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里,許多地區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都拿到了老年人優待證,為老年人看病、購物、乘車、參觀游覽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優惠,讓不少老人在新年里收獲了好心情。但是,在執行這些對老年人的優待措施過程中,卻出現了這樣那樣一些令人遺憾的問題,無論是政策上的還是觀念上的,都有待我們去逐步完善,以便讓老年人得到更多的關愛。
我不愿受那種冷言冷語
73歲王先生
我是一名離休教師,已經拿到老年人優待證,可以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兩個月前我剛剛抱上胖孫子,也就從那時起我每天都要到兒子家,幫助照顧一下孩子。兒子家不遠,坐公共汽車一站地就到,可我寧肯走上半個鐘頭,也不愿坐公交車了。因為有一天,我就快走到車站了,一輛公交車剛好進站,我想緊跑幾步追上它,但是在我離車門沒幾步時,聽到售票員沖司機喊:“快開車,這老頭兒有優待證,天天不買票蹭車。”話音還沒落,車“嗚”的一聲開走了,當時我心里難過極了,我受不了那種冷言冷語,想不到,這么大歲數了為坐這一站車還讓人這么指責。
“仁政”何時眷顧外地老人
37歲 李志峰
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領取優待證的時候,我剛上小學的兒子歡呼雀躍地拿著報紙給爺爺奶奶看,嘴里還喊著“特大喜訊”。可老人看了報道后搖頭苦笑:“孩子,人家說的是北京人,可爺爺奶奶的戶口在外地,不能享受。”連續幾天,父母和孩子都為此悶悶不樂。
為了能讓老人也能平等地享受這項優惠政策,我現在正在力爭把父母的戶口辦到北京來,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妥的事情,爭取在父母還能單獨出行的時候實現吧。同時,我也發現在北京生活、旅游的外地老年人很多,他們多少也遇到過因為地域不同、不能使用老年優待證的尷尬。
如今,各地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優待標準也不一樣,有的地方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各種優待,有的地方要70歲以上,有的地方免費項目多、范圍大,而有的地方相對少一些。希望能全國統一“老人優待證”,讓全社會的老年人在哪里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這些優待既不是對老人的施舍,也不是恩惠,而是社會對老年人的一份愛心。
不要把“優惠”當成“特權”
何玲23歲
元旦那天我出門乘公交,看到一位阿姨剛從公園晨練出來,一上車她便招呼一位中年男子給她讓座兒,還說“全社會都要尊重老年人”,結果對方也沒理睬,眼看就僵在那兒了,后來還是旁邊一個年輕人給讓了座,鬧得非常不愉快。
優待卡發放后,乘公交出行的老年人數量增加,尤其是公園附近的線路,更為擁擠。給老年人讓座是美德,也是我們健康的年輕人應該做的。我們求的是自己那份善良和公德,但有些被讓座的老人卻只當是理所應當,就讓人感到很不快。
在目前公交運力仍然緊張的前提下,無論是上班族還是老年人,只要每個人做出一個小讓步,再大的難題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優待年齡應男女有別
馬玉水 54歲
為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優惠待遇,應該降低發放《老年人優待證》的年齡界限,并且應根據退休年齡劃分,使男女分別享受待遇。按照相關規定,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為55歲,可是大多數地區優待服務的對象規定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優待年齡上的一刀切,使55歲就退休的女性則要等10年才能享受老年人優惠待遇。年逾65歲,很多老人都已行動不便,難以外出。即使勉強前往公園、名勝、博物館等地,還得家人護衛,反而加重了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