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七旬無喉人將“說話”當事業
河北省趙縣76歲的王玉輝20年前因喉癌切除咽喉。1989年夏,“有口難言”的王玉輝參加了亞太地區無喉聯合會會長日本的中村先生在中國組織的培訓班,他在喝汽水時突然“嗝”了一聲,這個平常的現象,卻讓他找到了發音的訣竅,一個下午就可以單字蹦著說話了!日本等地無喉人通常還是需要半年才能學會說話的,而當時王玉輝只用了6天!現在,王玉輝用食道代替喉嚨說話,用氣管取代鼻子呼吸,可連續講兩個小時的話,甚至能唱歌、唱京劇。
從此,王玉輝開始四處尋找病友教他們學說話。1990年初,因復發,王玉輝住進了北京腫瘤醫院,經過他20天的培訓,8名類似的患者全部恢復了語言功能。由此他獲得了國家殘聯的支持,成立“無喉者再聲”學校。十幾年來,通過王玉輝的教學培訓,全國已經有300多名無喉患者在15-25天之內就能恢復語言功能,最快3天就能發聲。王玉輝最大的愿望是培訓醫務人員,讓無喉患者在醫院就能找到發聲老師。
(摘自《燕趙晚報》)
寧波:一家五口全有斯坦福文憑
來自寧波的徐郁清女士今年60歲,她和先生、兒子、兒媳、女兒一家五口人,個個手持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文憑,人人都有自己的公司,要么開在杭州,要么開在美國硅谷。
當年,身為知青的徐郁清與丈夫朱敏認識后結婚生子。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丈夫考取了浙江大學,又被公派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徐郁清一邊為丈夫事業打拼,一邊培育兒女,兩個孩子都在斯坦福讀大學。58歲時,不滿足當“女總裁”的徐郁清決定辭職讀書,3個月后,她也成了斯坦福大學的新生。
(摘自《錢江晚報》)
山東:“漏白畫”創始人王廣德
65歲的王廣德出生在山東省臨朐縣書香門第,曾是遠近聞名的小神童。12歲時,王廣德被人陷害,成為新中國最年輕的“政治犯”,此案在中央有關部門過問下刀下留人,他在老師幫助下逃亡東北。淪為乞丐期間,王廣德學會了民間的繪畫技藝。“文革”中他兩次入獄,全靠繪畫手段活下來。1978年王廣德官復原職,40歲棄官從藝。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闖蕩美國,傳統水墨畫找不到市場,深夜苦思后他創作出了一種以留白勾畫動物的水墨畫,第二天以5000美元的價格賣出去。這種畫法在美國一炮打響,畫壇大師李可染為其命名為“中國漏白畫”。如今,王廣德的“漏白畫”受到許多政要喜愛和收藏。
(摘自《桂林日報》)
河南:老教師“打工日記”喚回輟學兒
河南省博愛縣孝敬鎮塢莊學校有一位叫杜滿堂的老教師,因為兩年前他的兒子高中輟學到外地打工后,他一直為沒能勸住兒子而自責。去年7月,年過半百的他到山東做了一次打工體驗,并在打工之余,寫下幾十篇感人至深的“打工日記”。看了父親的“打工日記”,在福建打工的兒子重新回到了學校。許多聽了杜滿堂報告的學生,也放棄了輟學打算回到學校。 (摘自《河南商報》)
江蘇:愛心和手術喚醒
昏迷一年的丈夫
江蘇省徐州市55歲的李女士,終于用愛心喚醒了昏迷一年的67歲的丈夫王德民。一年前,丈夫因腦溢血入院手術,后處于“植物體生存”狀態。老伴住院后,李女士同時照顧家里的老父親,每天來回醫院五六次,但她堅持給老伴講故事、唱歌、翻身和按摩四肢,其間丈夫曾短暫蘇醒過兩次。今年2月,李女士聽說,用腦溢血患者自身的干細胞可以修復神經,盡管醫生表示不一定管用,她還是抱著賭一把的心理,決定為丈夫實施手術。第一次術后不久,王德民睜開了眼睛,漸漸地能認出親友;第二次手術后,丈夫的手居然能動彈了。
(摘自《都市晨報》)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