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圖書館Web站點服務的開展,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正由館藏型向存取型轉變。在此背景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要從觀念、策略和制度方面進行變革,終端用戶應該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中心。
〔關鍵詞〕圖書館;Web站點服務;信息資源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9-0124-03
The Influence of Web Site Servi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ServiceWang Guangbo
(Library,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Web site service,the construction typ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has transformed from library collection to access.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hould chang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strategy and regulations.Terminal user should become the center of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Key words〕library;web site service;information resource
在網絡化信息時代,由于外部環境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圖書館面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面對圖書館以Web站點服務為主的網絡化服務所帶來的各種變革,圖書館迫切需要在管理模式和組織結構諸方面進行相應的變革,以適應新環境和新型服務的要求。圖書館Web站點服務是圖書館網絡化數字化信息服務的集中體現,信息資源的分布式特點和資源類型的多樣性,要求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無論是觀念、策略和制度方面都要發生相應的變革,要使終端用戶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中心,只有這樣,才能為圖書館Web站點服務提供有效的資源保障。
1 信息資源建設觀念的變革
圖書館雖然長期以來一直在提倡資源共享,并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各館在資源建設方面仍舊在搞“大而全”和“小而全”。Internet的出現和Web技術的發展,數字化信息資源的不斷增加,使得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化資源共享成為可能,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觀念正由“擁有型”向“存取型”轉變。在網絡環境下,存取一般是指利用其它成員館或信息提供者的信息資源來滿足本館用戶的信息需求行為,擁有則是指通過收藏信息資源滿足本館用戶乃至網絡用戶的信息需求行為。由于電子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圖書館逐漸意識到,既然用戶的信息需求可以全部或大部分通過網絡的存取來滿足,那么我們就應該在擁有基本資源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資源的遠程存取,使我們的服務形式從館藏型向存取服務轉變。遠程存取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不需要以物理實體形式擁有資料;②可以從任何地方(網絡延伸到的地方)獲取信息;③可以足不出戶而獲得所需的各種各樣的資料;④可以及時地獲取最新信息;⑤可以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編輯:⑥存取是用戶驅動型的;⑦可以獲得多媒體版本;⑧有助于確定資料采購的范圍;⑨有助于促進合作:⑩有助于加強用戶和信息提供者的溝通。
技術特別是數字圖像技術的出現使圖書館員對迅速改進的存取和信息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簡言之,這是經典的推拉模型在起作用。不斷上漲的成本和不斷縮減的資源迫使圖書館重新設計戰略和系統來提供它們已無力支付的信息資源,而信息技術則以強大的拉力使圖書館趨向存取和檢索。這是解決圖書館所面臨困境的主要方法。存取已經取代擁有成為我們的共同指南,至少表面上如此;與此相關,共享也似乎已取代競爭而成為圖書情報領域的主導原則。總之,一個圖書館的館藏將由存取而不是擁有來界定,大多數圖書館資料將根據需要以電子形式或印刷形式來傳輸。也就是說,圖書館將不再期望以自己的館藏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擁有信息和自給自足的概念將讓位于合作和資源共享。從經濟的角度也同樣可以肯定資源存取的價值,存取所節省的不僅僅是獲取資料的費用,存取還省去了這些資料的處理費用、排架費用、保存費用等,所以,存取是擁有的強有力的替代品。
2 信息資源建設策略的變革
信息資源建設策略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探討:一是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策略,二是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采集策略。
圖書館Web站點服務的目的就在于使分散于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以數字方式存儲,并通過網絡相互連接,提供及時利用,其核心就是數字化與網絡化,其實質就是形成有序的信息空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但是,現在電子出版物的種類和數量還比較少,遠不能滿足圖書館Web站點服務的需要,有很多文獻信息資料需要圖書館自己開發和加工成數字形式,特別是本館原有館藏和特色館藏。這方面的工作可以從以下4個層面展開:①組建全國文獻資源保障體系。采取各圖書館建設以優勢學科、特色專業和地方特色為主導的館藏信息資源的方法,統一規劃,加強合作,使網上各成員館之間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在網絡資源共享中體現各自的優勢和存在價值;②特藏庫建設。為了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加強有各館特色的文獻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網上,只有以反映本館館藏特色的特色數據庫和滿足本地區信息需求的專題數據庫才受歡迎,圖書館Web站點才有存在的價值;③聯合書目數據庫建設。書目數據庫是館際資源共享的基礎,全國或地區等不同范圍的中西文圖書和連續出版物聯合目錄數據庫是向廣大用戶報導文獻信息,達到“共知”進而開展文獻傳遞的基礎條件,同時也是協調文獻資源建設所必需的,所以,在資源建設中應優先開展聯合目錄數據庫的建設;④全文數據庫建設。全文數據庫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便于用戶利用,能快捷地在網上檢索原文。但由于全文數據庫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先進技術的支持,目前數量還很少,隨著網絡通信設施條件和網絡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全文數據庫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們不能對電子出版物的發展潮流無動于衷,而應有計劃地建立起電子出版物的收藏體系,在技術條件成熟時提供網絡共享。這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①增大電子出版物在資源建設中的比重。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要更新傳統館藏觀念,使館藏由單一的印刷型向多類型、多載體方向轉變,有計劃地逐步加大電子出版物的采購比例;②共享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處于網絡環境中的圖書館館藏資源不僅包括本館擁有的資源,而更大量的部分則是館外的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這就是說,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應把重點從單純的購書藏書轉移到網上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來。網中每個成員館的有用信息都會通過一定的規則在這個網絡中傳遞,每個成員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規則從這個網絡中檢索所需要的信息,以彌補館藏不足;③利用Internet上的信息資源,拓展虛擬館藏空間。現在通過網絡采購到的電子文獻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和存在方式,一是本地存取服務,即通過網絡得到資源的拷貝,安裝到自己的服務器上,通過本館的局域網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二是異地存取服務,通過采訪,可以獲得一個用戶名和口令,通過有關的軟件就可以使用所訂閱或租賃的信息資源。Internet上的許多免費信息資源也是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來源,圖書館可以憑借這些資源開展有效的網上虛擬資源建設。
3 信息資源建設制度的變革
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版社、書商在各類計算機網絡上發布書目信息、音像資料目錄,有些出版社將新書目和在版目錄存貯在網絡上,還有一些大的出版商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頁,圖書館或用戶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向出版商等發送電子郵件定單,訂購所需要的文獻。隨著這類文獻的增多,圖書館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資源建設制度,以適應網絡化數字化圖書館的需要。具體地講,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制度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調整:①重新調整各種文獻的館藏比例結構,明確電子文獻的館藏建設方向,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可配套訂購印刷版和電子版文獻,若經費緊張,應優先購買電子版文獻,有光盤版的應優先考慮購買光盤版;②合理調整經費比例,逐漸增加電子文獻的經費比例;③由于電子文獻對信息技術設備的依賴性,在館藏電子文獻逐漸增加的同時,還應相應增加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的經費投入;④根據本館用戶和設備特點,有計劃地分批采購不同類型的電子文獻,如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數據庫等;⑤考慮資源共享的需要,有網絡版的,原則上要優先購買網絡版電子文獻,以利于實現上網服務;⑥由于電子文獻的高度共享性,原則上電子文獻只購買一套。
4 以終端用戶為信息資源建設中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讓終端用戶真正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決策者,使圖書館資源建設過程真正做到以終端用戶為中心。在分布式的計算機網絡環境中,有關圖書館資源建設財政預算的大部分決策是由終端用戶做出的。他們最終決定用花在硬件、軟件、數據庫存取、文獻傳遞、網絡和Internet線路維護等方面的資金,來實際訂購哪些特定的信息。
終端用戶確定用圖書館的資金訂購特定信息的方式主要有4種。第一種方式是終端用戶選擇所要檢索的數據庫或信息集合。圖書館通常將會直接訂購那些用戶可以獲得的資源,而其它資源則以硬件、軟件和網絡成本的形式間接體現;第二種方式是終端用戶的檢索能力決定了他們所能發現的信息以及發現信息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因此,用戶的能力水平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信息的成本。在諸如OCLC的FirstSearch所提供的數據庫檢索服務中,檢索費用是采用每次使用收費的方式,因此這種情況下用戶的檢索能力將會直接影響信息的成本。如果用戶花了10次檢索才發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信息的成本就是原來的10倍。用戶的檢索技能也將決定他們是否能夠發現最有用的信息,雖然在印刷版資源中也存在這種情況,但聯機資源和網絡環境的出現使用戶檢索能力的影響明顯加大了;第三種方式是當終端用戶在數據庫中檢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或論文期刊時,他們不會考慮這些文獻歸哪個圖書館所有,而是根據需要確定自己要實際獲得那些文獻。隨著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的增加,圖書館負責提供經費,而終端用戶負責確定用這些資金購買哪些圖書或論文;第四種方式是大部分學術圖書館已經開始為用戶提供論文全文數據庫的存取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仍由圖書館為論文付費,但不是由圖書館員決定購買那些期刊,而是由終端用戶最終決定用這筆經費購買哪些論文。
既然終端用戶在圖書館資源建設中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圖書館如何保證用戶所獲得信息資源的質量呢?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終端用戶密切協作,使他們能夠明智地使用這筆經費。圖書館所能夠做的第一件事是,保證圖書館的館藏、提供遠程存取的資源和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都定位于目標用戶的特定需求。如果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資源與用戶所需要的信息之間的連接是直接和明顯的,那么用戶將會更有可能使用這些工具和指南,而不是坐在家里盲目地進行網上“沖浪”。我們認為這種定位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資源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基本因素。以終端用戶為中心的資源建設不僅意味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會被更多地使用,同時也意味著圖書館的有限經費會被更有效地使用,圖書館會有可能得到更多的經費支持。只要我們將資源建設定位于特定的用戶群,認真研究他們對新的資源格式的反映和使用情況,我們就會從用于新資源的有限資金中獲得最大的收益。成功地分析和滿足特定用戶群的信息需求,幫助用戶提高信息能力,我們就能夠贏得有價值的政治和財政支持。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Internet在我國的發展和圖書館自身自動化網絡化水平的提高,我國圖書館Web站點服務也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圖書館Web站點服務的開展,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要從觀念、策略和制度方面進行變革,終端用戶應該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中心,資源建設應從館藏型向存取型轉變。但是,現有圖書館Web站點在服務的項目、內容以及服務的范圍等方面,仍然無法與發達國家的圖書館Web站點相比,在服務的規范和標準化方面還有待完善和加強。同時,圖書館也面臨經費不足、人才缺乏、網絡化信息資源匾乏、軟硬件設備差、信息需求不足、政策不明確和法律法規滯后等主要障礙。這些問題的解決,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袁錫宏,王勝利.基于Web的中美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能力教育比較研究[J].現代情報,2007,(3):215-216,219.
[2]呂艷麗.基于用戶體驗的圖書館Web站點設計[J].圖書館學研究,2006,(2):31-34.
[3]呂艷麗.圖書館Web站點導航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6,(2):90-93.
[4]董敏斐.Web站點圖書館用戶存取控制管理研究[J].情報雜志,2006,(4):71-73.
[5]趙亮,李玲.創建高校院系圖書專業分館Web站點的新思路[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0):48-49.
[6]吳小蕊.論網絡環境下少兒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J].圖書館學研究,2008,(12):37-40.
[7]楊偉娜.試論高校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與開發利用模式[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07,(4):58-61.
[8]孫淑娟.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閱讀的對策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