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鈴聲 驚醒夢中人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可大連市董桂蘭的丈夫李軍卻在結婚16年后離家出走了。那是1993年的一個早上,做生意的李軍突然收拾衣服裝滿了一個小皮箱,妻子董桂蘭見狀習以為常地問了句“出差啊?”“啊。”李軍在沉悶的氣氛中扔下這字后便出了門。可是,一兩個月過去了,李軍連個音訊也沒有,這下董桂蘭急了,隱隱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祥預感。有人告訴她,李軍在南方某城市和一個女的住在一起……
董桂蘭和李軍是自由戀愛,當年也可謂郎才女貌。董桂蘭是一名教師,李軍不甘于現狀,從一個企業辭職做起了生意,后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日月如梭,董桂蘭在盼望、希望、無望、絕望的交替中,痛苦、艱難地度過了10年,并已習慣了和兒子兩個人的生活。一天早上,董桂蘭正準備上班,電話鈴突然響起,這一大早能是誰?她疑惑地拿起了電話。
“喂,你好。”
“是李軍的老婆嗎?”一個南方口音的女人問。
“你是誰?”董桂蘭馬上警覺。
“李軍一直和我過呢,你趕快和他離婚吧。”
“李軍在哪?你又是誰?”
“李軍在我這。我總不能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一輩子。所以你和他趕快離婚吧!”對方很強硬,話語冷冰冰的,之后電話掛掉了。
董桂蘭暈了。
卑鄙丈夫 拿走數年積蓄
董桂蘭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兒子在沈陽上大學的時候,董桂蘭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說她兒子在學校違反了校規,事情很嚴重,請家長來學校解決。董桂蘭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她想起了李軍,雖然他們兩人沒有什么聯系,但是董桂蘭知道李軍一直和兒子有聯系。于是,董桂蘭逼迫兒子說出了他父親的電話。
電話那頭的李軍雖然有些尷尬,但還是痛快答應去兒子的學校,可是李軍又提出自己做生意虧了本,如果解決這件事情需要錢的話……董桂蘭連想都沒想,說,錢我有,你就放心去辦事兒吧。家里的鑰匙還是那把,如果我上班去了,你就告訴我一聲自己拿吧。放下電話,董桂蘭趕緊找出自己的存折和身份證,以備不時之需。
董桂蘭錯誤地認為,丈夫心里還是有兒子的,兒子還是需要爸爸關愛的。甚至還想,借著孩子這個紐帶和丈夫好好談談,若能破鏡重圓也就不計前嫌了……就在董桂蘭一廂情愿按自己思路想著丈夫是不是有回心轉意之意的意思時,李軍又給她打了個電話,說兒子的事情已經解決了,自己的事情也辦完了,馬上要回南方了。董桂蘭一種不祥的感覺油然而生,她翻出存折一看,上面的15萬元一分沒剩,這是她含辛茹苦的積蓄啊,他居然趁她上班的時候席卷而去!
離婚吧!2003年11月14日,離婚公告已經送達兩個月了,李軍一點動靜都沒有,法院以男方缺席到庭判決兩人離婚。
不依不饒 情婦來討“債”
事情到了這里,應該畫上一個句號了,誰知麻煩的事情才剛剛開始。董桂蘭離婚后平靜的日子沒有多長時間,突然一張傳票送到了董桂蘭的手中。
“起訴我的?”董桂蘭莫名其妙,仔細一看,和她一起被告的還有李軍!而原告是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叫盧妍的人。董桂蘭糊涂了:“我和李軍已經離婚了,怎么還把我和他放在一起告?”
“李軍欠我的錢了,25萬,你得和他一塊還。”法庭上的這個女人雖然沒見過,但是那個聲音董桂蘭卻永遠不會忘,沒錯,是她!那個打電話來的女人。董桂蘭覺得全身的熱血都涌到了臉上,她極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想從這千頭萬緒中理出個頭緒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怎么會欠她的錢?她又怎么會把自己和李軍一起告上法庭?
根據盧妍的講述,事情是這樣的:1999年至2002年間,李軍因為生意一直不太順,多次向她借錢用于經商。盧妍還出示了2003年8月15日李軍向她出具的一張借條,確認其共向盧妍借款25萬元,并承諾于2005年11月30日還款,雙方還約定用產權人為董桂蘭、共有人為李軍的一處房產作抵押。可是多次索要,李軍都不還,只好訴諸法律。
聽到這一番話,董桂蘭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抵押房子,一是沒有辦理房屋抵押登記手續,二是自己這個產權人一點都不知情,這算什么抵押?更何況,李軍借這個錢時早已離家多年,如今二人也已離婚,他們根本就無理由要求自己還什么錢!一定是李軍做生意失利,或者二人串通想詐自己的錢!
這個盧妍就是李軍的情婦,看樣子是有備而來。為了這場官司,特地在當地租了一間房屋住下來,擺出了打不贏這場官司決不收兵的架勢,而李軍根本就沒有出現在法庭上。
法院一審作出判決,認為原、被告之間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鑒于該筆借款產生于董、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且離婚時未進行婚后財產分割,故判決二人共同償還盧妍25萬元。
25萬元?董桂蘭暈了。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法庭的,也不知道是怎么走回家的。25萬元,自己作為產權人的兩套小戶型房子賣了恐怕也沒有25萬!自己年逾半百,到頭來難道還要傾家蕩產、露宿街頭不成?
為求安寧 替夫還“債”
2007年9月,董桂蘭向大連市經濟開發區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在她聲淚俱下的敘述中,檢察人員看到了一顆破碎的心。經過對案情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檢察院向法院發出了再審建議。
2008年1月,法院對董桂蘭申訴李軍離婚后財產糾紛一案作出判決。法庭審判認為,李軍長期不履行家庭義務,其經營收益也未用于家庭生活,卻將與董桂蘭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共有的大部分財產抵償個人債務,如仍將現存的共同財產分配給李軍,對董桂蘭顯失公平。故判決董桂蘭與李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共有的兩處房產歸董桂蘭所有。
“贏了……”董桂蘭松了一口氣。但想到盧妍,董桂蘭的心頭又是一緊,她能善罷甘休嗎?一天夜里,睡夢中的董桂蘭被一陣電話鈴聲驚醒,她拿起電話。“姓董的,你不要太得意了,官司贏了又能怎么樣?欠我的錢,就是得還我!”果然是盧妍。
這一夜,董桂蘭失眠了。天快亮時電話鈴又響了起來,盧妍在電話中叫囂:“不還我錢,就休想消消停停過日子。”
騷擾電話不斷,無理取鬧升級。董桂蘭已經身心俱疲了,畢竟快60歲的人了,聽到電話鈴聲就恐懼。她渴望平靜安穩地生活,她想,如果能用一處房產換來以后的長久安寧,那么也就認了……如果那個女人非要兩處的話,自己就和她拼了!想開了之后,董桂蘭睡了一個久違的安穩覺。而后,董桂蘭主動向法院書面表示,愿意用分得的一處房產替李軍償還向盧妍借的“債務”。
2008年1月25日,法院重審此案。并認為,李軍與盧妍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盧妍對李軍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李軍的經營收益未用于家庭生活,其欠盧妍的債務屬于個人債務,盧妍要求董桂蘭共同償還李軍向其的借款的訴訟請求無法律依據;董桂蘭自愿用一處房產替李軍償還欠盧妍的債務構成對該筆債務的擔保,董桂蘭應以此處房產的價值為限對李軍欠盧妍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故判決:李軍償還盧妍欠款25萬元及利息;董桂蘭以一處房產對該筆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對此,盧妍表示不會再上訴了。如此還“債”,董桂蘭的行為是可敬還是可憐呢?
(本文人物均為化名)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