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獨立報》29日報道稱,中哈兩國公司2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南部開始共同開采該國“伊爾科利”新鈾礦,這表明“中國最終進入了該國從來沒有對外開放的鈾開采領域”。
報道稱,中哈兩國開始共同開采鈾礦,標志著中國在前蘇聯國家的投資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伊爾科利”今年計劃開采500噸鈾礦石,而設計年生產能力為750噸,明年將會達到這一目標。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開采期限為25年。從這一礦區開采的所有鈾礦石將全部用于供應中國的核能源領域。
報道稱,根據中國的倡議,中國把投資哈國石油和核領域作為優先方向。哈薩克斯坦境內已探明的鈾礦儲量近62.2萬噸,其境內的19個礦區已有9個開始動工開采。其中“扎列奇內”礦區儲量為1.9萬噸,兩年前,俄哈兩國公司已開始開采這一礦區。對俄羅斯來說,從哈國進口鈾礦石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俄境內開采的鈾礦只能夠保障國內20%的需求。為此,俄羅斯一直利用蘇聯時期的儲備來彌補這一缺口。俄專家估計,這一儲備還夠使用10-15年時間。但近幾年,俄羅斯核能源領域領導人開始在國外逐步建立鈾礦開采基地,已經與包括澳大利亞和南非在內的許多國家簽署了供應合同。
俄《獨立報》稱,為了充分保障國內的需求,俄羅斯核能源部也與獨聯體鄰國加強合作,以降低運輸成本。在金融危機發生前,俄羅斯計劃在2010年前從獨聯體國家進口2500噸鈾礦石,2020年前達到3500-4000噸。但目前俄羅斯并沒有獲得哈薩克斯坦境內鈾礦的全部開采權。哈薩克斯坦政府并不允許俄羅斯在其核領域擁有壟斷地位,除了俄羅斯之外,哈國還選擇中國、法國和加拿大作為合作伙伴,而這些國家在世界核能源領域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柳玉鵬)
環球時報2009-04-30