好,提升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的力度。在公共財政安排過程中,應實現財政支出結構的合理性,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將部分公共資源向高等教育機構傾斜。當然,政府并不是大學圖書館資源的惟一支持者。大學圖書館應通過各種方式來向各種社會基金會和公司尋求資金支持。支持的力圖取決于基金會的能力與意愿,也取決于大學的聲譽。無論個人或公共組織,都希望通過努力獲取聲譽,這是因為聲譽對個人或公共組織都是一筆無形資產,大學的聲譽是大學獲得社會資金支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提升自身的聲譽便是大學獲得社會資金支持必須努力的方向。現代大學必須學會充分利用校友資源,使他們關注母校的發展,力所能及地為母校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2.2 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與高效率而低成本的內部管理機制大學圖書館是一個公共組織,任何組織都會面臨管理問題。為了有效管理,必須對大學圖書館職能部門進行合理的分工和定位,各個職能部門必須明確自身的職責,明確自身在整個組織中的地位和應發揮的作用。當各職能部門無法按其所負責的事宜完全分開之時,各個職能部門之間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施行動態管理。在職能部門存在職能重疊的情況下,職能部門的領導應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建立健全大學圖書館內部管理機制的過程中,要提升管理者素質、意識與能力,通過各種形式提升管理者的指揮能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提升管理者的服務意識,要注重圖書館各個職能部門成員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對工作的適應性,建立一整套人事制度,包括人才招聘制度、人才評聘制度、工作績效考核制度、職位職務晉升制度等,建立制度化的人才培訓機制,“進行定崗、定員、定職能,實施適量的比例人員待崗制,制定各類人員的任職標準,按標準選用人才。[7]”通過這些制 度安排,使大學圖書館員工形成相互競爭的氛圍,提供相應激勵,使工作業績突出的員工能 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實踐表明,高效、運轉有序和低成本的管理機制,是大學圖書館 功能得以發揮的核心要素。
2.3 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與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協商機制大學圖書館是一個服務機構,其服務的對象不是整齊劃一的,而是多元的。大學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既可能是大學內部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人員,也可能是從事教學的工作人員。大學圖書館也應以學生為服務對象。在科學研究工作人員內部,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學術興趣,有著不同的研究領域,對大學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也有著不同要求。同樣,作為大學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對象,大學學生學習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學生對大學圖書館會提出不同要求。在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主體要求多樣化的背景下,在大學圖書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大學圖書館功能發揮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建立起各個不同主體協同治理的一種結構,使不同主體對圖書館的要求得到表達,使各種不同主張相互溝通,不同利益相互妥協。通過建立起這樣一種協同治理結構,大學圖書館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要使大學圖書館能夠得以發揮,必須保證協同治理結構的包容性,在對圖書館事務治理的過程中,需要各種利益相關主體參加。具體而言,大學圖書館協同治理結構主體,應包括圖書館主要成員、學生、教學與科研人員等。大學圖書館協同治理,也應保持治理事務的針對性。也就是說,在協同治理需要支付成本的條件下,并不是所有大學圖書館的所有事務都需要所有主體來協商解決。同時,在協同治理的過程中,各主體應有包容性,寬容精神,懂得必要的妥協,尊重并傾聽他人的意見。正是憑借這種民主的協同治理結構,大學圖書館的功能才能得以發揮,大學圖書館才能滿足不同閱讀群體的不同需求。
2.4 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與良好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機制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需要建立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機制。任何大學圖書館所享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經濟學的研究早已證明,合作是人類解決資源稀缺的重要機制。通過大學圖書館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圖書館資源有限的難題。大學圖書館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不同大學選擇了不同的發展圖書館的戰略。雖然戰略不同,但在大學圖書館資金投入和分配過程中,各個大學圖書館,都集中發展和各個學校優勢學科相關的圖書服務。不同學校的優勢學科是不同的,使得不同大學圖書館的特色是不同的。正是不同大學圖書館的特色性使他們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不同大學圖書館之間能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進而能達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標。大學圖書館的合作應堅持平等性、互惠性、規則性與靈活性的原則,堅持合作主體之間是相互平等的,同時合作的結果也是互惠的。為了使合作長期下去,合作過程必須有相應的規則,對合作主體的權利義務應明確規定。當然,強調合作的規則性并不與合作的靈活性原則相沖突。社會在發展,大學在發展,大學圖書館也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之中,無論是合作主體,還是合作所采納的規則,都應隨大學自身的發展而處于不斷變化。為了建立良好的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機制,大學圖書館必須關注其它大學圖書館發展的動態,了解其發展狀況,評估合作可能帶來的收益,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其它圖書館的合作意愿與條件,通過談判和協商來建立合作關系,遵守合作規則,保持合作關系的持久性。
2.5 現代大學圖書館功能的實現與大學治理結構的改革從外部環境上看,圖書館服務功能的實現,還與大學自身的治理結構有很大關系。眾所周知,大學圖書館是整個大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生存和發展于大學的環境之中。大學圖書館的發展和命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大學的治理結構。大學圖書館的用人制度、獎懲制度、評聘制度等,都坎入大學整體的治理結構之中。大學圖書館資金的投入力度,很大程度由大學自身治理結構決定。一個良好的大學治理結構,需要安排和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使行政權力為學術研究服務,也要建立良好的公共資源分配機制,保證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當然,一個良好的大學治理結構,還需要建立諸多機制來吸納學術人才,保證學術研究的獨立性和自由性,使大學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學問”的氛圍,使大學學術權力為由學術追求的學者掌握。大學圖書館的發展及其功能的實現,需要獲得學術權力的支持,學術權力在大學公共資源分配和使用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表明,“大學的理念是為人類創造知識,傳授知識,傳承人類文明,推動社會進步”[8],大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圖書館的發展。大學的發展,需要優良的治理結構,使大學成為崇尚學問的場域。惟有大學成為崇尚學問的場域,生活在大學的各行為主體才會去關注大學圖書館的發展,影響大學公共資源的分配。正是這種關注,決定著生活在大學公共空間之中每一個人的命運,也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卡爾#8226;雅斯貝爾斯.大學之理念[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1):3.
[2]周久鳳.論圖書館的知識傳播功能[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0):9-11.
[3]郭佳麗.論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圖書館的功能與管理[J].集寧師專學報,2001,(2):89-91.
[4]趙莉.轉型期的基礎服務與高校圖書館功能的發揮[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6):21-24.
[5]周愛娟.論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圖書館的功能[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1):149-151.
[6]徐紀霖.公共性與公共知識分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40.
[7]聶敏.試談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放大[J].嶺南學刊,2007,(1):125-127.
[8]張維迎.大學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